搜索到4421篇“ 轮状病毒肠炎“的相关文章
轮状病毒肠炎被引量:9
2009年
黄永建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秋季腹泻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秋冬季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2024年
目的:分析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腹泻患儿,依据是否有轮状病毒感染分为感染组(35例)和无感染组(48例),比较2组患儿临床相关资料,对于P<0.05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喂养方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D补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有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患儿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是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居住农村、老年人看护、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 h、患儿及其家属手卫生较差、轮状病毒肠炎接触史、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轮状病毒肠炎发生率。
陈敬王松江李玉凤
关键词:儿童轮状病毒肠炎预防措施
健脾祛湿方辅治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辅治轮状病毒肠炎(RVE)的疗效。方法: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7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加用健脾祛湿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组低于常规组,治疗后中医组肠杆菌丰度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DAO、D-LA、EXT、AGEs水平降低幅度中医组大于常规组(P<0.05)。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中医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辅治RVE疗效较好。
王宇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对照治疗观察
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平邑县平邑卫生院收治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纳入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敷贴辅助治疗的纳入观察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呕吐、腹泻、脱水、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中药敷贴辅助治疗小轮状病毒肠炎可缓解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郭梦凯
关键词:中药敷贴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不同剂量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大剂量蒙脱石散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
刘睿李桂萍毛玉萍张均王玲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蒙脱石散儿童
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探究心肌酶谱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开展时间为2023.04~2023.10,研究样本为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且接受治疗的腹泻患儿,共计38例,将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从同期确诊非小儿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中,选取38例,76例观察对象均实施心肌酶谱监测,分析心肌酶谱应用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前心肌酶谱水平高于非小儿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相近,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水平较治疗前变化幅度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儿心肌酶谱水平随着脱水与酸中毒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升高变化,即无脱水/酸中毒<轻度脱水/酸中毒<<中度脱水/酸中毒<<重度脱水/酸中毒<,P<0.05,两两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其他病因导致的腹泻相比,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更高,后者脱水、酸中毒程度越严重,其心肌酶谱水平变化越大,因此,心肌酶谱检测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诊断、鉴别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腹泻,可以为该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相关数据。
童潼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腹泻
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V肠炎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依从性、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腹泻消失、呕吐停止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操作技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治疗效果等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链式下医护协同护理在小儿RV肠炎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病症消失,减少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位晓翠刘一进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效果依从性
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疗效及对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炎症因子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1月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RVE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50例,观察组(利巴韦林+复方嗜酸乳杆菌)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AGEs和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水平、肠黏膜屏障指标和胃肠激素,以及轮状病毒转阴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4.54%比81.81%,P<0.05);观察组血清AGEs和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轮状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92.00%比7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8.00%比12.00%,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REV患儿能够明显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血清AGEs和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李秀玲连少锋荣刘涛李登峰饶蕴玉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利巴韦林复方嗜酸乳杆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肠道微生物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45例
2024年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性状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RVE湿热泻,临床疗效更佳,症状缓解更快,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毛庆东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湿热泻小儿穴位按摩中药敷脐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和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肠道菌群水平,以及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陈园园余俏俏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菌群炎性因子

相关作者

韩新民
作品数:331被引量:1,734H指数:21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 儿童 治疗小儿 中医药治疗
刘作义
作品数:103被引量:967H指数:1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腹泻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肠道菌群
胡国华
作品数:142被引量:862H指数:16
供职机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研究主题:小儿 治疗小儿 布拉氏酵母菌 疗效观察 雷公藤多苷
高铁铮
作品数:81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脑水肿 轮状病毒 脂多糖 轮状病毒肠炎
黄永坤
作品数:311被引量:1,378H指数:19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患儿 轮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