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篇“ 辣椒炭疽菌“的相关文章
- 辣椒炭疽菌侵染对采后辣椒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2025年
- 辣椒炭疽菌是采后辣椒主要的致病真菌之一,严重破坏辣椒的品质并缩短其贮藏期。以青圆椒为试验材料,以划伤接种辣椒炭疽菌为处理组,划伤接无菌水为对照组,探究在(28±1)℃,(90±5)%相对湿度下,贮藏时间对辣椒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辣椒炭疽菌显著提高了辣椒病情指数,9 d时病情指数高达3.97(P<0.05)。辣椒经炭疽菌侵染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44,5,1.26,1.24倍。在贮藏早期发生“氧化爆发”——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增加,同时炭疽菌侵染促进了辣椒PPO、POD、SOD、APX活性增加,至贮藏9 d时,PPO、SOD和APX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2,1.09,1.67倍。CAT和PAL活性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PAL于5 d达到峰值,为对照的1.50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O_(2)^(-)产生速率、PPO、POD、SOD和APX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知,病原菌侵染激活了辣椒的防御系统,打破了辣椒氧化还原动态平衡,导致贮藏后期ROS积累量增大,进而使辣椒组织受损严重,衰老、腐败加剧,其中相较于划伤处理,辣椒炭疽菌侵染使辣椒氧化损伤更为严重。本研究阐明辣椒炭疽菌与辣椒活性氧代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炭疽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宋茜帅良沙金兰宋慕波刘雅欣刘云芬
- 关键词:辣椒辣椒炭疽菌活性氧代谢
- 辣椒炭疽菌侵染对采后辣椒生理代谢的影响
- 宋茜
- 钩状木霉的分离鉴定及对辣椒炭疽菌和薏苡黑粉菌的抑菌活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离鉴定木霉属有益菌株,探索其对辣椒炭疽菌和薏苡黑粉菌的抑制效果,为木霉属真菌的开发利用及辣椒炭疽病和薏苡黑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鱼腥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木霉属有益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两点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平板对扣法等测试木霉菌菌丝体、小分子代谢产物及挥发性成分对辣椒炭疽菌和薏苡黑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鱼腥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单一菌株,记为ZQ202104,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ZQ202104鉴定为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在对峙培养下,菌株ZQ202104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率为59.40%,对薏苡黑粉菌的抑制率为74.01%。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菌株ZQ202104菌液加入量为2、4和6 mL时均能很好地抑制辣椒炭疽菌及薏苡黑粉菌的生长,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7.57%、60.60%和65.15%,对薏苡黑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42%、82.85%和85.71%。菌株ZQ202104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发酵9 d时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率最高,为35.09%;发酵15 d时对薏苡黑粉菌的抑制率最高,为68.00%。菌株ZQ202104的挥发性成分对辣椒炭疽菌和薏苡黑粉菌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7.29%和82.95%。【结论】从鱼腥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钩状木霉菌菌株ZQ202104的菌丝体、小分子代谢产物及挥发性成分对辣椒炭疽菌和薏苡黑粉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薏苡黑粉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其生防机制可能是竞争作用与抗生作用相结合。菌株ZQ202104具有开发成薏苡黑粉菌抑菌剂的潜力。
- 郑传奇令狐美林舒忠泽汤鑫鑫周佳佳苏荣荣陈华
- 关键词:辣椒炭疽菌抑菌活性
- 辣椒炭疽菌干热处理技术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究干热处理对辣椒炭疽病菌优势种平头炭疽菌和尖胞炭疽菌的影响效果。【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时间对离体辣椒炭疽病菌及辣椒种子进行干热处理,对菌丝、孢子生长状况和种子芽势、芽率生长状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5℃热处理1 h后,平头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菌丝和孢子生长抑制率均达到100%,辣椒种子在55~66℃、1~24 h区间条件下处理可有效促进出苗。【结论】在温度55~66℃、时间1~24 h组合区间进行干热处理,可有效抑制辣椒炭疽菌生长,同时可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并提高出苗率。试验筛选的干热处理条件可为蔬菜种子带菌干热处理(尤其是炭疽病菌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 程唤奇骆清兰郑小玲杨玲丽孙丹刁永朝胡茂林
- 关键词:辣椒炭疽病菌种子干热处理抑制率
- 戊唑醇对2种辣椒炭疽菌的敏感性差异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明确戊唑醇对2种辣椒炭疽菌的敏感性差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种辣椒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戊唑醇对5株不同地点平头炭疽菌的EC 50值分别为187.1574、22.1894、82.0575、54.5379和28.3635μg/mL,对3株不同地点的斯高威尔炭疽菌的EC 50值分别为0.2980、0.3404和0.2404μg/mL。戊唑醇对斯高威尔炭疽菌敏感而对平头炭疽菌表现为不敏感。准确鉴定出辣椒炭疽病病原种类,筛选出对病原菌敏感的化学药剂,为进一步科学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
- 霍建飞姚玉荣任文来郝永娟王勇王万立
- 关键词:戊唑醇抑菌效果敏感性
- 不同作物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为探究秸秆热解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不同作物秸秆(稻壳、稻草、大豆秸秆、玉米芯、玉米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的抑菌率、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从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菌体形态等方面探讨了秸秆热解液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5种秸秆热解液均对辣椒炭疽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玉米芯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值为6.1 mL/L,MIC和MFC值分别为9.1和10.0 mL/L,其次是玉米秸秆热解液,稻草热解液的抑菌效果最差。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够使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并且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类物质的释放量。5种秸秆热解液中玉米芯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最大,其相对电导率为44.71%,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释放量分别为5.69 mg/mL和193.42μg/mL。不同秸秆热解液均能激活细胞壁组分水解酶活性,降低菌体细胞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含量,其中,玉米芯热解液处理的菌丝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低,分别为122.35 mg/g和1.6%,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03 U/(μg·s)、15.364 U/(μg·s)和6.865 U/(μg·s)。不同秸秆热解液对辣椒炭疽菌胞膜通透性及生理代谢的作用大小与抑菌效果大小相吻合。因此,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的生物热解液有望开发成天然抑菌剂,并应用到辣椒绿色生产以及采后贮藏保鲜中。
- 康晓宇韩篷慧张先李范洙
- 关键词:辣椒炭疽菌抑菌作用
- 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2019年
- 观察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和不同培养基对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炭疽菌生长及产孢的条件.采用不同pH值的PDA培养基pH5、pH6、pH7、pH8、pH9、pH10、pH11与不同培养基PDAV8、OA、RA、CA、LA、BA.观测辣椒炭疽菌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表明,辣椒炭疽菌最适宜在PH7的PD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最适宜在RA、CA、V8、BA上生长,最适宜在RA上产生大量孢子.OA既不适合生长,也不适合产孢.
- 张杰易兰文静刘郑琦徐冬梅李焕秀黄海涛
- 关键词:PH培养基炭疽菌
- 抑制辣椒炭疽菌的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筛选和鉴定被引量:2
- 2016年
- 从植物根际土壤分离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C-D6菌株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tet B-tet L基因特异序列扩增,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实验结果表明: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菌、尖孢镰刀菌、苞叶芋柱帚霉和烟草疫霉等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显微观察发现:C-D6菌株的细菌培养液对辣椒炭疽菌的附着胞形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喇文军贾书娟吴小丽曾大兴
- 关键词: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
- 枯草芽孢杆菌C-D6对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D6菌株对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探索炭疽病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测定C-D6菌株的抗菌活性,应用摇瓶培养结合生物测定筛选产生抗菌活性成分的最适培养基,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对抗菌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分子量。【结果】C-D6菌株在PDA平板上对辣椒炭疽菌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YPD培养液能完全抑制该菌的附着胞形成。摇瓶培养的结果显示C-D6菌株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YPD培养基。C-D6菌株在该培养基中培养14 h后,所形成的活性物质可完全抑制辣椒炭疽菌的附着胞形成。从该菌的YPD培养液中分离获得一个分子量为32 k D,能明显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抗菌蛋白。【结论】C-D6菌株的生防特征显示该菌株对防治辣椒炭疽菌引起的炭疽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曾大兴张晓阳贾书娟喇文军涂国全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辣椒炭疽菌附着胞抗菌蛋白
- 用于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抗菌肽
- 本发明涉及一株用于抑制辣椒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D6菌株及应用,该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5345。本...
- 曾大兴吴小丽贾书娟张晓阳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曾大兴

- 作品数:33被引量:28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辣椒炭疽菌 亲缘关系 炭疽菌 附着胞形成 RAPD分析
- 吴小丽

- 作品数:5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附着胞形成 辣椒炭疽菌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作用 菜心
- 贾书娟

- 作品数:4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枯草芽孢杆菌 附着胞形成 辣椒炭疽菌 附着胞 抗菌蛋白
- 李梅

- 作品数:195被引量:58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贮藏 抑芽 马铃薯块茎 抑芽剂
- 岳文辉

- 作品数:37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辣椒 马铃薯 马铃薯品种 辣椒炭疽病 脱毒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