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篇“ 过敏反应机制“的相关文章
热毒宁注射液速发型过敏反应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诱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特点,并初步探究其致敏机制。方法以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RBL-2H3)作为热毒宁注射液诱发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评价模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观察致敏时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变化,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的释放率来反映细胞的脱颗粒程度,MTT法评价致敏时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白介素-4(IL-4)含量的变化,Fluo-3 AM Ca^(2+)荧光探针探究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可以引起RBL-2H3脱颗粒,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内β-hex以及IL-4的释放率,但是对细胞活力并没有影响;同时,热毒宁注射液作用于RBL-2H3后,Fluo-3 AM Ca^(2+)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弱,细胞内Ca^(2+)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热毒宁注射液通过调节细胞内Ca^(2+)的浓度引起RBL-2H3脱颗粒,诱导β-hex以及IL-4等相关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
袁东琴姜康张宇李冬贺佳敏范广俊范广俊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脱颗粒速发型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TCMI)是一种中药创新型制剂,但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提高,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中类过敏反应是临床报道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TCMI类过敏反应机制途径主要包括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激活补体途径或...
杨艺帆谢家骏陈锰宋艳荣黄怡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9年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创新型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也因此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高居中药制剂之首,其中类过敏反应报道最多,故探寻其机制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类过敏反应研究方法尚未制定,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对目前几种类过敏反应机制途径进行概述,并列举近几年中药注射剂相关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杨艺帆谢家骏陈锰宋艳荣黄怡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
磷酸川芎嗪注射剂溶血试验及诱发类过敏反应机制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研究磷酸川芎嗪注射剂溶血试验及诱发类过敏反应机制。方法分别用光度法及目视法比较两种溶剂中,磷酸川芎嗪引起的溶血反应,采用豚鼠耳静脉注射法对9家生产企业的不同规格的21批次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类过敏试验研究,用ELISA法...
杨海燕周继春张婷婷张军霞林红军郭兴辉
关键词:溶血反应类过敏反应
文献传递
天然产物吉马酮致类过敏反应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含有倍半萜类天然产物制备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过敏反应最为普遍。但造成这种过敏反应的原因是否与倍半萜类物质共同含有的3个异戊二烯单元相关尚不明确,因此用药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倍半萜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不是抗原或半抗原,有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方式引发过敏反应。近期研究证实,肥大细胞上的一种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X2, MRGPRX2)是介导多种小分子药物引发过敏反应的关键靶点,不同于IgE介导的Ι型过敏反应,这种反应与给药剂量和速度具有直接相关性,首次接触致敏物即会出现过敏症状,被称为类过敏反应。本文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倍半萜类物质均引发类过敏反应。实验选取倍半萜类物质人参皂苷Re和Rb1及吉马酮等进行钙成像筛选分析。结果表明,仅吉马酮可通过MRGPRX2激活钙动员,引起肥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进一步以吉马酮为研究对象,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测定和组胺释放量测定实验证实吉马酮能够直接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进一步利用siRNA敲低MRGPRX2受体表达和吉马酮与环丙沙星的竞争性结合实验证实了作用靶点为MRGPRX2。结果表明,吉马酮可通过MRGPRX2受体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引发类过敏反应,这可能是含吉马酮成分中药注射剂引发皮肤过敏反应的原因。
高嘉盼车德路张涛贺浪冲
关键词:吉马酮肥大细胞类过敏
中药注射剂过敏及类过敏反应机制及评价方法概述被引量:14
2018年
随着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在中医药几千年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诞生了中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因其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疗效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方面有很好疗效,例如康艾注射液等。随着临床上广泛应用,关于TCMI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多,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过敏反应
唐浩伦刘悦解生旭宝艳儒徐雅娟张晶
关键词:类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动物实验大分子物质超敏反应
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机制及BAT的诊断意义
目的:  通过对免疫正常人、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以及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者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CD63分子、肥大细胞羧肽酶A3、人末端补体复合物(SC5b-9)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实验各组生物学指标含量变化,旨在揭示非离子型...
张皓月
关键词: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反应生物学指标
文献传递
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在痰热清注射液过敏反应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举隅被引量:2
2014年
该文从痰热清注射液从上市后临床应用着眼,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临床安全性监测嵌套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检测与分析过敏反应患者相关血液指标,探讨其过敏反应可能的机制。共监测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患者300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其中2例为过敏反应。每例过敏反应患者,按1:4匹配4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5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健康组,对各组之间总IgE,IgA,IgG,C3,C4,IFN-g,IL-2,IL-4,IL-6,IL-10等过敏反应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发现痰热清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可能为由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这也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起到促进作用。
谢鹏扬谢雁鸣王连心常艳鹏刘绍勇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过敏反应机制
抗癫痫药物的皮肤过敏反应机制和遗传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抗癫痫药物是引起皮肤严重不良反应的最常见药物之一,以前研究提示与免疫机制有关,近来药物遗传学研究发现携带HLA-B*1502等位基因的患者在服用卡马西平时可能出现致命的皮肤不良反应,这一特殊基因主要在于亚裔人群中,存在人种差异。在汉族人群中HLA基因型可能能预测抗癫痫药物诱发皮肤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湘庆郎森阳
关键词:抗惊厥药药物过敏变态反应和免疫学遗传学
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制备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全抗原,建立豚鼠过敏反应模型,采用PCA和ELISA方法测定致敏豚鼠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结果:鱼腥草素组和新鱼腥草素组致敏豚鼠经激发后,两...
张彬彬田鑫乔海灵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乔海灵
作品数:285被引量:683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过敏反应 药动学 青霉素 基因多态性 相对生物利用度
田鑫
作品数:80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药动学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青霉素过敏病人
赵永星
作品数:101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青霉素过敏病人 亚微乳 双靶点 过敏反应 IGE抗体
张彬彬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过敏反应机制 鱼腥草注射剂 传统民居 落锤 吊环
张跃文
作品数:30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过敏反应 基因多态性 青霉素 青霉素类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