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7篇“ 运动神经传导“的相关文章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运动神经传导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L、CM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和日常活动能力。
张守瑞曹光军
关键词:运动神经传导
自拟通络散改善化疗致周围神经损伤效果及抗炎、调控感觉-运动神经传导、生存质量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自拟通络散改善化疗致周围神经损伤(CIPN)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调控感觉-运动神经传导、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01-2022-08本院收治的110例CI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通络散。比较两组疗效、神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神经毒性生活质量量表(FACT/GOG-Ntx)评分、麻木感觉[美国癌症研究所(NCI)神经毒性分级]、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正中神经和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3.64%,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神经疼痛VAS评分、FACT/GOG-Ntx评分低于对照组,NCI神经毒性分级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CRP、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CV_(正中神经)、SCV_(腓神经)、MCV_(正中神经)、MCV_(腓神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4%vs 18.18%,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自拟通络散治疗CIPN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分泌有关。
孙文博段倩宏杜春海
关键词:化疗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疼痛
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老年DPN患者分为对照组(n=59,步行阶梯训练)和研究组(n=60,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91.67%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88%(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曲线异常、全足平衡性曲线异常、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可促进老年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恢复,疗效较好。
陈华璐吴量朱玮杜荣慧李巴嫩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
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8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组(150 mg/kg)和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各13只,治疗不同时间(10、20、40 d)时比较各组小鼠体重、血糖、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热痛反应敏感程度,血清TNF-α、IL-1β水平,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学和NF-κB信号通路体内表达水平;培养乳鼠坐骨神经原代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LPS组、LPS+阿卡波糖组(40μg/ml)、LPS+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80、40、20μg/ml),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12、24、48 h)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治疗40 d,与模型组比较,阿卡波糖组、绿萝花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逐渐升高(P<0.05),血糖水平逐渐降低(P<0.05),热痛反应时间、坐骨神经MNCV、SNCV逐渐缩短(P<0.05),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阿卡波糖以及高、中剂量绿萝花黄酮干预后TNF-α、IL-1β水平逐渐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p-IKKβ/IKKβ、p-IKKα/IKKα比值以及NF-κB、IKKβ、IKKα、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减少(P<0.05)。结论:绿萝花黄酮可降低DPN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坐骨神经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陈明霞马雪陈佩文冷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施万细胞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F-ΚB信号通路
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对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对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研究组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可提高肌力、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孙楠楠
关键词:甲钴胺肌力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食蟹猴运动神经传导运动单元特征研究
2020年
运动神经传导运动单元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缺乏有效和统一的可运用于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检测方法及参考数据.本研究以临床电生理研究方法为基础,对食蟹猴运动神经传导运动单元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蟹猴腓总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60. 925 9±12. 554 2 m/s、60. 259 2±5. 118 5 m/s、53. 629 6±7. 581 0 m/s、62. 714 2±10. 190 2 m/s、53. 206 8±5. 066 5 m/s.本研究建立食蟹猴的运动神经传导运动单元检测的标准方法并获得其参考值,对食蟹猴的神经肌肉功能检测及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今后以食蟹猴为模型开展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袁停利何羽群牛昱宇魏景宽
关键词:食蟹猴神经传导灵长类动物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老年DPN患者84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支为(44.93±1.95)m/s、腓总神经感觉支为(44.17±1.49)m/s、正中神经运动支为(51.22±1.04)m/s、腓总神经运动支为(47.21±0.91)m/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为(3.25±0.18)μmol/L、Hcy为(20.95±8.63)μmol/L低于对照组,SOD为(85.14±1.33)U/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可有效提高老年DPN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王媛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运动神经传导
肌电图特征联合运动疗法对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特征联合运动疗法对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EMG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VC)等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用肌电生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观查两组患者的EMG和MVC指标,并进行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伸肌和指总伸肌的EM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4,t=7.134;P<0.05);治疗后观察组伸腕和伸肘角度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4,x^2=7.0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VC及波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t=7.71;P<0.05)。结论: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行肌电图特征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能够对患者的EMG及MCV等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王娆杨卓王丽华杨昀张珍珍诸寅
关键词:肌电图运动疗法桡神经损伤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Acetylated α-tubulin在脑出血后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微管稳定和线粒体保护在小鼠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好发于白质纤维束密集的丘脑基底节区域,皮质...
杨阳
关键词:脑出血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运动神经传导阻滞与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同亚型间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与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不同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资料,根据神经电生理结果分为2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神经病(AIDP,n=29)和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n=21)。根据有无运动神经CB分为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n=10)、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n=11)、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n=19)和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n=10)。比较各组间患儿起病年龄、性别、疾病高峰期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短期预后(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结果AMAN中,运动神经CB均为可逆性。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的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低于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P<0.05),伴有运动神经CB的AIDP的起病1个月后HFGS评分高于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P<0.05)。结论伴有可逆性运动神经CB的AMAN提示神经纤维病变轻微,短期预后较不伴有运动神经CB的AMAN和AIDP恢复快。
孙瑞迪江军刘智胜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预后儿童

相关作者

崔丽英
作品数:874被引量:16,995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病例报告 肌电图 脑炎 重症肌无力
许虹
作品数:130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患者 事件相关电位 颞叶癫痫 多发性硬化
李本红
作品数:114被引量:855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神经传导 单纤维肌电图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
杜华
作品数:108被引量:70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神经传导 单纤维肌电图 肌电描记术
卢祖能
作品数:422被引量:1,417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腕管综合征 帕金森病 肌电图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