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78篇“ 近期疗效“的相关文章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老年)中椎体成形术方案实践可行性予以观察。方法 科室为创伤骨科,时间为2021.1-2023.12,病情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群体为老年。依据治疗方案予以划分,保守/椎体成形术治疗—CG/ZT组(N=30),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率,ZT组>CG组,P<0.05;椎体功能、疼痛水平,ZT组CG组,β-CTX,ZT组CG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群体患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后予以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近期疗效得以提升,椎体功能及骨代谢情况恢复稳定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整体可行性价值较好。
马亚飞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近期疗效
关节镜松解联合PRP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松解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多部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冻结肩)冻结期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符合PAC冻结期诊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法分为A组(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6~73岁,平均(53.58±5.87)岁;关节镜松解术后行多部位联合注射曲安奈德+罗哌卡因注射液。B组(PRP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5~76岁,平均(52.93±3.82)岁;关节镜松解术后行多部位注射PRP。将治疗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部量表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houlder score,CMS)、肩袖生活质量量表(Rotator cuff quality-of-life measure,RC-QOL)评分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6.13±1.37)个月。治疗前,两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的VAS均逐渐降低,但各时间点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MS、UCLA评分和R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第1个月时,两组的CMS、UCLA评分和RC-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个月和6个月时,B组患者的CMS、UCLA评分和RC-QO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此外,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松解后PRP多部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增强功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潘伟汉颜显毅曹兴泽张庭臧学慧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近期疗效
无管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研究无管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病人的治疗成效。方法 本次的时间阶段设置为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选择确定了接受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90人,并根据病人可接受的手术方案设置为对照组(n=45人)和研究组(n=45人),在对照组中接受了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留置双J管方法,研究组接受了无管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开展相关指标表现情况、碎石成功比例及排石洁净比例、的肾脏功能相关指标、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病人失血量、手术时长、肠道功能的恢复期、下床活动时长和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碎石成功比例及排石洁净比例分别达到了100.00%和100.00%,相比较对照组的97.78%和100.00%,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术前两组的Cr和BUN指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手术后两组的Cr和BUN指标水平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且研究组Cr和BUN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的并发症率37.78%,(P<0.05)。结论 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采用无管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可以改善手术过程,出现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
朱毅邓喜榕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5年
目的 研究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阻断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患者给予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近期疗效,术前、术后3 d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术前、术后7 d的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01.27±52.45) mL,低于对照组[(368.11±58.73) 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4±0.71)、(7.25±1.49) d,均短于对照组[(3.14±0.68)、(8.51±1.2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3 d的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65.56±13.85) U/L、(53.76±5.62) U/L、(25.76±5.62)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1.17±9.34) U/L、(62.39±4.51) U/L、(29.39±6.51)μmol/L],白蛋白水平为(35.36±5.22) 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11±4.4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55.26±6.33) g/L、(120.35±10.39) g/L、(236.98±15.69) mg/L、(1.78±0.53) 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0.18±4.26) g/L、(114.06±9.35) g/L、
古丽斯坦康书红谷申森
关键词:肝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近期疗效安全性
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在异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meta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MCC)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根治术的27例MCC患者(腹腔镜组)和接受开腹根治术的36例MCC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53.7±111.5)ml比(132.5±154.9)ml,t=-2.241,P=0.029]、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2±0.7)d比(3.5±0.6)d,t=-7.752,P<0.001]、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9±0.6)d比(4.3±0.6)d,t=-8.841,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7.2±2.4)d比(10.6±3.5)d,t=-4.518,P<0.001]方面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标本切缘阳性率、首次肠癌手术吻合口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MCC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较小的开腹手术替代方案。
李吉云田若曦程璞刘恒昌陈海鹏郑朝旭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
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近期疗效比较
2025年
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分析采用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纳入60名前列腺增生患者,并将其按随机原则划分为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试验组及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病患的手术过程、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长、导尿管留置期限以及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改善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 在试验组中,手术过程耗时平均(55.20±10.32)分钟,伴随着术中平均出血量(5.50±2.85)ml,患者术后平均住院(3.50±0.75)天,术后导尿管平均留置(1.80±0.45)天,IPSS评分改善率为(62.50±10.23)%。对照组相应数据分别为(70.50±12.64)分钟、(30.80±5.42)ml、(5.20±1.10)天、(2.90±0.68)天和(44.80±9.76)%。试验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相较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更优的近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周可义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近期疗效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西医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B组在对照A组基础上增加腹针治疗,对照C组在对照B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神经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分级、FDI评分、眼轮匝肌波幅、口轮匝肌波幅均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神经麻痹情况的康复,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刘昌佳刘敏肖李鑫苏心镜
关键词:腹针补中益气汤周围性面瘫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内科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处理和评估IMR,已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研究旨在利用3D-TEE分析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利用3D-TEE对我院心内科、心外科收治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81例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查,测量常规心脏参数后应用MVQ软件测量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二尖瓣叶、瓣环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其变化特点。所有患者根据通过药物规范治疗2~3周后治疗效果分为W、H两组,治疗后其反流量无明显变化者55例为W组,反流量减轻至中度以下者26例为H组,收集W、H组及对照组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3D-TEE测量数据。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左室大小、LVEF与对照组总体有显著差异(P<0.05),H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大小较治疗前缩小、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研究组二尖瓣三维参数与对照组总体有显著差异(P<0.05),H组患者治疗后:二尖瓣环前外后内侧直径(DALPm)、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周长(C3D)、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A3Dmin)、环绕椭圆度(E2D)较治疗前缩小(P<0.05),瓣环高度(AH)、瓣环高度与前外后内侧直径的比率(H/DAIPm)、瓣叶投影平面中的前外后内侧直径(L2DALPm)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与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TEE利用高频探头近距离探查能够精准评估二尖瓣复合体解剖结构,不受气体、肥胖等因素影响,可以准确评价冠心病合并中重度IMR患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前、后二尖瓣瓣叶、瓣环的结构特征,评估IMR的预后,指导下一步的临床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的3D-TEE检查,发现IMR反流程度减轻的患者左室重构减轻,左室�
肖雨雄李琳邓芸陈宝峰
关键词:冠心病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
2025年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近期疗效。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介入科及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放射介入科就诊的ASO-LE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施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LEABG)治疗的LEABG组(n=30)和实施DSA引导下PTA治疗的DSA结合PTA组(n=30)。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术后1、3、6个月血管通畅率,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踝肱指数(ABI)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DSA结合PTA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EABG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低于LE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 d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DSA结合PTA组低于LEABG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足背动脉内径(D)、血流量(BF)、血流峰速(PV)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DSA结合PTA组血管通畅率为93.33%,高于LEABG组的73.33%;术后6个月LEABG组血管通畅率低于术后1个月的96.67%(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两组ABI呈升高趋势,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DSA结合PTA组高于LEABG组(P<0.05)。随访期间,DSA结合P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LEABG组的26.67%(P<0.05)。与LEABG比较,DSA引导下PTA治疗ASO-LE术中出血量更少,围手术期疼痛更轻,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缺血程度改善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佳,近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包东明郭赟吴文泽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近期疗效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ACI的近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急性脑梗死(ACI)的近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ACI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丁苯酞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根据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预后不良组(n=3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效果,收集性别、年龄、吸烟史、发病至就诊时间、心房颤动、家庭居住地、NIHSS评分、婚姻情况、文化程度、白细胞计数、糖尿病史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ACI患者治疗后出现预后不良情况的因素。结果纳入153例缺血性ACI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85%(139/153),根据随访mRs填表结果,其中预后良好组122例,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在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心房颤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0 min、有心房颤动、NIHSS评分≥15分、白细胞计数异常、有糖尿病史是影响接受治疗后缺血性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脑组织供血,整体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出现预后不良情况,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较多,包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心房颤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等,故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及时对上述因素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方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
张岳
关键词:丁苯酞阿替普酶近期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

相关作者

韩雅玲
作品数:2,585被引量:6,864H指数:3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射频导管消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杨柳
作品数:953被引量:3,619H指数:2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髋关节 踝关节 软骨
王守力
作品数:549被引量:1,514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荆全民
作品数:921被引量:2,667H指数:2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马颖艳
作品数:458被引量:1,170H指数:1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