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进展期食管癌“的相关文章
展期食管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展期食管癌(EC)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例时间: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选例地点:盱眙县人民医院,以该时间段内该医院收治的展期E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展期EC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朱海明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对展期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展期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84例展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干预,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干预,连续治疗4个周期;于治疗第1、第2及第4个周期时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外周神经毒性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第1个周期、第2个周期及第4个周期时的CA125、CEA、CA199及VEGF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第1个周期、第2个周期及第4个周期后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展期食管癌患者可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用药安全性,延长生存时间。
兰峰孙静张永辉程四齐
关键词:奥沙利铂铂类进展期食管癌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在评估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展期食管癌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展期食管癌患者42例。均接受直线加速器强调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分别于治疗前、4个疗程结束后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记录容量转移常数、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根据肿瘤直径变化,评估患者的疗效,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展患者纳入无效组。行2年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42例展期食管癌患者均完成放疗和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展0例,治疗总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83.33%(35/42)。将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35例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展的7例患者纳入无效组。2年随访期间生存30例纳入存活组,死亡12例纳入死亡组。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无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无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效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无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40,治疗后容量转移常数预测食管癌疗效的AUC值为0.894。治疗前,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死亡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患者容量转移常数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后速率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
李平赵昕闫晨
关键词:进展期食管癌动态增强MRI疗效预后
CD45^(+)红系祖细胞抑制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2023年
目的:探讨CD45^(+)红系祖细胞抑制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食管癌初治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肿瘤组和晚期肿瘤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红系祖细胞的比例、凋亡细胞的比例和细胞内ROS含量;Transwell小室行细胞共培养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SDF-1、MMP9和IL-10的含量。结果:对照组和早期肿瘤组外周血CD45^(+)红系祖细胞比例分别为1.39%和1.45%,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晚期肿瘤组患者CD45^(+)红系祖细胞比例为3.72%,相对于早期肿瘤组,差异明显;CD45^(+)红系祖细胞内ROS含量均显著高于CD45^(-)红系祖细胞,而各组CD45^(+)红系祖细胞内ROS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晚期肿瘤组CD45^(+)红系祖细胞能够诱导内皮祖细胞的凋亡,抑制旁分泌VEGF、SDF-1、MMP9和IL-8。ROS抑制剂能够完全阻断CD45^(+)红系祖细胞的这些作用。结论:CD45^(+)红系祖细胞通过ROS通路,诱导展期食管癌患者内皮祖细胞凋亡,并抑制其旁分泌功能。
王月兴邓丽娟曾凡清苟晓盼杜江
关键词:红系祖细胞内皮祖细胞食管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方案及调强放疗对展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及调强放疗对展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62例展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含铂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及T细胞分布情况。记录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骨髓抑制程度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胚抗原、CYFRA21-1、SCC-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1.6±0.4)mg/L比(2.1±0.4)mg/L、(2.2±0.5)μg/L比(2.7±0.6)μg/L、(0.79±0.25)μg/L比(0.94±0.27)μg/L];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CD+8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骨髓抑制评分低于对照组,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及调强放疗对展期食管癌患者肿瘤控制疗效较好,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方圆孟玮刘兰黎鹏石静
关键词:食管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调强放疗肿瘤标志物
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及DWI联合应用对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在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8例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治疗第2~3周(治疗中)DWI-MRI和DCE-MRI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 年龄(67.1±7.7)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ST)(1.1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观扩散系数(ADC)、Ktrans的差值(ΔKtrans)、Kep的差值(ΔKep)、Ve的差值(ΔVe)、ADC差值(ΔADC)在治疗前、治疗中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Ktrans、Kep、Ve、ADC、ΔKtrans、ΔKep、ΔVe、ΔADC在治疗有效组、无效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的预测模型,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48例患者中, 治疗有效组32例、无效组16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Ktrans高于无效组[0.42 (0.33, 0.55)min-1对0.29 (0.25, 0.42)min-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9, P=0.007);治疗有效组治疗前ADC高于无效组[(1.42±0.38)×10^(-3) mm^(2)/s对(1.14±0.21)×10^(-3) mm^(2)/s)]、治疗中ADC高于无效组[(2.30±0.43)×10^(-3) mm^(2)/s对(1.63±0.44)×10^(-3) mm^(2)/s]、ΔADC高于无效组[(0.86±0.39)×10^(-3) mm^(2)/s对(0.45±0.49)×10^(-3) mm^(2)/s],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5.013、-3.068, 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前Ktrans(OR=1.093, 95%CI:1.021~1.171)、ΔKtrans(OR=0.968, 95%CI:0.939~0.997)、治疗前ADC(OR=18.304, 95%CI:1.606~208.659)、治疗中ADC (OR=22.678, 95%CI:3.920~ 131.211)�
顾玲玲郭震沈文荣董珉谢晓东钱普东江宁
关键词:磁共振显像弥散加权成像同步放化疗
个性化饮食和营养护理在老年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王一倩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预测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CRT)早期疗效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RT治疗。患者在CRT前(治疗前)和开始CRT后2~3周(治疗中)接受DCE-MRI检查。治疗3个月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完全缓解组(22例)和非完全缓解组(11例)。统计两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以上参数变化(rΔK^(trans)、ΔK_(ep)、ΔV_(e))和比率(rΔK^(trans)、rΔK_(ep)和rΔV_(e)),并行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评价疗效的效能。结果 完全缓解组在治疗中K^(trans)值、K_(ep)值分别为(0.29±0.13) min、(2.11±0.64) min,与治疗前的(0.42±0.13) min和(3.38±0.89) min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完全缓解组,治疗中K_(ep)值为(1.91±0.83) min,与治疗前的(2.61±1.23) min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完全缓解组治疗前K值、K_(ep)值均高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46);两组治疗中K^(trans)值、K_(ep)值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K^(trans)值可能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最佳参数(AUC=0.7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54.5%。结论 治疗前K^(trans)值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CRT疗效的较敏感的参数。
顾玲玲郭震沈文荣谢晓东钱普东江宁
关键词:食管癌同步放化疗
个性化饮食和营养护理在老年展期食管癌患者行放射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展期食管癌患者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期间实施个性化饮食和营养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1~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放疗的150例老年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行分组。对照组7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和营养护理。对2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行评价。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组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组的CD4^(+)、CD8^(+)、CD4^(+)/CD8^(+)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的整体生活质量、功能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症状领域、单项测量项目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相比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个性化饮食和营养护理实施于老年展期食管癌患者行放疗期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高云磊王春琦朱晓旭李珍
关键词:食管癌老年
动态增强MRI对展期食管癌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展期食管癌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4例展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放疗、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均给予动态增强MRI扫描。比较不同治疗疗效、随访3年不同生存情况患者的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治疗前后K^(trans)对食管癌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治疗前后不同K^(trans)值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84例展期食管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化疗,完全缓解(CR)35例、部分缓解(PR)33例、疾病稳定(SD)16例、疾病展(PD)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68/84),将CR+PR患者纳入有效组(n=68),SD+PD患者纳入无效组(n=16)。有效组患者治疗前的K^(trans)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治疗后的K^(trans)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随访3年,84例展期食管癌患者生存60例、死亡24例,分别作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生存组患者治疗前的K^(trans)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治疗后的K^(trans)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K^(trans)预测食管癌治疗有效的AUC分别为0.873、0.89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95 min^(-1)和0.275 min^(-1)。治疗前K^(trans)﹥0.295 min^(-1)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2.69%,高于K^(trans)≤0.295 min^(-1)患者的53.12%(P﹤0.05);治疗后K^(trans)≤0.275 min^(-1)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6.11%,高于K^(trans)﹥0.275 min^(-1)患者的60.42%(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的K^(trans)参数对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有效的预测价值较高,治疗前后监测K^(trans)有利于及时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姚晓群余婵娟张昱
关键词:进展期食管癌MRI放化疗疗效生存率

相关作者

文黎明
作品数:82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食管癌 食管静脉曲张 进展期食管癌 胃底静脉曲张
陈晓辉
作品数:6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四O四医院
研究主题:进展期食管癌 食管癌 内镜 覆膜支架治疗 恶性肿瘤
黄春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绵阳四O四医院
研究主题:进展期食管癌 食管癌 腹腔镜 插管困难 ERCP
李林艳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进展期食管癌 食管癌 插管困难 ERCP 预切开
孟玮
作品数:39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 转录激活因子3 结肠癌 非小细胞肺癌 结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