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2篇“ 迷走反射“的相关文章
一种基于迷走-迷走反射的智能针灸设备及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迷走迷走反射的智能针灸设备及定位方法,涉及智能定位领域,用于解决由于传统中医的骨度分寸法与用户体型比呈模糊关系,无法准确确定剩余穴位定位,导致精确度降低的问题,采集人体各个部分区域图像,并对人体各个...
弥仔涵余芝徐天成翟祥龙朱天宜姚倩张颢严陆梦江
房颤导管消融术中出现迷走反射与术后复发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背景: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的人群患病率为1%~2%,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危险因素及房颤检测手段增加,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及外科手术。近...
李艳云
关键词:迷走神经反射
麻醉诱导期阿托品预给药对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预防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阿托品预给药对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患者342例,其中男202例,女140例,年龄(48.1±11.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171)。试验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滴注0.5 mg阿托品,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置入支撑喉镜期间如果出现心率<50次/min,则停止手术操作并撤镜,撤镜后心率未恢复者给予阿托品0.5 mg,待心率恢复后继续支撑喉镜操作。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上悬吊镜前、后心率波动值(ΔHR)>20%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上悬吊镜前、上悬吊镜后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支撑喉镜期间窦性心动过缓、撤镜及需阿托品治疗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上悬吊镜后ΔHR>20%发生率、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4.6%(25/171)、12.9%(22/171),均低于对照组的28.1%(48/171)、29.8%(51/171)(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上悬吊镜后即刻心率分别为(66.4±13.5)、(60.8±15.7)次/min,均低于上悬吊镜前的(74.7±11.1)、(67.6±12.8)次/min(均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撤镜1次+0.5 mg阿托品、撤镜2次+0.5 mg阿托品、撤镜2次+1.0 mg阿托品治疗发生率分别为9.9%(17/171)、1.8%(3/171)、0(0),均低于对照组的24.0%(41/171)、5.8%(10/171)、2.3%(4/171)(均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阿托品预给药可有效降低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发生。
辛燕魏征王珊珊吴黎黎王月王古岩
关键词:阿托品支撑喉镜迷走反射
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护理分析
2022年
以“血管迷走反射”为课题,探析其临床护理路径与其在CHD患者PCI术后护理阶段中具备的有效结果。方法 将本次主题为“血管迷走反射护理据具备的有效结果”的临床护理试验的时间跨度确定为2020年整年中,令该时间阈内确定为CHD并接受PCI术且于我院建档的就诊群体列入本次试验的主要面向人群,采得试验标准样本80例整(n80),将课题中“患者是否接受血管迷走反射护理”列为组别等比划分标准原则,将完成划分的两组对应为护理A组(即经常规护理介入)与护理B组(即经迷走反射护理介入)。试验评定项目包括:患者留院期间生命质量;患者昼间静息状态下评分、患者病理性痛感评分、患者以抑郁与焦虑为主的情感评分;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评分。结果 护理B组患者留院期间生命质量更高,与护理A组的统计结局数据显示其具备衡量试验是否具备统计性的资格(P0.05);护理B组患者昼间静息状态下评分、患者病理性痛感评分、患者以抑郁与焦虑为主的情感评分均处于未见异常范围且呈更低表达,与护理A组的统计结局数据显示其具备衡量试验是否具备统计性的资格(P0.05);护理B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程度评分表达更高,与护理A组的统计结局数据显示其具备衡量试验是否具备统计性的资格(P0.05)。结论 以血管迷走反射为主题的临床术后干预路径值得在CHD患者PCI术后介入使用。
王丽苹
关键词:PCI术血管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护理研究
2021年
分析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中预防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4月纳入的100例冠心病介入手术血管迷走反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个性化护理,观察患者负面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高,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手术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采取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路瑞雪
关键词:介入手术血管迷走反射个性化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护理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受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患者心血管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1]。心脏介入手术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心血管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尽管如此,受治疗环节相关并发症影响,尤其是以血管迷走反射为代表的病症,一旦错过最佳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受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指征的扩大,急性重症病例中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趋势也愈加明显[2]。因此,把握治疗环节相关辅助性护理的开展,能更好地针对CHD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进行护理要点把控。本研究为探讨CHD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护理要点,特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40例CHD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血管迷走反射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余金艳杨华
关键词: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血管心脏介入手术冠心病患者重症病例护理分析
运用QCC活动降低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的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本文拟采取QCC方法 降低心脏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活动,从而探讨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8年10月进行介入治疗的484例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共245人,应用QCC护理方案;B组为观察组共239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结果 A、B两组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为14.69%、6.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QCC小组活动进行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能动性,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手术迷走反射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
曹妍
关键词:迷走神经护理价值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发生迷走反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患者发生迷走反射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中心手术室局部麻醉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患者729例,并记录患者体种指数(BMI)、年龄、既往史、手术史、穿刺针数、术晨血压及疼痛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风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7.78±8.581)岁,发生迷走反射62例(8.5%)。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围术期疼痛(OR=79.832,P<0.001)、术晨血压异常(OR=4.415,P<0.001)、穿刺针数(OR=3.123,P=0.005)及体重指数(OR=2.255,P=0.04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的疼痛、术晨血压不稳定、穿刺针数以及BMI均是诱发术后迷走反射的风险因素。
李沪生施赛叶曾蜀雄方玉瞿旻盛夏
关键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迷走反射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措施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42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有8例发生心血管迷走反射,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心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发原因、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及抢救措施。结果 8例发生心血管迷走反射,其中,1例发生于穿刺时,2例发生于植入冠脉支架时,2例发生拔管时,2例发生于拔管后进行压迫止血时,1例发生于拔管后2 h时。对这8例采取局部压力减轻,静脉快速注射多巴胺、阿托品等治疗措施后,8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稳定。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心血管介入术之前和术后进行拔鞘管前、后均应该做好预防措施、急救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疾病情况,及时发现心血管迷走反射并做好妥善的急救措施,能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心血管迷走反射,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徐业成何婷胡威李屏
关键词:冠心病心血管迷走反射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对迷走反射发病率和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手术患者。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3550例,纳入常规组,其中16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常规流程救治,其中男性108例,年龄(57.92±10.42)岁;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患者共1574例,纳入优化组,其中13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接受优化升级救治流程,其中男性9例,年龄(53.01±14.78)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临床资料、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等。应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临床资料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升级组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0.83%vs4.54%,P<0.05),严重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亦明显低于常规组(0.13%vs1.18%,P<0.001)。优化升级救治流程明显缩短了抢救所用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优化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减轻,住院期间医护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平均住院日也明显缩短[(2.82±1.09)vs(4.56±1.25)d,P<0.05]。结论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风险预测模型及优化升级救治流能够降低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海燕穆洋杜伯妍宋超群田淬陈韵岱
关键词:血管迷走反射

相关作者

周玉杰
作品数:802被引量:4,398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
刘怀琼
作品数:158被引量:704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休克 创伤 血液流变学 失血性休克
田秀君
作品数:19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冠心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
李惠
作品数:42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检查 阿托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纤维支气管镜
陈斌
作品数:127被引量:465H指数:10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地震 ICU 支气管镜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