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2篇“ 追诉时效“的相关文章
论状态犯追诉时效
2024年
本文从状态犯追诉时效的争议出发,首先对状态犯和继续犯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指出通说认为状态犯追诉时效自犯罪行为结束时起算,而继续犯则自犯罪行为结束时起算。然而,作者认为这一通说观点并不准确,主张应该结合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及具体行为样态进行具体分析。文章通过两个例子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在状态犯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可以追究共罚的事后行为的刑事责任,从而实现对前罪重新赋权。最后,本文指出在处理状态犯追诉时效问题时不应机械遵循通说,而应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赵赓
关键词:状态犯继续犯追诉时效
刑事追诉时效适用问题研究
作为刑罚消灭制度之一,追诉时效制度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权、提高司法效率的基本理念,顺应了我国宽缓化的刑罚趋势,但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着严厉打击犯罪的法律传统,导致追诉时效制度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并未引起过多重视。追诉时效制度对行为...
韩志豪
关键词:追诉时效
存疑案件追诉时效之司法适用
2024年
追诉时效已超越犯罪范畴而进入刑罚视野,其适用应以犯罪为前提。犯罪是实体法上的概念,即符合犯罪成立条件,且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撑。存疑案件不符合这一前提,因而不能适用追诉时效。案件事实存疑时,追诉期限有多种可能性,存疑案件仅系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性,势必建立在假设之上而带来滥权风险。超过追诉期限对终止刑事诉讼程序不具有绝对意义,存疑案件适用追诉时效亦非更有利于行为人。
马如意
关键词:追诉时效存疑案件
追诉时效如何适用于“白银案”
2024年
分析追诉时效,需要类型化思维,坚持逻辑一致性,从现行规范中抽象出适用规则,按步骤推理出结论。关于追诉时效终点的确定,“二分法说”的解释力强于“立案时说”“强制措施时说”“起诉时说”“审判时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时说”“到案时说”。“白银案”涉及犯罪11次、罪名4个,作案跨度14年,真凶逃避了28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典型性。高某勇的犯罪均未超过追诉时效,可以直接追诉,不符合报请核准追诉的条件。
王登辉
关键词:追诉时效
污染型环境犯罪追诉时效问题研究
2024年
污染型环境犯罪的时间跨度长和地理覆盖面广,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滞后的;同时,获取相关证据的困难程度、因果关系的模糊性及法律程序中权利失衡等问题也给基于传统犯罪特征所设定的追诉期限制度带来压力,这引发了对于追诉时效制度能否构建出有效的环保责任追究体系的怀疑。本文结合立法研究方法对我国污染型环境犯罪刑事追诉时效的起算点以及时效期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何璐
关键词:污染型环境犯罪起算点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2024年
追诉时效适用于一切犯罪,包括无追诉时效争议的犯罪和犯罪黑数等。适用追诉时效的关键步骤是看追诉时效终点是否在追诉时效期限届满之日以前。关于追诉时效终点“,二分法说”优于“立案时说”“起诉时说”“审判时说”“追诉时效期限届满时说”等。只要犯后罪在前罪的追诉时效内,就会产生前罪追诉时效中断的效果,并无次数限制。追诉时效的影响因素只有基本犯罪事实、犯罪之日、刑事立案之日、采取强制措施之日、有无再犯罪,例外情况下还有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控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法定刑修改。
王登辉李建波
关键词:追诉时效
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及责任主体的罪责承担
2024年
【裁判要旨】单位犯罪中,被告单位的犯罪行为同样适用刑法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超过追诉期限的,依法不应再追究单位及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但当该主管人员再次作为其他单位主管人员身份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且犯后罪时前罪仍然在追诉期限内的,前罪追诉时效中断,可依法追究该主管人员的前罪刑责。
杨陆平
关键词:单位犯罪犯罪行为追诉期限追诉时效裁判要旨
追诉时效制度司法适用指引(学术建议稿)”及其证成
2024年
我国法律、司法解释、司法规范文件、指导性案例等不同位阶的规范中关于追诉时效的规定总数适中、总体合理,运用类型化思维、标准化思维、系统思维、建模法和思想试验法,足以归纳出公正合理、简便易行的规则体系。在归纳规则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法秩序统一原理、坚持逻辑一致性,对相关规定进行再发现,尽可能将规则体系与现行规范之间的矛盾控制在最小限度。我国不存在追诉时效延长和中止制度,需要区分追诉时效追诉时效期限,明确追诉时效的适用步骤与规则、合理界定影响因素,关于追诉时效终点宜采“二分法说”,并完善核准追诉制度。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等联合制定“追诉时效制度司法适用指引”很有必要。
王登辉
关键词:追诉时效
司法人员渎职行为致刑事案件超期搁置的追诉时效
2024年
因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渎职行为导致刑事案件超期搁置,该期间不宜作为追诉时效已经超过的期间。被害人在追诉期间内提出控告,不受追诉期间的限制。公诉机关不得以超过追诉时效为由作出不起诉决定。被害人亲属提起自诉,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受理。
潘敏孙红涛
关键词:刑事案件立案条件追诉时效司法人员
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司法法适用与完善研究
在我国刑事追诉时效制度中,在刑法中规定“犯罪之日”为追诉时效起算点,此概念应界定为“犯罪成立之日”,继续犯和状态犯的追诉时效起算点为“犯罪行为终了之日”;隔时犯的追诉时效起算点采用折中主义,即行为终了的时间、结果产生的时...
廖敏慧

相关作者

王登辉
作品数:38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追诉时效 类型化 补足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
陈伟
作品数:318被引量:1,433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人身危险性 刑罚 刑法 未成年人 监察
王成祥
作品数:11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追诉时效 财经院校 法定刑 追诉时效制度 犯罪成立
于志刚
作品数:226被引量:3,770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网络犯罪 犯罪 刑罚 刑事政策 计算机犯罪
王钢
作品数:32被引量:663H指数:1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正当防卫 社会团结 紧急避险 被害人承诺 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