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0篇“ 退行性滑脱“的相关文章
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滑脱症内镜减压与椎间融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下单纯减压与传统开放减压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椎管狭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6例采用脊柱内镜下单纯减压(减压组),37例采用开放减压融合(融合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减压组在手术时间[(94.6±24.2)min vs(161.1±26.1)min,P<0.001]、术中失血量[(19.8±7.5)ml vs(155.4±57.5)ml,P<0.001]、切口总长度[(2.0±0.2)cm vs(7.2±1.2)cm,P<0.001]、术中透视次数[(2.7±0.7)次vs(4.5±1.3)次,P<0.001]、术后引流量[(12.2±9.5)ml vs(275.9±171.8)ml,P<0.001]、术后下地行走时间[(3.1±1.0)d vs(15.3±4.4)d,P<0.001]、住院天数[(6.9±3.0)d vs(13.2±6.2)d,P<0.001]均显著优于融合组。平均随访时间(14.8±2.7)个月,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改良MacNa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腰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腰椎前凸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单纯减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相似,但脊柱内镜下单纯减压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患者负担。
李志轩梁秋冬谢会彬王善坤蒋路路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
关节突关节形态在有无合并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关节突关节形态在有无合并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伴有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L_(4~5)节段滑脱患者为DLS-a组、20例L_(5)~S_(1)节段滑脱患者为DLS-b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80例单纯退行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L_(4~5)节段狭窄患者为LSS-a组,14例L_(5)~S_(1)节段狭窄患者为LSS-b组。四组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计算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L_(4~5)及L_(5)~S_(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FJA)、关节突-椎弓根角(pedicle-facet angle,P-FA)以及关节突关节向(facet tropism,FT)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测量所得的FJA与滑脱程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等窗宽窗位条件下观察DLS组和LSS组L_(4~5)、L_(5)~S_(1)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按Kalichman L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分析。结果 DLS组多为I度或Ⅱ度滑脱,且女患者多见。DLS-a组L_(4~5)的FJA (30.87±8.82)°、P-FA (119.10±5.93)°与LSS-a组(42.58±9.39)°、(109.94±6.7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其Taillard指数与P-FA有相关(P<0.05);具有FT的病例占DLS组(47/58.75%)、LSS组(36/4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与LSS组FT严重程度均与其FJA、P-FA、Taillard指数均无明显相关(P>0.0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DLS组与LSS组有显著差异(P<0.05);DLS-a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P-FA及Taillard指数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FJA在有无合并退行性滑脱的LSS患者中有显著差异。DLS患者较LSS患者责任节段具有更小的FJA,更大的P-FA,即DLS患者较LSS患者的FJ更趋于矢状化和水平化;Taillard指数和P-FA有线关系,P-FA角越大,其Taillard指数越大;DLS组较LSS组相比更容易出现FT,且FT越严重,关节突关节退变越严重。
高泽李凯薛旭红王世雄张艳东栗远威席凡辉
关键词:脊椎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椎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形态在有无合并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差异研究
高泽
腰椎管狭窄退行性滑脱症内镜减压与椎间融合的疗效比较
李志轩
基于MSCT、MR对腰椎退行性滑脱症伴椎管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应用MSCT、MRI对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各项参数进行研究,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继发椎管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确诊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8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
刘翊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小关节腰椎间盘MSCT
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骨密度对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在脊柱微创通道系统辅助下OLIF治疗的MeyerdingⅠ级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分为低骨量组(-2.5性别、年龄、滑脱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资料。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个月椎管横截面面积改善情况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X线片通过Brantigan评分评估两组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以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作为疗效判定改善情况。结果:低骨量组比骨质疏松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短及住院时间短,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周完全复位29例(96.7%),骨质疏松组完全复位15例(68.2%),两组间完全复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硬膜囊横截面面积和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的椎间隙高度恢复比骨质疏松组好(12.79±0.99mm vs 11.25±0.98mm,P<0.05),两组间硬膜囊横截面面积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骨融合率低骨量组(93.3%)与骨质疏松组(77.3%)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骨量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与骨质疏松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治疗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腰椎退行性滑脱症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低骨量的患者疗效优于骨质疏松的患者。
曾明李世渊杨林张细顺杨健齐谭健韶邝满源李家颖关宏业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滑脱症骨密度融合率椎间隙高度
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Ⅰ度退行性滑脱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在脊柱内镜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Ⅰ度退行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20-09—2022-05在脊柱内镜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20例单一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Ⅰ度退行性滑脱,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上下椎体成角、椎体滑移距离。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5~200 min,平均127.2 min。所有患者无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椎间隙感染以及腰椎不稳加重,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CT检查见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保留完整。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3.0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上下椎体成角、椎体滑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脊柱内镜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Ⅰ度退行性滑脱疗效满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可最大程度减少对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朱小龙章铁琦华永均王勇郭志辉陈威烨陶其杰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内镜技术
基于CT定量测量探讨L4椎体退行性滑脱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CT定量测量探讨L_(4)椎体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2例单节段L_(4)椎体DLS患者(DLS组)及同期86例无DL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及CT定量测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单节段L_(4)椎体DL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L_(4)椎体DLS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L_(4)椎体CT值、椎旁肌总面积(TPSMA)、椎旁肌平均密度、低质量椎旁肌平均密度、椎旁肌脂肪面积、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低质量腰大肌面积、关节突关节角(FJA)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椎旁肌脂肪面积、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FJA与L_(4)椎体滑脱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而L_(4)椎体CT值、TPSMA、椎旁肌平均密度与L_(4)椎体滑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PSMA,FJA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是L_(4)椎体DLS的独立影响因素;TPSMA联合FJA预测单节段L_(4)椎体DLS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AUC)0.874,敏感度88.5%,特异度81.4%。结论TPSMA是L_(4)椎体DLS的独立保护因素,而FJA矢状化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是单节段L_(4)椎体DLS的独立危险因素;TPSMA联合FJA预测单节段L_(4)椎体DLS的效能较高。
曹斌郭磊左海叶刘云鹏孙亮亮苏敬阳
关键词:脊椎滑脱影响因素关节突关节
椎管选择减压治疗不同程度腰椎退行性滑脱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椎管选择减压对不同程度腰椎退行性滑脱(DS)所致腰椎管狭窄症(DLL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治疗的DS所致DLLS患者80例,按DS病变程度分为Ⅰ度滑脱组46例与Ⅱ度滑脱组34例。患者均行适当选择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影像学指标、腰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度滑脱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少于Ⅱ度滑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3个月,两组腰椎前凸角、腰椎后凸角、椎间隙高度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Ⅱ度滑脱组比较,Ⅰ度滑脱组腰椎前凸角[(22.72±10.81)°]、腰椎后凸角[(8.21±0.39)°]均明显更低,而椎间隙高度[(7.18±0.73)mm]明显更高(t=-2.17、-10.70、8.99,均P<0.05)。两组腰部VAS、腿部VAS、JOA、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10.30、3.72、13.81、5.43,均P<0.05);与Ⅱ度滑脱组比较,Ⅰ度滑脱组腰部VAS[(2.12±1.08)分]、腿部VAS[(2.21±1.39)分]、ODI[(4.55±1.36)分]评分均明显更低,而JOA[(23.28±2.57)分]得分明显更高(均P<0.05)。Ⅰ度滑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低于Ⅱ度滑脱组的26.5%(9/34)(χ^(2)=6.10,P<0.05)。结论对不同程度DS所致DLLS行选择减压联合融合固定术治疗均有较好效果,但相较于Ⅱ度DS,Ⅰ度DS所致DLLS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腰椎稳定及腰椎功能障碍改善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杨超施建东李战友陈德纯卢一生
关键词:椎管疾病严重程度指数脊椎滑脱疼痛测定
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椎间盘退变和椎旁肌改变的定量MRI和X线分析
2022年
目的 通过MRI及X线研究腰椎退行性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椎间盘及椎旁肌肉含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MRI和X线检查诊断为LDS患者72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慢腰痛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高度改变及椎旁肌含量变化情况,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DS的独立诱发因素。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更大,前椎间盘高度下降显著,多裂肌萎缩而竖脊肌肥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椎间盘高度下降、多裂肌萎缩是LDS的独立诱发因素(P<0.05),而竖脊肌肥厚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椎间盘退变、前椎间盘高度下降、多裂肌的萎缩是导致LDS的原因;竖脊肌肥厚可能是一种补偿机制,以补偿腰椎的不稳定
程纪皓宋侠樊树峰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滑脱椎间盘退变

相关作者

顾洪生
作品数:76被引量:254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颈椎 螺旋CT 颈椎间盘 人工椎间盘
阎洪印
作品数:15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颈椎 脊柱融合 关节突关节 退行性滑脱
阮狄克
作品数:611被引量:3,095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髓核细胞 生物力学
沈强
作品数:31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脊髓损伤 减压融合术 颈椎 椎间隙
丁浩
作品数:28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内固定 后路 骨折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