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1篇“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相关文章
- 针刺阿是穴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30例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针刺阿是穴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分为半导体激光组(对照组)及针刺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是穴半导体激光定点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是穴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WOMA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作用于阿是穴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一定安全性。在改善疼痛方面,针刺较半导体激光治疗更具优势。临床可根据实际条件,探索针刺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 华永琴
-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针刺半导体激光阿是穴
- 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 2022年
- 探讨对于患有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实施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的有效性,和对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择取实验起始时间2017年7月,择取终止时间2018年7月,将5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列为实验对象,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对象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实验对象分组分为28例,。参照组:基础药物治疗以及泼尼松龙注射治疗,研究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比组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浆IL-17、关节滑液IL-17含量,组内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组内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内存有同质性(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血浆IL-17、关节滑液IL-17含量不具备差异,P>0.05;研究组血浆IL-17、关节滑液IL-17含量均低于参照组,组内存有统计学价值(p<0.05);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组间存有同质性(p<0.05);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参照组 组内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实施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恢复,减少了不良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夏海艳
-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
-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
- 2021年
- 运用聚类分析法研究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退行性膝关节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脉象、舌象、一般情况等信息录入调查表中,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去除症状发生频率<0.05的指标,最终得到28个四诊观察指标,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为虚证指标(如劳累加重、关节隐痛、脉细数弱、遇寒疼痛、腰膝酸软等)。在类间距=15时,可将28个症状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气滞血瘀3型。肝肾亏虚型35例,占41.67%,风寒湿痹型30例,占35.71%,气滞血瘀型19例,占22.62%,肝肾亏虚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结论:聚类分析是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中医证型进行分类的有效方法,本病的基本证型为肝肾亏虚兼风寒湿痹型。
- 王鋆泉
- 关键词:中医辨证聚类分析退行性膝骨关节病
- 师瑞华理筋法运用下肢力线选穴联合温针灸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前内侧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师瑞华理筋法运用下肢力线选穴联合温针灸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KOA)前内侧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6例KOA前内侧痛患者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下肢力线选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肢力线施师瑞华理筋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RS量表、Lequesne指数、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评分(QOL—BREF)的差异。结果:两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等级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Lequesne日常活动受限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QOL—BREF)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力线选穴采用师瑞华理筋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KOA引起的前内侧痛、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郗志鹏刘洪伟陈慧英师瑞华
- 关键词:温针灸退行性膝骨关节病
- 基于下肢力线选穴运用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前内侧痛临床观察
- 目的:通过观察基于下肢力线选穴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前内侧痛的临床疗效,与局部选穴进行对比,为下肢力线选穴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前内侧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治疗组为下肢力线...
- 佘君菲
- 关键词:下肢力线温针灸KOA
- 文献传递
-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下分型及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骨关节病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骨关节病患者30例42膝,通过关节镜微创技术,对具体病情做到针对性治疗。结果:治疗效果优秀13膝(35%),良好19膝(51%),可和差各5膝(14%)。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病具有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
- 胡柏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病
- 腹针动气疗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和评价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腹针动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动气疗法,对35例(63膝)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随访进行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
- 郭鑫王寅
-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腹针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16年
-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240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WOMAC评分与总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WOMAC评分与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胡军明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疗效
- 中药定向透药疗法配合揉髌手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疗法配合揉髌手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选择我院就诊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共126例,采用随机数据法分为对照组62例、试验组6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上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揉髌手法,并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有119例完成临床观察(对照组59例、试验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总显效率及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揉髌手法能提高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陈坚
-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辨证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关节炎指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功能及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可显著提高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哲郭艳幸
- 关键词:退行性膝骨关节病中西医结合
相关作者
- 王寅

- 作品数:120被引量:78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针刺治疗 针刺 名医经验 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 郭鑫

- 作品数:24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推拿 坐骨神经损伤 运动学 腹针 疗法治疗
- 丁晓医

- 作品数:20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中药 用药问题 臭氧水
- 刘文刚

- 作品数:185被引量:1,07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 研究主题:膝骨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关节炎 膝骨 关节炎患者
- 连学辉

-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上胸 入路 前路手术治疗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