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6篇“ 通商口岸“的相关文章
- 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研究综述
- 2024年
- 立足学术背景源流,考察近百年来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发展的研究趋势,揭示通商口岸研究从20世纪上半叶兴起至今在国内共经历两次热潮,在国际先后受到“冲击-回应模式”“中国中心观”“超越上海”等理论影响,并展现出从史志纂修到系统研究,从城市表象到内在机理,从历史研究到多方视角等特性。
- 张亦弛黄皓晖刘玉娜
- 关键词:风景园林通商口岸近代化
- 20世纪中国通商口岸儿童游戏场与儿童游憩研究
- 2024年
- 在儿童游戏场国际发展史中,中国的儿童游戏场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各国因解决自身城市问题而出现的儿童游戏场不同,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兴起与发展源自欧美风景园林思想与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的碰撞。旨在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天津和广州3个近代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内儿童游戏场的发展历程,以期考察中国儿童游戏场和儿童游憩观念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在20世纪前,这些通商口岸的儿童常被视为“缩小的成人”,并采取成人的休闲活动进行游憩;而随着“安全”“教育”“体育”等欧美思潮在20世纪的传播,这些城市的儿童游戏场也先后引入了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增长见闻的图书馆及锻炼身体的运动器械等一系列游乐设施,并衍发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健康成长和社交需求等一系列休憩功能,使得儿童游戏场成为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城市居民提升了对于儿童游憩重要性的认知,将儿童游戏场视为能够培养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工具。
- 张亦弛秦晴
- 关键词:风景园林儿童游戏场儿童发展通商口岸
- 近代通商口岸与区域国别问题研究——以汕头为中心被引量:1
- 2024年
- 近代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既是其腹地的货物、人员流动的枢纽,具有连接腹地各地的区域特征,也是其腹地与海外产生联系的门户和中介之地,具有连接海外各地的跨区域特征,其发展以一种具体历史进程的方式,将“区域”和“国别”两个学理性范畴很自然地联结起来。近代闽粤人群的区域国别认知,使他们在参与通商口岸都市化及城市空间再生产的过程既发挥作用,又受到影响。对他们而言,区域国别可以是生产、经营上的意义,也可以是其本身及家族不同成员跨区域、跨国日常生活上的意义,而像汕头这样的近代通商口岸,正是他们为适应不同区域国别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环境而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和跨国实践的重要场所。这一方面赋予了近代通商口岸新的商业、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也强化了通商口岸成为都市侨乡的地方感和区域国别特征。
- 谢湜欧阳琳浩
- 关键词:通商口岸
- 中国卫生内涵的历史变迁——读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含义》
- 2024年
- 卫生一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的历史变迁值得探究。在罗芙芸的《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卫生与疾病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新中国初期以及当代中国关于卫生的内涵要义:古代中国的卫生主要指向个人为达到健康而使用的技巧;近代中国的卫生内涵虽然有“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以及个人的健康要与国家民族的健康相联系”的认知,但是这种“卫生的现代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难以实现;新中国初期的卫生被赋予爱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的属性,构建了“卫生的现代性”的基础条件;当今中国的卫生发展不但成功实现了“卫生的现代性”愿望,而且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高质量卫生。
- 陈天文
- 关键词:人民健康历史变迁
- 通商口岸福州城的地景演化研究——从传统至近代的转型
- 2023年
- 析理出福州古城在近代语境下,依次呈现出开埠早、中、晚期3种不同的地形作用特征,分别是开埠初期的固守排斥、中期的竞争混杂、晚期的现代变革。最终福州从传统“小三山”山水格局转型到沿江多中心的现代化地形改造路径中,并以此澄明传统口岸城市在近代转型语境下地景格局和改造理念变革的作用机理。
- 毛键源黄婧琳孙彤宇
- 关键词:地形通商口岸城市形态城市肌理
- 通商口岸、文化冲击与区域创新--基于历史遗产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 科技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
- 刘犇
- 关键词:通商口岸文化冲击营商环境创新氛围
- 断裂抑或延续:前近代上海的现代性——张琳德《上海:从市镇到通商口岸(1074~1858)》读后
- 2023年
- 上海史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话题,其中断裂与延续的关系是焦点问题之一。大部分学者或多或少强调上海城市发展的断裂,其中重点关注1843年前后上海城市发展的异同。张仲礼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是伴随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起步的,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城市。^([1])戴鞍钢的早期代表性著作《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也将研究的上限定为上海正式开埠的1843年,他认为这一年的对外开埠为上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契机和可能。^([2])
- 桂强
- 关键词:长江流域经济通商口岸大城市开埠
-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 竞争与合作 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研究 1854-1931
- 本书通过梳理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的产生背景,解释了近代常关的分化与沿革的历程,探讨了近代常关的税收状况,深入解读了常关与海关的权力运行机制,并对近代常关贸易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强调了这一时期常关的地位与作用。
- 金诗铧作
-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丛书 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变迁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体系对经济地理格局影响的研究
-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体系是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历史现象,它几乎是所有现代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象得以在中国生存与延续的物质基础,也是奠定近代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核心决定要素。正是在通商口岸体系的作用之下,中国延...
- 武强
-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建筑艺术研究系列 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建筑测绘图录
- 本书主要研究近代沿江开埠口岸城市建造且现存的教堂建筑。以教堂建筑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总结建筑艺术成就基础上,理清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间的冲突、调和与互动,甄别教会宗教文化传播在近代沿江通商口岸城市进程的地位与效力。梳理近...
- 徐宇苏
相关作者
- 熊月之

- 作品数:170被引量:903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 研究主题:晚清 辛亥革命 租界 孙中山 西学
- 连心豪

- 作品数:48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妈祖信仰 税务司 天后宫 华侨 民间宗教信仰
- 肖建乐

- 作品数:30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唐代 城市经济 通商口岸 城乡关系 发展动力
- 戴一峰

- 作品数:38被引量:2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近代海关 中国海 晚清 通商口岸 税务司
- 李尚全

- 作品数:33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汉传佛教 中国佛教 人间佛教 禅宗 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