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篇“ 通气效率“的相关文章
运动心肺试验低通气效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运动心肺试验中低通气效率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及临床应用是目前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证据证明低通气效率与慢阻肺劳力性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和死亡高风险有关。通气效率有望成为缓解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低通气效率在慢阻肺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对低通气效率的慢阻肺患者的认识,更好地为这类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邓志珊吴繁宛琪周玉民冉丕鑫
关键词:通气效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量慢阻肺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
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及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COPD病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稳定期COPD病人,根据单位肺泡容积的弥散量(DLCO/V_(A))将病人分为正常DLCO组和低DLCO组,收集2组静态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并采用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呼吸困难进行评分。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DLCO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通气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低DLCO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_(A))/pred]、最大功率负荷(Peak Load)、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_(2)/pred)、每公斤体质量峰值摄氧量(Peak VO_(2)/kg)均低于正常DLCO组,无氧阈时CO_(2)通气当量(EQCO_(2)@AT)、mMRC评分均高于正常DL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DLCO/V_(A))/pred与Peak Load、Peak VO_(2)/pred、Peak VO_(2)/kg呈正相关,与EQCO2@AT、mMRC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CO/V_(A))/pred是预测COPD病人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以及通气效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DLCO与COPD病人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通气效率独立相关。
王瑞萍张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氧化碳弥散量通气效率
一种通气效率高的多功能管路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气效率高的多功能管路,属于复合精密成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管路功能单一,通气管路和通电信号的管路分开设置,无法满足狭小舱体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该通气效率高的气电双功能管路,包括气路组件、热电偶、导流件、接...
马向宇马建强高海涛荣田周福见王斌李伟超
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的C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运动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运动组采用常规管理联合12周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评估康复治疗前和12周康复治疗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运动组患者二氧化碳排出通气当量最低值[(31.7±3.4)vs(35.1±4.9),P<0.05]、二氧化碳排出通气当量斜率[(28.8±3.7)vs(32.8±5.1),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峰值摄氧量[(18.3±5.1)ml/(min·kg)vs(12.7±2.6)ml/(min·kg),P<0.01]、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8.2±6.5)vs(33.2±5.7),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运动组患者6MWD[(485.0±70.3)m vs(395.9±72.0)m,P<0.01]、LVEF[(42.5±6.5)%vs(38.2±4.8)%,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QOL评分[(12.4±6.2)分vs(38.5±12.0)分,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可显著改善CHF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通气效率的改善参与了患者整体功能的提高。
张振英王立中孙晓静张柳许志萍杨澄李艳芳
关键词:肺通气身体耐力整体管理
运动心肺试验低通气效率人群临床特征研究
【背景】慢阻肺是全球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有效识别肺功能快速下降、频繁急性加重和慢阻肺发生高风险人群对实现慢阻肺早期精准防控和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运动心肺试验中低通气效率与肺内无效腔通气增加和微...
邓志珊
关键词:慢阻肺肺功能急性加重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耐量和通气效率的特点。方法根据胸外科数据库和电子病例资料筛选出合并T2DM的NSCLC患者(48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在病例中1∶1匹配出单纯肺癌患者(48例),据此分为合并T2DM组及未合并T2DM组,且所有患者行肺切除术前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_(ET)),另择同期行CP_(ET)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24例),对CP_(ET)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静态肺功能指标、CP_(ET)核心指标、运动耐量及心率恢复指标和通气效率及气体交换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T2DM和未合并T2DM组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及峰值氧脉搏(peak O_(2)pulse)均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及最低值(VE/VCO_(2)nadir)均上升(P<0.01);与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VO_(2)peak、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及最大功率(WRpeak)均降低,VE/VCO_(2)slope、VE/VCO_(2)nadir均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AT和峰值运动时,2组NSCLC患者的VO_(2)和VCO_(2)均下降(P<0.05),且峰值时合并T2DM组较未合并T2DM组更低(P<0.05)。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HR值较健康对照组高,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在恢复期1~3 min内心率下降减慢(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T和峰值时2组NSCLC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上升(P<0.05);在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均下降(P<0.05),合并T2DM组在峰值时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VV%,PEF%)、用力肺活量绝对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下降(P<0.05),且未合并T2DM组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洪钱沁李瑾朱飞龙张明张淼高民陈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2型糖尿病心肺运动试验运动耐量通气效率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状况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状况。方法:选择65例NSCLC合并COPD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择同期接诊的65例单纯NSCLC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结果:观察组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咯血、消瘦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测值百分比(FEV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6MWT)(305.18±20.86)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56±21.54)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通气量(VE)、潮气量(V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柱氧量(VO)、心率(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合并COPD患者的通气效率显著低于单纯NSCLC患者,降低其运动耐量,医生需要在诊治NSCLC时,早发现并规范化治疗COPD,改善预后。
卢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运动耐量通气效率
高频振动排痰的压力对脑外伤气切患者通气效率的影响
2022年
探讨高频振动排痰系统不同的压力下,对脑外伤气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外伤气切患者36例,使用普门PV100高频振动排痰系统进行排痰护理,按照给予患者的不同排痰压力,分为3个组别,分别为A(低压力, 3~10mm Hg)、B(中压力,11~20mm Hg)、C(高压力,21~30mm Hg)组,每组患者12人,通过患者振动排痰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进行疗效的比较。 结果 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比,可以发现,排痰前后,ABC三组患者的心率、呼吸、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比较,其中,心率、呼吸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高于A组,但是A组又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的排痰有效率对比,可以发现,A组(100%)有效率最高,C组(91.67)次之,B组(83.33)患者稍差,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A组肺部感染率为8.33%(1/12),B组肺部感染率为16.67%(2/12),C组肺部感染率为8.3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3,P0.034)。 结论 对于高频震动排痰机不同的压力下,患者的排痰后的血氧饱和度具有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压力。其中,患者采取高压力排痰后,通气效率较高。
郭振
关键词:排痰效果
男性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量、通气效率特点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特点。方法:将32例男性NSCLC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NSCLC合并COPD组(NSCLC-COPD组,n=12)和未合并COPD组(NSCLC-non COPD组,n=20),以同期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20)。所有NSCLC患者在肺切除术前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负荷运动测试,对CPE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non COPD组与NSCLC-COPD组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预计值(VO_(2)peak/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无氧阈(AT)均下降(均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VE/VCO_(2)nadir)均上升(均P<0.05),且NSCLC-COPD组VE/VCO_(2)slope、VE/VCO_(2)nadir均高于NSCLC-non COPD组(P<0.05)。与对照组和NSCLC-non COPD组相比,NSCLC-COPD组在测试的不同状态下(静息、热身、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均上升(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NSCLC-non COPD组在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的上升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NSCLC-COPD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四个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峰值运动时,与NSCLC-non COP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NSCLC患者运动耐量减损,且合并COPD的NSCLC患者整个运动阶段通气效率显著下降,单纯肺癌患者未见此特点。CPET可为NSCLC-COPD患者肺切除术前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王丹李瑾高民高民张淼张耀莹张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肺运动试验运动耐量通气效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效率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效率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34例。使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d)、1秒率(FEV1/FVC),以及静息状态、无氧阈时、最大运动状态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值。结果134例COPD患者中FEV1%perd(49.00±15.00)%,FEV1/FVC(52.00±9.00)%;静息状态、无氧阈时、最大运动状态的EqCO2分别为36.03±5.71、34.85±5.28、32.11±4.95。静息状态、无氧阈时、最大运动状态的EqCO2在不同年龄段、BMI水平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年龄与静息状态、无氧阈时、最大运动状态的EqCO2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BMI值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COPD患者在最大运动状态时通气效率明显增加,年龄和肥胖影响通气效率
陆常玲谭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效率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

相关作者

赵立
作品数:237被引量:86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军团菌肺炎 重症 肺功能 肺炎
孙兴国
作品数:187被引量:842H指数:20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 个体化 取血 心力衰竭
邱忠民
作品数:205被引量:9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咳嗽 胃食管反流 咳嗽变异性哮喘
衷芝芬
作品数:22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血压变异性 高频喷射通气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治疗高血压患者 血气分析
王浩彦
作品数:187被引量:871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心肺运动试验 肺功能 下呼吸道细菌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