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造血恢复“的相关文章
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促进移植小鼠造血恢复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参附汤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alloreactive naturall killer cells,alloNK)对移植小鼠术后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nucleated cell counts,NCC)、骨髓造血组织容量(hematopoietic volume of bone marrow,HV)及骨髓病理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经过13.0 Gy剂量的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4 h内经尾静脉注入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8×10^(6)/kg,制作移植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lloNK组、参附汤组、参附+alloNK组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单用alloNK、单用参附汤和参附汤联合alloNK灌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天,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及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移植前及移植后第7天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NCC、HV无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14天,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仍处于粒缺期,而单纯alloNK组和参附组小鼠的白细胞均有所上升,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上升幅度高于其他组。移植后第30天,模型组、alloNK组及参附组小鼠白细胞、骨髓NCC、HV均较前回升,但仍低于移植前水平,而参附联合alloNK组小鼠的白细胞、骨髓NCC、HV恢复至移植前水平,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参附汤可保护骨髓免受放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而联合alloNK细胞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更明显。
吴顺杰杨巧红聂毅翔汪显超李亚丽李海珍刘盛许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参附汤同种异体NK细胞造血功能
咖啡酸片应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恢复期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恢复期采用咖啡酸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给出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剂量阿糖胞苷化疗,同时对照组在结束化疗后第1天开始给予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升血小板,而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采用咖啡酸片+TPO升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化疗前、化疗后1周两组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周、3周观察组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出血风险发生率低,低出血风险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造血恢复期患者采用咖啡酸片治疗,可以提高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王英刘婷彭婷谢将肖晓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咖啡酸片血小板
缓解期存在的克隆性造血对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造血恢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缓解期存在的克隆性造血(CH)对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初诊伴NPM1突变AML患者86例,对患者诊断时的临床资料、二代测序检测结果和缓解期骨髓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应用Log-rank方法比较造血恢复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造血恢复的因素。结果86例AML伴NPM1突变患者中位年龄50(15~69)岁,男39例,女47例,41例患者给予"7+3"强化疗方案诱导治疗,45例患者给予含低剂量阿糖胞苷的低强度方案诱导治疗。86例患者诊断时最常见的突变为FLT3、DNMT3A、TET2、IDH1、IDH2,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患者21例,为DNMT3A、TET2、ASXL1、IDH1/IDH2基因突变。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与缓解期无CH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但前者的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延长[26(95%CI 21~32)d对25(95%CI 23~26)d,P=0.032]。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年龄、诱导化疗方案、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为影响血小板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诱导化疗方案(HR=0.454,P=0.001)、缓解期存在CH相关突变(HR=0.520,P=0.027)为影响血小板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缓解期存在的CH使AML伴NPM1突变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延迟。
王淋淋陈苏宁
关键词:白血病髓系急性造血恢复
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促进小鼠骨髓造血恢复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放射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找寻能够抵抗放射的益生菌并探讨其抵抗放射的作用机制,旨从肠道菌群方面为急性放射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及理论基础。方法构建半数致死剂量小鼠模型,收取不同时间死亡的小鼠粪便,通过宏基因组测序...
张薇薇向阳刘绍庭冉茜李忠俊
关键词:双歧杆菌甲硫氨酸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进造血恢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进造血恢复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以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给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结果 PEG-rhG-CSF组与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8.7±3.4)天、(18.0±3.1)天,P=0.281,无统计学差异。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在PEG-rhG-CSF组与rhG-CSF组分别发生26例、29例,发生率分别为53.06%、56.86%,P=0.89,无差异。用药次数分别为2.6次(2~5次)、18.1次(11~31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肌肉疼痛。结论 PEG-rhG-CSF组与rhG-CSF组结果相似,PEG-rhG-CSF具有用药次数少的优势。
张晓瀚陈诗彧汪鹏程蔡云杜新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造血恢复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造血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1-3]。综合其他团队及我们前期的研究,CAR-T治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4-6],部分患者血象恢复时间长,影响临床疗效。本研究我们着眼于探索CAR-T治疗后血液学毒性的发生规律及其恢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赵婷婷葛娇朱宏马荣冰李春雨万重阳王莹徐开林李振宇
关键词:血液学毒性多发性骨髓瘤造血恢复
增强对全身放射/化学暴露反应的对器官和血管损伤的保护、造血恢复以及存活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用放射疗法或化学疗法治疗的受试者中减轻血管损伤、促进器官和造血恢复、加速血管恢复以及提高存活率的方法。特别地,在相对于全身照射或化学疗法暴露的适当时间使用有效量的血小板生成素(TPO)模拟物如RWJ‑8000...
G·艾肯鲍姆S·高希A·托内利
文献传递
补肾健脾活血法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后早期造血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治疗联合“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在促进SAA免疫抑制治疗(IST)后早期造血恢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S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免疫抑制联合中药治疗剂,对照组予免疫抑制联合中药模拟剂。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至1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CD3^+CD4^-CD8^+/CD3^+CD19^-细胞比例及CD4^+CD25^+Foxp3^+/CD4^+CD25^+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CD25^+Foxp3^+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中医“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SAA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CD8^+细胞数量,增加CD4^+细胞数量,提高Foxp3^+的表达有关。
谈栩铖赵琳赵艺涵邱仲川瞿玮颖朱小勤张文君陆泳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抑制治疗
聚乙二醇化G—CSF与重组人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恢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157例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观察对象。PEG.rhG.CSF组(65例)在移植后第1天(+1d)和+8d各给予PEG—rhG—CSF6mg皮下注射;rhG—CSF组(92例)于+1d开始给予rhG-CSF5μg·kg^-1·d^-1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持续3d停药。结果@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5(8~12)d对13(9—24)d,P=0.393;14(9—160)d对14(9~92)d,P=0.094],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期发热例数及粒细胞缺乏期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5,P=0.622,P:0.460),移植后1个月内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4,P=0.059)。②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15/65)对34.8%(32/92),P=0.115;20.0%(13/65)对32.6%(30/92),P=0.081],Ⅱ~Ⅳ度急性GVHD、慢性广泛型GVHD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0%(13/65)对30.4%(28/93),P=0.287;9.2%(6/65)对20.7%(19/92),P=0.135]。③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1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1.4%,P=0.478;67.4%对67.3%,P=0.718]。④PEC-rhG-CSF组、rhG-CSF组比较,非复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5%CI11.4%~37.0%)对32.6%(95%CI22.2%~47.9%),P=0.141],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4.9%(95%CI7.4%~29.8%)对10.0%(95%CI5.0%~20.0%)
杨帆孙雪冬袁磊张金超扈江伟刘娜楼晓苏永峰俞志勇陈建琳李欲航胡亮钉陈虎江岷
关键词:血液肿瘤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L‑12组合物和在造血恢复中的使用方法
本公开内容的方面和实施方式提供了治疗方法和包含白介素12(IL‑12)的组合物,其有用于改进对象中的造血恢复HSCT移植。具体而言,本公开内容提供了示例性方法和包含IL‑12的组合物,其与BMCT一样有效地在致死照射的小...
L·A·巴西莱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程天民
作品数:553被引量:2,165H指数:2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放烧复合伤 烧伤 创伤 贫铀
罗成基
作品数:229被引量:937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放烧复合伤 骨髓基质细胞 小鼠 烧伤 电离辐射
郭朝华
作品数:117被引量:518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放烧复合伤 骨髓基质细胞 基质细胞 造血 烧伤
隋潇徽
作品数:46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赵春华
作品数:337被引量:1,14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