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1篇“ 逻辑建构“的相关文章
- 四重逻辑建构下的历史教学探索——以七年级“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课为例
- 2025年
- 在初中历史教学实施中,学科逻辑、教材逻辑、认知逻辑与教学逻辑常难以精准对接与协同,易导致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推进与学生认知规律脱节,影响教学效果与历史素养培育。本文旨在探讨四重逻辑建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课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对四重逻辑的综合考量,探索初中历史教学实施的新路径,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
- 许肇朗李渊海
- 关键词:学科逻辑认知逻辑教学逻辑
- 指向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知识逻辑建构
- 2025年
- 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素养培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是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教学知识逻辑建构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培育上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探究分析教学知识逻辑建构对于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运用,以期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 伍家荣
- 关键词:教学知识历史课堂教学逻辑建构中外历史
- 论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学逻辑建构
- 2025年
-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则是社会利益目标如何得以实现。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至少“不仅是”)为自利行为张目,而是为社会理性立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只要有社会需要,市场经济机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供给,以满足相关需要。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设和发展,则是以市场机制的企业自主自择行为,满足社会重要利益关切的创新性经济组织供给。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更需要有更具社会利益关切,以至人类命运关切意识的优秀企业,投入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新发展的伟大进程之中。
- 金碚
- 关键词:社会企业
- 高职美育素养评价的逻辑建构及体系构建--基于“进阶式、融合性、多维度”的协同育人路径
- 2025年
- 高职美育素养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厘定美育素养评价的意义,并从核心内涵、外化表现、培养路径出发进行美育素养评价的逻辑建构,遵循高职教育特质,在美育“进阶式、融合性、多维度”协同育人路径下,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制定美育素养测评表、构建“六位一体”的美育评价主体系统、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等方面优化美育素养评价,以期进一步推动高职美育教学改革。
- 陈锦通许秀娟
- 关键词:逻辑建构
- 比较艺术史的学理逻辑建构——基于比较艺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的思考
- 2025年
- “比较艺术史”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还未得到艺术学界的充分关注。若基于“比较艺术学”的学科逻辑,对“比较艺术史”的学理内涵进行建构,则可以认为:它是自觉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各门类艺术史以及艺术史与外部世界的间性关系的一门学问,是在门类艺术史与整体艺术史之间起沟通作用的一种中观研究;它秉承开放视野,形成了跨国别、跨族群、跨文化、跨语言与跨学科五种基本视域关系。“比较艺术史”的再提出及其初步建构,不仅是对当下艺术史学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的呼应,更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史学科的时代呼唤使然。
- 颜景旺
- 关键词:比较艺术学
-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逻辑建构
- 2025年
- 自《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机关明确规定为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数量和范围迅速扩大。反思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是否获得诉之利益理论的充分支撑,是否体现了检察权的谦抑性原则,是否有效关照到司法权的被动中立品格,是否有利于形成民事诉讼平等对抗架构等;需要回答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未明确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顺序,第一顺位起诉主体存在隐形问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有待完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缺乏可行性等。进一步优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需要完善和充实民事公益诉讼基本理论,明确行政执法、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在维护公共利益中的角色,明确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起诉顺位,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角度落实检察机关发动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角色。
- 相庆梅
-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诉之利益谦抑性权力界限
- 纪录片声音景观的逻辑建构及审美生成
- 2025年
- 声音景观理论为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阐释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维度。本文引入该理论对电视纪录片声音景观的逻辑建构和审美生成进行剖析,在心理感知的维度对声音效果中的基调声、信号声和声标的特征与功能作出区分认定;从审美的维度对主题音乐的演绎和“声音事件”的设置等审美生成要素进行梳理归纳,为今后的纪录片声音创作提供借鉴,也为如何提升纪录片的审美效果、深化纪录片的文化功能提供新的理路。
- 于海
- 关键词:声音效果主题音乐
- 浅析《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对原子偏斜的逻辑建构
- 2025年
-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在哲学层面上通过理论形态的方式去表达其自由思想的首次尝试,深刻的蕴含着其对于自由世界的追求与憧憬,虽然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并没有指出其自由观的具体内容,但通过对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观点所蕴藏的自由内涵的扬弃,奠定了其自由观的基调,构建了一种自由的蓝图去表达他冲破时代复杂条件下必然性束缚的意图。也正是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考察,使其逐渐走向对于哲学与现实关系的探讨,研究哲学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明了其所追求的真正的自由,即现实中的自由。本文主要集中讨论马克思对于“原子偏斜运动”篇章的逻辑建构及其思想内涵。
- 林俊宇
- 关键词:伊壁鸠鲁自我意识宗教自由意志
- 早期鲍德里亚符号批判的逻辑建构及其理论旨趣
- 2025年
- 符号政治经济学既是鲍德里亚早期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马克思以后的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早期鲍德里亚通过对物和符号的重新理解,结合对欧美后工业社会消费行为的考察,初步形成了其符号批判的逻辑建构,揭示了符号与社会权力关系的深刻关联。尽管鲍德里亚以符号为依托的文化逻辑批判无法超越和替代马克思以生产为核心的资本逻辑批判,但符号政治经济学在文化维度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批判构成一种广义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具有积极的意义。
- 王海锋陈浩迪
- 关键词: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社会批判理论
- 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探源与逻辑建构
- 2025年
-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灾害风险呈现鲜明的不确定性与复合叠加的特征,而城市社区日益成为风险的积聚点和治理着力点,由此引发新一轮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其中,韧性被引入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成为重要的制度要素。但韧性自有其与治理体系的边界抵牾,亦难以客观映射治理的行动面向,因而从韧性治理走向韧性治理共同体既是对公共治理理论的丰富,也是推动共同体理论研究与韧性社区实践在城市复合型风险问题上开展有效对话的现实回应。在深描我国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的情境叙事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建构到解构”的分析路径,从共同在场和技术赋能两个维度出发,将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化约为联结共同体的一般性逻辑和形塑韧性的情境性逻辑。但这种简化的程式化模型也容易导致两条逻辑线之间“体用分离”的裂痕。因此,需要设置城市社区韧性治理共同体从“悬浮”到“落地”的运行机制,呼应韧性治理与共同体有机融合的行动实践。而以“结构适应—主体适应—环境适应”为核心构成的治理框架,通过松散耦合的制度联结,践行以国家能力建设为目标的社区治理主体嵌入和因地制宜的情境互动,以及服膺于环境的知识汲取与技术解蔽,进而从适应性的角度对治理模式的融合给出了解决方案。
- 朱婉菁
相关作者
- 奚洁人

- 作品数:160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领导学 政治智慧 政治领导 艺术论
- 郑伟

- 作品数:26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建构 总体性辩证法 阿多诺 辩证法
- 黄刚

- 作品数:84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孙可兴

- 作品数:21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逻辑方法 思维方法 逻辑
- 杨洪源

- 作品数:73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文化思想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哲学的贫困》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