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酵母双杂合系统“的相关文章
酵母杂合系统被引量:1
1995年
常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化方法包括化学交联、免疫共沉淀等,这些方法反映的是体外的情况而非体内情况,而且这些方法无法让我们直接克隆与某已知蛋白质作用的未知蛋白质的基因。最近一种新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它就是“Yeast two-hybrid sys-tem”,我们姑且将其译为“酵母杂合系统”。
卢柏松黄培堂
关键词:酵母双杂合系统转录激活因子报告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融合蛋白
利用酵母杂合系统筛选与hERRα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利用酵母杂合系统筛选乳腺组织中与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1(Humanestrogenreceptorrelated receptorα1,hERRα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特别是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 ,以进一步研究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如何参与ERR1调控基因的表达。方法 以质粒pGBT9 hERRα1 LBD为“诱饵” ,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结果 筛得有阳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共 17个。除 3种为已知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外 ,其他为功能已经明确的蛋白 ,其中有3种与hERRα1有明显相互作用。结论 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 1,RIP14 0 。
李渝萍陈敏陈彬陈健李强周度金
关键词:酵母双杂合系统乳腺癌
酵母杂合系统AD端阴离子交换蛋白C-末端表达质粒的构建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 PCR方法 ,从阴离子交换蛋白 1(AE1)全长 c DNA中扩增出约 35 0 bp c末端 c DNA片段。测序后将其克隆至 p GADT7载体上。用醋酸锂法将构建好的 p GADT7- AE1- c-末端转染酵母菌 AH10 9,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 ,获得了 35 0 bp AE1c-末端 c DNA,p GADT7- AE1- c-末端对酵母无毒性 ,不能激活检测基因 。
李宏涛傅国辉秦勇杜洪清姜晓姝刘明孔宪刚
关键词:酵母双杂合系统C-末端质粒克隆
酵母杂合系统BD端血型糖蛋白A表达质粒的构建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获得血型糖蛋白A(GPA)cDNA片段 ,并构建酵母杂合BD端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RT -PCR方法 ,从K5 6 2细胞mRNA中扩增GPAcDNA片段 ,约 410bp。测序后将其克隆至pbridge载体上。用醋酸锂法将构建好的pbridge -GPA转染酵母菌AH10 9,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克隆到的 410bpGPA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基本与公布序列相同。pbridge—GPA转染酵母菌后 ,在SD/Gal/—His/Ura培养基上出现 1mm大小白色菌落。结论 :获得了血型糖蛋白AcDNA克隆 ,pbridge—GPA对酵母无毒性 ,不能激活检测基因 ,可作为酵母杂合系统中的靶基因。
李宏涛傅国辉姜晓姝张宝山孔宪刚
关键词:血型糖蛋白膜蛋白质类
hTNGα作用相关基因BRI3的研究Ⅰ.小鼠BRI3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Ⅱ.用酵母杂合系统筛选与人BRI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Ⅲ.人BRI3相互作用蛋白BRI3BP的基因克隆和定位
为了阐明TNFα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从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中分离出若干个在hTNFα作用后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首次发现,功能未知的小鼠基因BRI3与hTNFα的作用相...
林丽珠
关键词:TNFΑCDNA克隆表达谱分析染色体定位
文献传递
酵母杂合系统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2000年
生物学中的许多现象如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中间代谢、复制、转录、翻译、剪切等均受蛋白质作用的调控,有些蛋白质结合紧密,而有些蛋白质作用短暂,从不同方式调控着生物细胞活动,包括增殖、分化和死亡,为使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正常进行,应当确保蛋白质问的作用正常稳定。研究两种蛋白之间相互作用通常采用生化技术如偶联。
王关嵩钱桂生周度金
关键词:基因表达酵母细胞蛋白质
酵母杂合系统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2000年
酵母杂合系统是一项检测体内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新技术,与其他体外方法相比,它简便、可靠、敏感性好,接近体内真实情况,并可快速获得目的蛋白的编码基因,已应用于病毒核酸复制、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病毒颗粒装配、病毒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毛红霞
关键词:病毒基因表达酵母双杂合系统
酵母杂合系统筛选与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2000年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1介导,利用酵母杂合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与c-M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首先将cMp1膜内部分cDNA克隆至pAS2杂合载体中,重组质粒命名为pASAMM;然后以pASMM为靶蛋白质粒,筛选了人胎盘cDNA文库大1.
赵新燕冯丽冰周伟国戴卫列李昌本赵寿元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酵母双杂合系统相互作用
全文增补中
利用酵母杂合系统研究Jak3与IL-2Rγ相互作用
1999年
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受体γ亚基 (IL 2Rγ)和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Jak3在IL 2发挥生理作用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已知Jak3可以与IL 2Rγ或直接或间接地结合 .为了研究Jak3与IL 2Rγ之间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具体区域 ,构建了这两个分子的各种缺失体 ,利用酵母杂合系统研究了各缺失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Jak3的氨基端JH3 JH7部分可以与IL 2Rγ的胞内域直接结合 .在进一步的定位中发现 ,Jak3的JH3 JH7部分结构的完整性为其结合IL 2Rγ所必需 ;而IL 2Rγ离C末端 33~ 45位氨基酸残基在与Jak3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
朱锦芳唐微季红斌郑仲承刘新垣
关键词:酵母双杂合系统相互作用
酵母杂合系统筛选与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初报
1999年
血小板生成素(throm bopoietin, 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利用酵母杂合系统(tw o-hybrid system )筛选与c-Mp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因子,以Gal4 BD融合c-Mpl膜内部分cDNA 的pASMM 为靶蛋白质粒,筛选了人胎盘cDNA 文库,分离到人波形纤维蛋白(vim entin)的部分编码序列,首次检测到波形纤维蛋白与TPO 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提示细胞骨架蛋白可能在TPO
周伟国冯丽冰赵新燕戴卫列李昌本赵寿元
关键词:血小板酵母双杂合系统蛋白质

相关作者

赵寿元
作品数:262被引量:588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多肽 核苷酸序列 多核苷酸 制法 蛋白
李昌本
作品数:105被引量:349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CDNA 大肠杆菌 肿瘤坏死因子 人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治疗
赵新燕
作品数:10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酵母双杂合系统 WOLBACHIA 相互作用 蛋白质 C-MPL
冯丽冰
作品数:7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酵母双杂合系统 灰飞虱 信号传导 C-MPL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
周度金
作品数:65被引量:21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核受体 乳腺癌 相互作用 基因表达调控 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