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2篇“ 酶细胞化学“的相关文章
-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的效果比较
- 2013年
- 目的:比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2种方法检测IgA肾病(IgAN)患者尿足细胞的效果,为尿足细胞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43例确诊为IgAN患者(实验组)和10例正常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活检前连续3d的晨尿各200mL,离心上清制成涂片。IgAN患者按Lee分级分成Lee I~LeeV组。采用抗人足细胞表面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对尿沉渣涂片分别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2组研究对象尿足细胞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2种方法检测IgAN患者尿足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检测的对照组研究对象尿中未见足细胞,2种方法检测实验组研究对象尿中均可见足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足细胞阳性率和检出中位数低于免疫酶细胞化学法,2种方法检测尿足细胞阳性率和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检查患者尿足细胞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42,P〈0.01)。结论:采用免疫酶细胞化学法检测同一份尿标本的效果优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
- 姜文玲彭佑铭刘虹夏运成刘伏友
- 关键词:足细胞尿液
- 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细胞化学定位的X射线能谱分析
- 萜类物质由于作为植保素在抗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特异性药物在人类抗肿瘤和抗疟疾等的临床运用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近年来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但其合成场所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运用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关键酶--3-羟...
- 梁社坚吴鸿
- 关键词:酶细胞化学
- 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细胞化学定位的X射线能谱分析
- 萜类物质由于作为植保素在抗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特异性药物在人类抗肿瘤和抗疟疾等的临床运用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近年来成为植物次生代谢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但其合成场所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运用萜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关键酶--3-羟...
- 梁社坚吴鸿
- 关键词:酶细胞化学
- 文献传递
- Cu^(2+)对罗氏沼虾体内SOD酶细胞化学定位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运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显示,罗氏沼虾经高浓度Cu2+(5.12 mg/L)处理一周后,体内3种组织(鳃、肝胰腺和心脏)细胞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收缩,线粒体膨胀和内嵴减少,细胞结构模糊、胞质浑浊,髓样小体增多,脂滴破裂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阳性颗粒在健康虾中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膜周围和脂滴周围等,Cu2+胁迫后,组织细胞中线粒体膜和脂滴周围的SOD阳性颗粒明显减少,细胞核内SOD阳性颗粒缺失.结果表明:高浓度Cu2+对罗氏沼虾体内3种组织细胞中SOD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导致虾体免疫机能显著下降,从而出现组织细胞结构明显损伤.
- 杨洁许燕俞亚东
- 关键词:罗氏沼虾CU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测定及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及电镜酶细胞化学染色的变化。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奥美拉唑(OM)组,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检测胃粘膜溃疡指数(UI)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H+-K+-ATP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结果:应激组胃粘膜UI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而应激+OM组UI和H+-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应激组(P<0.01);电镜下对照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壁细胞内分泌小管密集呈激活状态,而应激+OM组分泌小管明显扩张,绒毛稀少;酶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和顶部质膜有少量黑色点状酶反应产物沉积,应激组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可见多量的、密集分布的黑色点状酶反应产物,而应激+OM组分泌小管上几乎无反应产物沉积。结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且与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相一致,提示胃酸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李玉梅陆国明邹晓平李兆申谢志芳
- 关键词:溃疡
-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
- 2006年
- 殷德民
- 关键词:酶细胞化学组织工程化抗体特异性酶标抗体抗体分子化学技术
- 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黏膜能量代谢酶的酶细胞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性阻塞右侧咽鼓管的方法建立OME动物模型,左耳作为对照,对中耳上皮黏膜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一种重要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进行光镜和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实验组中3d组和7d组的SDH酶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生OME时,SDH酶活性受抑制,导致能量代谢的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ATP以维持强烈而有效的纤毛摆动,引起中耳积液的持续存在。
- 陈亮汪建陈勇挺邓恒山尤景敏
- 关键词:琥珀酸脱氢酶组织细胞化学
- 盘基网柄菌柄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形态特征和酶细胞化学研究
- 盘基网柄菌是一种社会变形虫,在营养丰富情况下,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后代;当食物耗尽时,进入多细胞发育阶段,形成由柄细胞和孢子细胞组成的子实体,整个发育过程约需24h,大致分4个阶段:细胞聚集阶段,细胞丘,蛞蝓体和子实体。一旦...
- 谭宁
- 关键词:盘基网柄菌变形虫细胞分化酸性磷酸酶
- 文献传递
- 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及其在电镜酶细胞化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近年来,X射线能谱分析和电镜酶细胞化学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两者的结合把超微分析和超微观察密切结合起来,为超微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本文对X射线能谱分析的原理作简单地介绍,同时对X射线能谱分析在电镜酶细胞化学中的应用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梁社坚伦璇吴鸿
- 关键词:超微结构
- 内毒素性休克早期猕猴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酶细胞化学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早期猕猴肾脏的损伤。方法:11只猕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内毒素组6只,静脉注射LPS,剂量为2.8mg/kg。内毒素攻击后120min,处死动物,取肾脏标本采用光镜、电镜铅离子捕获法做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ALPase)及酸性磷酸酶(ACPase)细胞化学检查。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肾髓质、皮质结构完整,肾小球结构完好;透射电镜可见模型组肾小球血管内皮和足突细胞损伤、血液成分渗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肾实质细胞内溶酶体破坏;电镜酶细胞化学可见:模型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溶酶体颗粒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急剧增强,在细胞器内弥散分布。对照组无明显病变。结论:在猕猴内毒素性休克早期,溶酶体增多和损伤引起了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在此同时,肾脏实质细胞内中和内毒素的作用也增强。
- 季红朱晓云殷国庆
- 关键词:内毒素性休克猕猴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
相关作者
- 蔡玉文

- 作品数:72被引量:218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定位 电镜 酶细胞化学
- 刘冬娟

- 作品数:118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电镜 超微结构观察 电镜观察 神经元
- 朴英杰

- 作品数:227被引量:95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人发角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 石玉秀

- 作品数:283被引量:7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神经元 电镜 神经干细胞
- 顾福康

- 作品数:160被引量:21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纤毛虫 皮层 毛虫 包囊游仆虫 微管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