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4 篇“ 重度抑郁症 “的相关文章
重度 抑郁症 治疗药物——吉哌隆缓释剂2025年 吉哌隆缓释剂是由美国研发的一种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剂,于2023年9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主要治疗成人重度 抑郁症 (MDD),也是首个用于治疗成人MDD的口服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临床研究显示,吉哌隆缓释剂与安慰剂相比,可以改善患者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总分,但易引起恶心、头疼等不良反应。本文就吉哌隆缓释剂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等进行概述。 张苏素 宗克丽 刘晓静 阮家俊 张有志 李行舟 胡春关键词:激动剂 重度抑郁症 基于多模态数据对比学习的重度 抑郁症 表征学习方法 2025年 影像基因组学认为神经影像与基因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遗传变异与影像数据进行疾病分析愈发受研究人员重视。在实践中,临床医生拥有的数据规模往往较小,但仍然希望使用深度学习来解决现实问题。考虑到不断扩大的数据规模与昂贵的标注成本,构建能够利用多模态数据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十分必要。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与基因多模态表格数据对比学习的表征学习方法(multimodal tabular data with contrastive learning,MTCL),该模型利用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数据,无需数据的任何标签信息。为了增强可解释性,模型先通过特征提取模块将rs-fMRI和SNP数据转换为表格类型结构,再通过多模态表格数据对比学习模块对多模态数据进行融合,并获得融合后的数据表征。在重度 抑郁症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数据上,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MDD诊断性能。此外,MTCL方法结合了模型归因方法挖掘与MDD相关的影像和遗传生物标记物,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有助于研究人员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顾恒 马迪 马越 邵伟 张礼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研究文拉法辛与氨磺必利治疗重度 抑郁症 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 探究对重度 抑郁症 患者采取文拉法辛联合氨磺必利的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样本源自定州市精神病医院接收的重度 抑郁症 病例,共58例。将所有病例按入院时间编号,依次输入计算机内,经计算机随机分组,各29例。对照组病例采取单一用药方案(文拉法辛),观察组病例采取联合用药方案(文拉法辛+氨磺必利),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优良率、症 状缓解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病例服用药物后的优良率(96.55%)远比对照组(75.86%)高,P<0.05。治疗1周、3周、6周后,各组HAMD评分均比服药前有所降低,P300潜伏期也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1周、3周、6周后的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其P300潜伏期也比对照组更短,P<0.05。药物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头晕、口干、心慌、便秘等副反应情况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度 抑郁症 患者联合应用文拉法辛、氨磺必利治疗,既可显著提升治疗优良率、改善抑郁症 状,又可减轻药物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值得推荐。 耿树森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文拉法辛 氨磺必利 优良率 基于杏仁核亚区CBF的阈下抑郁 和首发重度 抑郁症 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阈下抑郁 (StD)和重度 抑郁症 (MDD)杏仁核各亚区脑血流量(CBF)变化,分析StD和MDD的危险因素。方法招募49例StD患者(StD组)、58例未经治疗的首发MDD患者(MDD组)和55例健康被试者(HC组),比较3组杏仁核(Amy)及其3个亚区[基底外侧核(LB)、中央内侧核(CM)、浅表核(SF)]CBF和外周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4、IL-6和TNF-α)水平,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D和MDD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被试者IL-1β和TNF-α水平、RAmy、RLB、RCM和LCM亚区的CB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LB、RCM和LCM亚区的CBF变化是HC发展为StD的风险指标(P<0.05),TNF-α水平、RAmy和RCM亚区的CBF变化是HC发展为MDD的风险指标(P<0.05),RAmy、RLB和LCM亚区的CBF变化是StD进展为MDD的风险指标(P<0.05)。结论无抑郁 状态下与阈下抑郁 状态下发生重度 抑郁症 的高危因素存在差异,抑郁症 的发生可能是一个涉及多个杏仁核亚区的动态变化过程,将有提高抑郁症 检出率及监测其发生、发展的成效。 张宁宁 王云 徐成 刘可夫关键词:阈下抑郁 重度抑郁症 基底外侧杏仁核 脑血流灌注 问题解决疗法对首发中重度 抑郁症 患者抑郁症 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问题解决疗法干预在首发抑郁症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抑郁症 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0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首发中重度 抑郁症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问题解决疗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症 状[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24项(HAMD-24)]及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问卷(CFI)]。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HAMD-24量表评分中各维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总分为(17.84±2.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15±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FI量表中可选择性、可控性及总分分别为(51.81±6.22)分、(18.91±2.74)分、(71.31±7.40)分,均高于对照组[(42.53±4.37)分、(15.72±2.83)分、(60.22±6.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问题解决疗法能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改善首发中重度 抑郁症 患者抑郁症 状,提高患者认知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范亚丹 陈晶 余小定 罗萍关键词:首发抑郁症 抑郁症状 结构化护理干预在重度 抑郁症 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焦虑水平的影响观察 2025年 探究将结构化护理干预运用到重度 抑郁症 患者治疗中对缓解其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总例数为80的重度 抑郁症 看诊者加入研究,截取看诊时段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区间,遵从双盲法规定作有效分组,被归入对照组的40例样本资料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被归入观察组的40例样本资料则予以结构化护理干预。结果 对比两组对象护理前负性情绪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焦虑和抑郁 评分呈现更低水平(P<0.05)。对比两组对象护理前生活质量情况时,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评分呈现更高水平(P<0.05)。对比两组资料护理前睡眠质量情况时,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评分呈现更低水平(P<0.05)。对比两组对资料的自我效能与管理情况时,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评分呈现更高水平(P<0.05)。结论 对重度 抑郁症 患者介入结构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帮助缓解其焦虑情绪,优化患者睡眠状况,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此推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备显著的临床干预正向价值。 黄丹丹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焦虑水平 Treg细胞在重度 抑郁症 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及Th17/Treg比值与抑郁症 的发生、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8例抑郁症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抑郁症 组),依据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HAMD)评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抑郁 组。同期选取5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比值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比值水平对抑郁症 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在治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并采用Delong检验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 患者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eg比值显著升高(P<0.001)。Treg细胞水平与抑郁症 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随抑郁 程度加重逐渐下降;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eg比值则与抑郁症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Treg、Th17及Th17/Treg比值联合检测在预测抑郁症 严重程度方面的AUC高于单独Treg细胞(P<0.001)。在疗效评估方面,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患者Treg细胞水平较高(P<0.001),而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eg比值较低(P<0.001)。此外,Treg及Th17细胞单独预测抑郁症 治疗疗效的AUC均低于三者联合检测(P<0.001)。结论抑郁症 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及Th17/Treg比值存在显著失衡,且其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抑郁症 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为抑郁症 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林世泽 王进义关键词:抑郁症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电休克对青少年重度 抑郁症 BDNF和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2025年 目的:为探究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治疗对重度 抑郁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青少年患者的疗效,进行MDD青少年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抑郁 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例重度 抑郁症 青少年患者为回顾性分析试验组(MDD组),采用问卷招募2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电休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MDD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17-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等量表评分,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BDNF水平。对照组仅采集血样和人口学数据。结果:MDD组治疗前的SOD和BDNF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A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电休克治疗后,MDD组SOD较治疗前增高(P<0.001)、BDNF较治疗前增高(P<0.001),MDA较治疗前降低(P<0.001),SOD、MDA、BDNF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MD-17治疗后降低(P<0.001)、PDQ-D治疗后降低(P=0.004)、CFQ量表评分治疗后降低(P=0.00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RISC、AAQ-2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后的SOD、MDA、BDNF分别和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存在弱相关性。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电休克治疗前SOD水平能作为ECT治疗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MDA、BDNF水平对HAMD-17治疗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T治疗后,患者血清中SOD和BDNF升高、MDA降低。MDA降低,SOD和BDNF的增加与抑郁 改善程度具有弱相关性,推测ECT治疗可改善MDD青少年患者抑郁症 状,具体机制与SOD、MDA、BDNF改变有关,但3种指标能否成为预测电休克改善抑郁症 状的独立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王余娜 杜宁 耿丹丹 冉攀 徐何雁 郭家梅 况利关键词:抑郁症 青少年 电休克 氧化应激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重度 抑郁症 生物标记物研究2024年 重度 抑郁症 (MD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5%,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抑郁症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客观的诊断方法,生物标志物是可测量的指标,可以帮助诊断MDD、预测或跟踪对治疗干预的反应。本文主要对重度 抑郁症 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常见生化、遗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标志物,以期为MDD客观诊断和疗效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何艳 张锦泉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生物标记物 蛋白质组学 基于脑功能网络的重度 抑郁症 分析研究 重度 抑郁 障碍(MDD)是一种以认知障碍和自杀倾向为特征的常见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多年的密集神经生物学研究对MDD病理生理学的了解仍然有限,主要反映在异质性疾病概念和治疗的中度效果。本研究以承载病理特征的... 章梦达关键词:重度抑郁症 智能诊断
相关作者
况利 作品数:190 被引量:1,056 H指数:1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自杀未遂 自杀 抑郁症 青少年 大学生 瞿玮 作品数:18 被引量:118 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重度抑郁症 焦虑 抗抑郁 血糖 抑郁 张龚巍 作品数:27 被引量:117 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母细胞瘤 曲春晖 作品数:23 被引量:74 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奥氮平 重度抑郁症 老年痴呆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李月峰 作品数:108 被引量:458 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海马 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