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2篇“ 重性精神疾病“的相关文章
精神疾病报卡管理系统的自主开发与实现
2024年
本文旨在以电子化的形式,准确、高效地实现精神疾病报卡管理。在医院原HIS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精神疾病报卡表与索引,采用Java程序开发工具自主开发,使精神疾病报卡管理过程由手工模式变为电子模式,并能将报卡数据上传至省平台。成功开发精神疾病报卡管理系统,实现了精神疾病报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随着精神疾病报卡管理系统的完善,其必将在简化医生报卡和优化医院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严超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HIS系统电子化管理数据上传
“一三一”精准管控模式在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一三一”精准管控模式在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北京市团结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20例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2—9月均实施“一三一”精准管控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0~5级危险评估量表评估结果、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20例患者BPRS、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SP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0例患者BPRS、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风险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PSP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行为有危险风险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三一”精准管控模式在高风险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个人与社会功能,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病情恢复。
关伟曾宏梅
精神疾病服药依从电子管理工具研究进展
2023年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患者服药依从差是治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尝试开发电子化、智能化服药管理工具,用于帮助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尹晶晶闫娜娜张玲王刚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服药依从性
精神疾病中海马发育偏倚及其与认知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海马发育偏倚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集174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169例双相障碍患者,184例未用药抑郁障碍患者和321例健康受试的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经Freesurfer预处理后得到海马体积。使用大脑发育常模计算海马发育偏倚分数。采集视觉记忆、注意力、空间工作记忆等认知功能数据。别分层比较海马发育偏倚分数在对照组和疾病组之间的差异,探索年龄对海马发育偏倚分数的调节效应,计算海马发育偏倚分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结果 精神疾病患者海马发育偏倚分数均低于健康对照(FDR-P<0.05)。调节效应分析显示低年龄组[<(25.83~28.56)岁]患者海马发育偏倚分数低于正常对照,高年龄组[>(35.87~54.35)岁]患者海马发育偏倚分数高于正常对照。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右侧海马发育偏倚分数与空间工作记忆错误数量成正相关(r=0.32,FDR-P=0.04)。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精神疾病患者中海马发育存在异常,且不同年龄海马发育异常存在差异。基于大脑发育常模的海马发育偏倚分数可以为进一步了解精神疾病提供新的视角。
乔春霞魏巍邓丽红陶诗婉李涛
关键词:海马重性精神疾病
基于静息态脑电信号的精神疾病辅助分类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息态脑电信号的精神疾病辅助分类系统,包括辅助分类模型;采集待试者的静息态脑电信号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输入辅助分类模型中,获得待试者的精神疾病预分类结果;辅助分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采...
薛芮陈建宁
省医保局关于规范长效针剂使用优化精神疾病门诊保障的通知(黔医保发[2023]28号)
2023年
各市(自治州)医疗保障局,省局所属单位,省精神卫生质控中心(省第二人民医院):使用长效针剂对稳定精神疾病病情、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发挥着要作用。为更好满足精神疾病门诊治疗需求,进一步减轻费用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有关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现就规范长效针剂使用优化精神疾病门诊保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门诊治疗肇事肇祸精神卫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各种精神病的诱发原因、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且临床上缺乏针对精神病系统治疗的有效措施,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思维异常等表现,且往往会长期处于各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当中,其情绪波动相对较为剧烈,极易出现各种无法自控的行为,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并给予精神疾病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我国医学领域面临的一大要难题。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以常规电休克治疗为基础改良发展而来的全新精神疾病治疗技术,其能够有效抑制在对患者实施电休克过程中其脑组织受到的损伤,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依从。虽然该治疗措施有可能会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帮助其改善相关治疗措施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因此,该项治疗技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电休克治疗技术,逐渐成为精神病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朱丽英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检验常用倦怠量表普适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测量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倦怠的适用;调查该人群照顾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上述目...
熊礼乐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主要照顾者
广东某医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为精神疾病管理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佛山市某医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符合6类精神疾病之一的病案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收治精神疾病住院患者26 821例次,占该院收治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56.81%(26 821/47 208);各年度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例次有上升趋势,但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构成比却逐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847,P<0.001)。疾病诊断中,精神分裂症占比最高,达到18972例(占70.74%),其次为双相情感障碍5063例(18.88%)。其中,精神分裂症占比逐年下降,双相情感障碍的占比逐年上升;各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87,P<0.001)。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主要是26岁~45岁的青中年(平均年龄40.35±14.87岁)、男(50.36%)、未婚者(54.27%)。结论 精神疾病发生率下降,中青年未婚男发病率高。应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以期降低住院率,降低患者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的危害。
刘益亮李晓玲谢国军谭宇康郭华贵丁振江谭奕伟丁婉媚邝嘉仪梁淑婷朱进才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疾病构成
精神疾病同伴支持服务效果的心理机制探讨
2022年
探讨和分析心理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依从、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并进行x2检验;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阳和阴症状量表。(PANSS)、简要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疏离量表(GAS)、社会缺陷量表(SDSS)、t检验。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依从、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PANSS、BPRS、GA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护理依从和护理满意度。
赵敏彭文静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

相关作者

马弘
作品数:104被引量:2,045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重性精神疾病 管理治疗 精神卫生 抑郁
张勇
作品数:50被引量:25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知晓率 精神疾病 精神卫生知识 重性精神疾病 卫生服务
于欣
作品数:374被引量:3,725H指数:3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阿尔茨海默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双相障碍
杨淑恩
作品数:43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科 知晓率 重性精神疾病 示范区
田梅
作品数:50被引量:238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