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3篇“ 重症创伤“的相关文章
创伤急救干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探索重症创伤患者接受创伤急救后对其临床有哪些效果。方法 30例重症创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患者入院先后时间分前15例为对照组(基础急救干预),后15例为观察组(创伤急救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抢救用时、并发症、急救满意度、生活质量的不同。研究时间拟定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结果 在急救过程各项用时上,观察组短,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少,该组患者家属对工作满意度高,术后3个月患者生活品质高,P<0.05。结论 重症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以创伤急救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各项抢救时间,控制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以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同时提升家属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
唐成龙罗文党郭波
关键词:重症创伤创伤急救
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创伤(EST)患者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干预措施,为降低TIC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338例EST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发生TIC分为A组(60例,发生TIC)和B组(278例,未发生TIC),分析EST患者并发TIC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患者入院时失血性休克、未用限制液体复苏患者占比高于B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长于B组;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及入院时血清乳酸水平高于B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及入院时血细胞比容、外周血血小板(PLT)、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是否失血性休克、是否使用限制液体复苏、ISS评分、外周血血小板及白蛋白水平、血清乳酸水平等均与EST患者并发TIC有关联(P<0.05)。结论 入院时失血性休克、未用限制液体复苏、ISS评分较高、PLT及白蛋白水平较低、血清乳酸水平较高均为EST患者并发TIC的危险因素。
彭玉芳靳晶彭玉娟
关键词:重症创伤急诊创伤性凝血病影响因素
重症创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8例)和生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致伤原因、合并伤、大量输血、液体复苏、损伤部位数、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分析影响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与IS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致伤原因、合并伤、大量输血、液体复苏、损伤部位数、GCS评分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ISS、APACHEⅡ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水平均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S、APACHEⅡ评分升高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均是影响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CD4^(+)/+CD8比值与ISS、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ISS、APACHEⅡ评分升高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均是影响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临床检测上述指标对评估重症创伤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黄翼飞
关键词:重症创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短期预后
重症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ICU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30名创伤病人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和简易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ICU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70.06±12.02)分,处于较高水平。Pearson分析显示,家庭关怀、心理弹性均与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首次转入ICU、病人意识昏迷可能是ICU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和P<0.01),家属家庭关怀程度好和心理弹性水平强可能是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ICU创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临床需重点关注首次转入ICU、病人意识昏迷、家庭关怀不足和心理弹性水平低的家属。
余培琳李世杰米洁
关键词:创伤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关怀心理弹性
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护理方案在重症创伤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漏尿方案在重症创伤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急诊急救重症创伤中心重症创伤尿失禁病人9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漏尿方案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漏尿、皮肤损伤、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病人对尿管留置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导尿管自拔率、引流袋滑脱率、漏尿发生率、导尿管重置率、皮肤损伤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导管期间漏尿量、每日更换尿垫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尿管留置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关键点控制原理的漏尿方案能有效预防急诊急救重症创伤中心重症创伤尿失禁病人留置导尿管时漏尿的发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提升病人对导管留置的满意度。
卢跃刘冬
关键词:重症创伤漏尿
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实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导向的动态护理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导向的动态护理在急诊重症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收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n=31)与研究组(2022年6月-2023年5月,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导向的动态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急诊救治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急诊救治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科当天,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实施APACHE导向的动态护理应用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护理方法改进提供借鉴。
鲍静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指导容量复苏在重症创伤患者中应用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容量复苏在重症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重症创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指导容量复苏组(U组)和经验治疗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立即进行全身麻醉诱导、中心静脉穿刺并开始手术。U组分别在患者入室后即刻、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及苏醒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下腔静脉直径(IVC)、主动脉根部峰流速变异(ΔV_(peak))、主动脉根部速度时间积分变异(ΔVTI),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液体复苏。C组根据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液体负荷试验、血气分析结果等进行液体复苏。于2组患者入室后即刻(T_(0))、入室后1 h(T_(1))、2 h(T_(2))、4 h(T_(3))、6 h(T_(4))、24 h(T_(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乳酸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入室后0~<1 h、1~<2 h、2~<4 h、4~6 h、0~6 h输入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和血制品量。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尿量、低血压持续时间、高乳酸浓度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转ICU率、28 d病死率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量。结果与T_(0)比较,U组患者乳酸浓度在T_(1)、T_(2)时升高,T_(4)时降至正常浓度;C组乳酸浓度在T_(1)~T_(3)时升高,T_(5)时降至正常浓度。与C组比较,U组乳酸浓度在T_(2)、T_(3)时较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量较少、高乳酸浓度持续时间较短,U组0~<1 h输入晶体液量较多,2~<4 h、4~6 h及0~6 h输入晶体液量较少,2~<4 h及0~6 h输入胶体液量较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入血制品量、氧合指数、尿量、低血压持续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指导下容量复苏可安全用于重症创伤患者,能减少输液总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总量、�
代莉郭华静邓恢伟
关键词:重症创伤下腔静脉直径乳酸
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快速反应团队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快速反应团队(RRT)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急诊医学科接受救治的84例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2~7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将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以方便抽样法抽取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RRT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抢救效率、护理风险事件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高级气道开放、静脉通道开放、血常规送检、CT检查和使用止血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预后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以及护理满意度的4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上述组间比较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的RRT管理模式,可提高抢救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沈玉欢李园园王平平
关键词:重症创伤抢救效率护理风险事件
创伤专科护理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作用
202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创伤专科护理小组在重症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98位因创伤而入院的急诊患者为试验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位。研究中,处理伤病的一组人由专业创伤领域护理小组接手,另一组则使用常规康复方式。两组在年纪、性别以及伤害源这些方面,并未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区别。研究将进一步对比这两组的众多相关数据差异,如抵达医院需要的时间,安置静脉通路需要的时间,紧急情况处理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病情复发的频率等。结果 从数据来看,采用专业创伤领域护理小组处理的那组人,在院前转运、建立静脉通路、急诊处理的时间都比常规组要短:分别为4.62±1.5分钟、12.08±3.16分钟、79.13±24.96分钟,相比常规组的6.86±2.6分钟, 19.67±5.90分钟, 104.72±40.05分钟,差异显著(P均<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到93.87%,对照组则是77.5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10.20%,远低于对照组的32.64%(P<0.01)。结论 在创伤专科护理小组的专业抢救措施下,重症创伤患者的院前转运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以及急诊处理时间得到有效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表明创伤专科护理小组在急救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蒋莉波关正
关键词:院前转运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急诊ICU重症创伤患者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对HR、MAP、CI、GED等指标影响研究
2024年
探讨急诊ICU重症创伤患者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对HR,MAP,CI,GED等指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80例重症创伤患者,以1~6月作为参照组(40例),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以7~12月作为实验组(40例),采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HR(心率)和MAP(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C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以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HR指标相较参照组有可观下降,MAP指标较参照组有可观上升,有差异(P<0.05);实验组CI、GED指标相较参照组有可观上升(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参照组有可观下降(P<0.05)。结论 在急诊ICU重症创伤患者中,采用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提高患者CI和GED,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杨建坤
关键词:急诊ICU重症创伤PICCO

相关作者

高燕
作品数:208被引量:43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创伤患者 急诊 重症 急性肺损伤 重组人脑利钠肽
滕玥
作品数:50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患者 急诊 MODS 利钠肽 重症
王静
作品数:106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创伤患者 重症 动脉血乳酸 生存率 血流动力学
张新丽
作品数:11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ICU 患者家属 重症创伤 家属 创伤
潘云萍
作品数:21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生长激素 脂肪栓塞综合征 PICC 心电图引导 静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