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5篇“ 重症型“的相关文章
急诊危重症流行性感冒患者早期预测模的构建与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并验证危重症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早期预测模。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急诊科和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流感患者。根据K折交叉验证法将70%的患者随机分配至模建立组,30%的患者分配至模验证组。并将模建立组和模验证组中的患者分别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基于修订版本国家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和简化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onfusion,uremia,respiratory,BP,age 65 years,CRB-65),构建危重症流感早期预测模,并评估该早期预测模的准确度。结果共纳入患者612例。其中,模建立组427例,模验证组185例。在模建立组中,非危重症304例,危重症123例。在模验证组中,非危重152例,危重33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出现首发症状至急诊就诊间隔天数、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是危重症流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7个危险因素建立危重症流感早期预测模,该模对非危重症及危重症患者预测的正确百分比分别为95.4%及77.2%,总体预测正确百分比为90.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危重症流感早期预测模在预测危重症患者中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921,曲线下面积及其95%置信区间为0.931(0.860,0.999);危重症流感早期预测模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0.935、0.865、0.942)高于MEWS(0.642、0.595、0.536)和CRB-65(0.628、0.862、0.703)。结论年龄、高血压、出现首发症状至急诊就诊间隔天数、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是预测危重症流感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重症流感早期预测模在预测危重症流感患者�
唐光旭唐光旭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危重症血常规
头孢呋辛联合左氧氟沙星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探究头孢呋辛联合左氧氟沙星在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30日收治非重症CAP患者70例,依据不同用药方案分组,参考组35例,予以对症治疗+头孢呋辛治疗,探究组35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用药前后非重症CAP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探究组WBC、NEUT%、hs-CRP水平低于参考组(P<0.05);探究组一个疗程痊起率94.29%(33/35),高于参考组(P<0.05);探究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几率11.43%,略高于参考组,但数据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 非重症CAP治疗联合头孢呋辛与左氧氟沙星,进一步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药物近期疗效,且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俱佳,推荐为非重症CAP优选用药方案。
梁芳
关键词: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疗效
高压氧综合护理模式对早期重症颅脑损伤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2023年
分析对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提供高压氧综合护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总结具体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1月-6月接诊的此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综合组,均进行高压氧治疗,然后为前者提供常规护理,为后者提供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综合组在持续高热、肺部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综合组的高压氧疗中断次数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P<0.05;治疗结束后,综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治疗前,两组的GCS和KP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KPS评分均降低,且综合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对比P<0.05。结论 对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提供高压氧综合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治疗的持续性,相对来说可以强化疗效水平,而且安全性强。
周文博
关键词:护理对策
血浆置换治疗中度重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例被引量:1
2023年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HTG-AP)因“诱因隐匿、淀粉酶升高不明显、发病年轻化、合并症多、病情进展快、易重症化”给临床救治带来困难。快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是逆转病情进展和治疗的关键。本文报道病因隐匿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治疗成功案例1例,旨在对HTG-AP早期识别和病因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宏欣刘仲邬媛邱晓娟裴红红潘龙飞
关键词:甘油三酯水平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型急性胰腺炎病因治疗
293例非重症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感染特征及阳性持续时间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非重症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的感染特征及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7月1-23日宿州定点医院确诊的293例非重症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资料及问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或Breslow检验评价不同年龄、不同新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针数、不同中医证及不同基础病数患者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93例新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中,未发热115例(39.2%),发热178例(60.8%)。核酸阳性持续时间7~10 d的患者有98例。不同年龄、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病、中医证、初期症状、发热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941、7.560、15.703、11.738、11.025、19.597、11.470,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0.638,95%CI:0.464~0.878)、接种新冠状病毒疫苗数(HR=1.416,95%CI:1.003~2.000;HR=1.955,95%CI=1.392~2.746)、基础病数(HR=0.659,95%CI:0.458~0.949;HR=0.553,95%CI=0.322~0.950;HR=0.299,95%CI:0.108~0.826)、中医证(HR=0.583,95%CI:0.453~0.749)、初期症状(HR=0.416,95%CI:0.241~0.720)、是否发热(HR=0.954,95%CI:0.678~1.356)对阳性持续时间有影响(P<0.05)。热程对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影响(F=39.213,P<0.05),呈正向相关(r=0.559,P<0.05)。结论非重症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患者中,≤20岁患者的核酸阳性持续时间较短,多种基础病会导致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增加,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热程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正向相关。
戎荣马守亮盛玉琴张国梁李飞杨程杨明施卫兵乔红许文彬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发热
冠状病毒肺炎非重症与重危症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总结非重症与重危症新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早期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特点,以便临床及时评估与识别危重信号。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3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非重症与重危症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67例确诊患者,其中非重症组22例,重危症组45例。重危症组患者年龄及基础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P <0.05)。初发症状按发生率前五位依次为发热、咳嗽、胸闷、乏力、咳痰,重危症组胸闷症状及肺部啰音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余症状体征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重危症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及乳酸脱氢酶均高于非重症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重危症组患者自发病至转为重危症的中位时间为10天,病情加重时较入院时白细胞总数、D-二聚体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 <0.05)。结论高龄、有无基础病、初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COVID-19病情程度有关。白细胞总数和D-二聚体逐渐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逐渐降低等动态变化提示病情有转为重危症的风险;发病后第10天可能是病情转为重危症的重要时间点,建议及时复查。
侯林林袁丁张岩杨放孟翠翠段国宇郑玲玲孙昌华高艳霞
关键词:重危症
26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21年
总结了26例重症(包括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分配人力,规范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氧疗效果,注重营养支持及心理调适,尽可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保证护理人员安全。认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高,通过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为患者赢得救治时机。
申晓敏刘淑珍贺文静
关键词:重症型护理
福州地区重症冠状病毒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预测新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州肺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COVID-19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和入院24h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重症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分为重症(n=21)和轻症(n=69)。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重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urves,ROC)。结果重症患者年龄、一种及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呼吸困难症状、心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钙蛋白T(T cardiac troponin T,Tn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轻症(P值均<0.05);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inspiratory oxygen,oxygenation index,用PaO_(2)/FiO_(2)表示)均低于轻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困难症状、CRP、PaO_(2)/FiO_(2)是预测COVID-19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0),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115(95%CI:1.037~1.199)、15.322(95%CI:1.606~146.140)、1.095(95%CI:1.033~1.162)、0.986(95%CI:0.976~0.995)。ROC曲线分析结果:年龄≥56岁、呼吸困难、CRP≥12.93mg/L、PaO_(2)/FiO_(2)≤326mmHg,以及4个变量联合检测预测COVID-19重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6(95%CI:0.749~0.924)、0.695(95%CI:0.551~0.838)、0.852(95%CI:0.769~0.936)、0.873(95%
潘建光马晨晖陈力舟王新航黄艳生
关键词:病毒性疾病危重病
升阳举陷法治疗重症肌无力迟发重症验案举隅
2020年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病"范畴。文献报道,病机或从脾胃之气,或从宗气大虚。治疗或从脾胃,或从肝损,或从元气败脱;治疗病类或未细分,或为危象。本文以迟发重症为例报道,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声低微,咯痰不出,甚至气虚欲脱,颈软头倾,不能自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唐军主任中医师师从全国第3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王辉武教授。
陶文强唐军
关键词:重症型验案举隅重症肌无力宗气痿病
冠状病毒肺炎从普通重症如何早期识别和应对——浅谈在金银潭医院的救治体会被引量:1
2020年
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截至3月8日,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存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9016例,其中重症病例5111例;累计确诊病例8073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8600例,累计死亡病例3119例[1]。Yang等对全国确诊的4021例新冠肺炎分析发现,轻、普通和重患者构成比分别为4.5%、69.9%和25.5%[2]。
尚秀玲许镜清蔡艳萍詹建福吴文伟于荣国邱海波
关键词:重型患者重症型出院病例重症病例确诊病例

相关作者

罗溶溶
作品数:36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支气管哮喘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衰竭 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岱佺
作品数:69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炎 机械通气患者 脑梗死患者 脑死亡判定 脑死亡
张运周
作品数:71被引量:316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脑梗死患者 预后 重症 神经系统疾病
罗林
作品数:30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淦作松
作品数:36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症颅脑损伤 脑肿瘤 脑功能区病变 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