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97篇“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文章
重症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气管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2025年
目的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气管炎(PIBO)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200例SMPP患儿,根据是否进展为PIBO,分为PIBO组和非PIBO组。采用LASSO回归分析、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PIBO的影响因素,建立PIBO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特应性体质、住院时间、发热、热程、低氧血症、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肺实变、腺病毒感染、粘液栓、病程7d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病程2w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是PIBO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热程(OR=1.572,95%CI=1.227~2.015)、LDH(OR=1.014,95%CI=1.006~1.023)、合并腺病毒感染(OR=8.051,95%CI=1.097~59.055)、黏液栓(OR=8.088,95%CI=1.280~51.099)、病程2w内使用糖皮质激素(OR=0.087,95%CI=0.014~0.549)为PIB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0.94~1.00),通过DCA曲线,模型展现了比“全治疗”或“无治疗”策略更优的净获益。结论热程长、高水平的LDH、黏液栓、合并腺病毒感染、是否2w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较准确的预测儿童SMPP后PIBO发生风险,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预防PIBO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严秋丽施金金钮文思张方园陈颖青张媛媛李刚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腺病毒列线图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时期行气管灌洗术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 比较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不同时期气管灌洗术的临床特征,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气管镜治疗的最佳时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重症支原体肺炎并行电子气管镜治疗的患儿共201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气管镜前病程分为早期组77例(病程≤1周),晚期组124例(病程1周以上),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数据。结果 与晚期组相比较,早期组患儿发热时间长、呼吸音低发生率高、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不张、胸腔积液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肺实变、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改变、气管充气征、气管狭窄等影像学表现出现的比例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天数、呼吸音低是行早期气管灌洗治疗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影响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决策的因素包括早期行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发热程度高、发热时间长、肺部体征呼吸音低。
孔颖颖邱小建徐娟玉王娟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支气管灌洗术儿童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
2025年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我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住院的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9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都是在呼吸衰竭初期(持续3 h),用随机数字表法把他们分成两组,实验组各48人,即 NCPAP组;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免疫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48小时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呼吸二氧化碳浓度明显降低,PO2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u=-2.025, P=0.042)。两组儿童鼻粘膜损伤、气胸及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效果显著,能迅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机体的炎性反应,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娟
关键词: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呼吸衰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清IL-6、ET-1及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及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CD206)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SMPP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SMPP患儿治疗前、治疗后IL-6、ET-1、sCD206水平;统计所有患儿治疗结果;分析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计算IL-6、ET-1、sCD206单独及联合对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SMPP患儿治疗后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SMPP患儿经治疗后,治疗显效41例(20.50%),治疗有效139例(69.50%),治疗无效20例(10.00%)。将治疗显效与有效纳为有效组(n=180),将治疗无效纳入为无效组(n=20)。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性别、年龄、CPIS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血清IL-6、ET-1、sCD206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ET-1、sCD206水平升高均是影响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IL-6、ET-1、sCD206联合预测SMPP患儿治疗疗效的AUC为0.9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94.11%,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IL-6、ET-1、sCD206对SMPP患儿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董倩李娜于光志陈娟杨琳
关键词:ET-1重症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
2025年
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就诊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一般资料,入院后根据系统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0)行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n=50)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较快,P<0.05。结论 相较于单独用药,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可使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应用推广。
蔡晓艳胡丽丽
关键词:阿奇霉素重症支原体肺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免疫功能
血清Gal-3、痰液MP-DNA载量联合CT影像特征对老年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Gal)-3、痰液肺炎支原体(MP)-DNA载量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特征对老年重症支原体肺炎(SMP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112例老年SMPP患者,根据治疗28 d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33)及预后良好组(n=79)。比较两组血清Gal-3、痰液MP-DNA载量及CT影像特征;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老年SMP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al-3、痰液MP-DNA载量联合CT影像特征对老年SMP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气管壁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气管充气征、大叶肺实变、磨玻璃征、气胸、小斑片或结节状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Gal-3水平、痰液MP-DNA载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入院体温、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Gal-3水平(OR=2.309,P<0.001)、痰液MP-DNA载量(OR=2.217,P<0.001)、气管壁增厚(OR=2.588,P<0.001)、入院体温(OR=2.022,P<0.001)、发热持续时间(OR=1.919,P<0.001)均为影响老年SMP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Gal-3、痰液MP-DNA载量联合气管壁增厚评估老年SMP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822]高于三者单独评估(0.688、0.703、0.717,均P<0.001)。结论血清Gal-3、痰液MP-DNA载量联合CT影像特征能准确评估老年SMPP患者预后,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蒋蕾贾西中王馥香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半乳糖凝集素-3
纤维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纤维气管镜肺泡灌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及免疫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样本案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并根据纳入时间分组,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该组增加纤维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免疫学指标、相关症状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相关炎性指标均较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指标降低,而CD8+则有所升高(P<0.05)。且研究组相关症状消退时间较短(P<0.05)。结论采用纤维气管镜肺泡灌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而言,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实现更为理想的治疗成果,可积极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升其免疫能力,利于早日获得康复,缩短相关治疗时间。
林箴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危重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炎性指标免疫学指标
红霉素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5年
分析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应用红霉素、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本院收治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3,红霉素治疗)和观察组(n=43,红霉素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联合应用红霉素、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疗效显著,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肺功能,促进尽快康复。
徐红娟
关键词:红霉素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炎症因子
杏贝止咳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杏贝止咳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MP患儿8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n=4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杏贝止咳颗粒治疗(n=43),比较两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免疫功能水平(CD3^(+)、CD4^(+)、CD4^(+)/CD8^(+))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8.57%)更高(P<0.05)。结论杏贝止咳颗粒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MP,可降低患儿机体炎症因子,提高免疫系统,改善其肺部功能。
冀波方圆石迎迎张建东
关键词: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支原体肺炎炎性因子免疫系统
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对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症状转归及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多西环素与甲泼尼龙联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症状转归及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相关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LDH、IL-6、CRP低于对照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采用多西环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肺功能,短期使用相对安全。
胡庆岩夏群赵冰
关键词:多西环素甲泼尼龙

相关作者

陈哲
作品数:58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栓塞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抑郁
黄伟
作品数:45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患儿 支气管哮喘患儿 肺功能 重症支原体肺炎
李明丽
作品数:40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患儿 湿疹 重症支原体肺炎 婴幼儿
陈宝元
作品数:480被引量:4,530H指数:2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间歇低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间歇低氧
马兰红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重症支原体肺炎 A2 抗体检测 抗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