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金融扩张“的相关文章
- 贝克尔“量质权衡”人口论刍议——基于家计金融扩张与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合成谬误”视角
- 2024年
- 人口再生产作为家庭再生产最重要的“资产建设”科目,具备“储蓄”“保险”及“期货”等多重家庭金融资产含义。子女后代从家庭私有逐步成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产品,生儿育女这一底层家计资产的“金融化”趋势紧随其后。生育行为“养儿防老”的社会功能被家计金融进一步弱化,金融虚拟财富对老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功能愈加重要,但家计金融无法从本质上替代“养儿防老”。面对少子老龄化诱发的金融市场动荡,金融体系的“膨胀-衰退”周期与人口通缩密切关联,防范各层级资产负债表衰退,东亚邻国的“合成谬误”历史教训值得借鉴反思。
- 苗国周恬恬
-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合成谬误
- 金融扩张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影响
- 2023年
- 为研究金融扩张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影响,采用中部六省2000~2019年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对各省份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用固定效应回归的方法定量考察金融扩张对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扩张显著抑制中部六省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中部地区应通过对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和运作方式进行监管和整改、加强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用资金链助推创新链、推动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区域人才竞争力。
- 刘艳玲彭义文李雨晨段丁强
- 关键词:金融扩张竞争力中部六省
- 台糖外销与近代台湾银行向上海的金融扩张被引量:3
- 2022年
- 台湾银行自1899年于台北成立后,便不断向邻近的华南地区扩张势力。伴随业务的推进,1906年台湾银行开始谋划在上海设立营业点,企图将势力进一步向华东地区和长江流域扩展。但此计划却意外地遭到日本大藏省的极力反对。直至1911年,因台湾地区出现严重的糖业过剩危机,借助台糖外销中国内地的“机遇”,上海分行才最终得以成立。通过探究上海分行设立的曲折经历,可发现其背后深受近代日本对国策银行的“分业主义”指导方针、以及日本在东亚“北进南守”扩张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上海分行的创立,成为日据殖民地的台湾银行向中国内地金融侵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苏颂
- 关键词:台湾银行
- 中国金融扩张下的本土企业创新效应——基于倒U型关系的一个解释被引量:14
- 2021年
- 2005年后,我国金融发展呈现出相对持续扩张和地区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此,本文针对2005-2016年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对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张与本土企业创新投入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从而验证了我国各省份地区金融扩张对地区内微观企业创新活动造成两面性影响效应这一基本事实。具体而言,其抑制效应主要作用于31.55%的本土企业、尤其体现在45.98%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创新活动方面。从企业内源和外源创新活动的细分角度看,我国各省份地区的金融扩张对31.38%的本土企业以及55.66%的私人所有性质企业的内源创新活动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而对企业外源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则主要体现在独立法人和私人所有性质为主的民营企业方面。本文的一系列经验发现,为协调实现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合理扩张与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独特的经验证据,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 张杰吴书凤金岳
- 近代台湾银行在中国大陆金融扩张研究(1895-1945)
- 台湾银行是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金融侵略的重要支点,也是日本在东亚实施“南进战略”的核心金融机构。作为日本在东亚与“北进”并存的两大政策,1895年日本割据台湾后,“南进论”一度在日本国内掀起热潮。伴随台湾的“南进基地化”,...
- 苏颂
- 关键词:台湾银行金融扩张
- 柳生一义与近代台湾银行的金融扩张被引量:3
- 2021年
- 作为日本第一块殖民地的中央银行,台湾银行以台湾为据点,不断向外进行金融渗透,成为日本在海外日资银行的代表。纵观台湾银行发展历程,第二代总裁柳生一义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在掌舵台银长达15年的时间里,柳生一义运用个人权威,推行扩张政策,使台银“海外银行化”,在中国华南及长江流域、南洋、欧美等世界金融重地设立分行,构建起覆盖地区颇广的金融网,成为日本向“华南南洋”展开侵略的金融协力者和殖民扩张的工具。柳生对台湾银行的掌控,使其成为日据台湾时期举足轻重的金融人物。
- 苏颂
- 关键词:台湾银行金融扩张
- 金融扩张伤害实体经济了吗——基于两部门划分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理论上,金融部门规模扩张存在最优路径和合理规模,其过度扩张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利用中国1998~2014年31个省(区、市)的省际数据,采用时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扩张与实体经济关系,结果证实:金融部门确实存在最优规模,在2008年以前金融扩张对实体经济起促进作用,但之后转为长期抑制,不仅仅是在要素变动上带给实体部门挤出效应,还表现为降低了实体产出效率。此外,近年来实体部门资本边际产出逐渐递减接近于零,说明金融与实体的脱节与实体自身的生产率低下也有关系。
- 吴梅王晨晨
- 关键词:金融扩张实体经济
- 中国式金融扩张的渠道与风险积累的实质被引量:3
- 2017年
-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地方政府债务累积,金融业规模迅速扩张,以银行理财产品、委外投资等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出现,改变了金融系统的结构,降低了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加深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中国式金融扩张的外部表现为高杠杆率,且有自身的结构性特点。中国所特有的预算软约束、国家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等制度上的原因造成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信号紊乱,为金融业的扩张和风险积累创造了条件和空间。
- 袁志刚袁婷
-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结构
- 地区金融扩张的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本文在地级市层面考察了中国地区间金融扩张相互影响的特征和机制。金融资源是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晋升激励机制影响下,地区间围绕经济增长的竞争,会导致金融扩张在地区间存在竞争效应,从而同属一个省区的不同地市金融扩张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部分金融机构可以开展异地业务,从而使得地区金融扩张也具有溢出效应,地理邻近地区金融扩张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精巧地构造空间权重矩阵,识别出地区金融扩张同时存在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
- 郭峰郭峰
- 关键词:金融扩张晋升锦标赛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 土地资本化和中国地区金融扩张被引量:17
- 2015年
- 过去十余年中国金融中介扩张的速度非常引人注目,文章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土地资本化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文章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滞后期工具变量、外部工具变量以及动态面板模型设定下内部工具变量和外部工具变量的组合,控制了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均收入和其他反映中国省际经济差异的重要特征,以及有效解决有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土地资本化显著促进了我国省际金融中介的扩张。中国式土地供给不仅具有"土地财政"效应,还存在宏观资本金融效应。
- 郭峰
- 关键词:土地资本化金融扩张经济增长
相关作者
- 丛屹

- 作品数:65被引量:535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京津冀 实证分析 城市 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
- 郭峰

- 作品数:58被引量:5,67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官员腐败 社交媒体 数字经济
- 张平

- 作品数:498被引量:5,186H指数:3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 房地产税 催化剂
- 房宁

- 作品数:26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权力 第三世界国家 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
- 袁志刚

- 作品数:186被引量:4,720H指数:3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 失业 实体经济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