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21篇“ 钢筋混凝土T梁“的相关文章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连接预制立和预制横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套卡部和与套卡部固定的水平卡部;辅助将预制立从预制立一侧嵌卡入连接件中套卡部的第一装配结构;用于将...
张文娟丁晓苏毕昕赟臧国伟刘蒙刘阳强翠翠张弛
一种钢筋混凝土连续浇筑托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浇筑托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连续浇筑托架结构。技术问题:在连续浇筑时,下端架设支撑体工程量巨大,成本较高且在后期混凝土干燥后拆除繁琐效率较低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连续浇筑托架结...
邓继舜李倩仪徐双喜刘海华徐权
不同尺度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024年
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精确评价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采用5组具有相同剪跨比但尺度不同的试件,开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不同尺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破坏模式、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特性。结果表明:(1)在各个尺度下,的破环模式均相同,均在固定端产生压裂破坏;(2)随着构件尺寸的增加,在失效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显著提高,各组构件累计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相差不大;(3)小尺度构件刚度退化较大尺度构件更快,屈服后各尺度构件的整体刚度退化趋势趋于一致。
王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地震作用抗震性能试验分析
一种易于安装的分段式钢筋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安装的分段式钢筋混凝土,包括:顶板以及内卡槽,所述顶板下端设有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内侧设有内卡槽,所述内卡槽内部设有限位垫,所述内卡槽内部设有固定孔,所述上支撑架下端设有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
吴凡张扬殷恋晴吴康金磊
基于荷载试验的钢筋混凝土T加固承载能力评定
2024年
钢筋混凝土T在使用一定年限后,自身的荷载能力有所下降,需对其进行加固改造。以某厂房的钢筋混凝土T为例,采用荷载实验的方式评定该厂房的承载能力,从挠度、应变等对加固后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厂房钢筋混凝土T加固后,自身荷载能力有所提高,满足相关评定标准,保障了建筑的稳定性。
卢闻杰
关键词:荷载试验钢筋混凝土T梁
一种冷却塔淋水装置钢筋混凝土主次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淋水装置钢筋混凝土主次连接结构,包括主和横,所述主T,所述横与主安装端呈L型,所述横呈对称布置等间距的安装在主两侧,所述主与横安装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槽口朝内,所述...
刘涛王长民邹义林
摩擦耗能式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耗能式预压碟簧自复位钢筋混凝土,包括两个钢筋混凝土和部分嵌入两钢筋混凝土中的复位耗能单元,复位耗能单元包括部分嵌入所述两个钢筋混凝土中的开圆孔组合钢和开槽孔组合钢、由所述两个组合钢夹持...
王际帅郭彤
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增大截面加固的传力支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增大截面加固的传力支架,在框架和框架柱连接处设有封闭筒形传力钢支架,封闭筒形传力钢支架贯穿混凝土楼板;封闭筒形传力钢支架由上层“口”字形钢支架、下层“口”字形钢支架及竖向钢连...
刘航张奕慧韩明杰崔宏剑谢明泉赵来柱徐汇宾吴岳松刘越张兴杨学中杨建文王曙旺王磊赵国帅常萍微吕薇薇
近场爆炸荷载作用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2024年
为研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的抗爆性能,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通过已有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爆炸试验研究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验证了的数值模型对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叠合和现浇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考虑比例距离、炸药量、浇筑方式等参数变化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动力响应及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比例距离减小或炸药量增大,破坏形态由弯曲破坏向弯剪破坏转变,位移响应加剧;叠合抗爆性能略低于现浇,但尚能满足规范要求。
段文峰陈国庆刘文渊
关键词:抗爆性能破坏模式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抗火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为研究装配式建筑中由于两次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叠合面对钢筋混凝土叠合抗火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个钢筋混凝土叠合和2个钢筋混凝土整浇的火灾试验,研究荷载水平对叠合抗火性能的影响,并与整浇的抗火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火灾试验时,测试截面上的温度场、竖向挠度,观察在火灾下的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下,叠合和整浇在最大竖向挠度变形达到跨度的1/20时均未发生坍塌,但在临近停火前15 min具有较快的变形速度,呈现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在相同荷载水平下,叠合和整浇的耐火极限基本一致;叠合的叠合面上出现水平剥离裂缝,且在板块接缝处有一定程度的爆裂;以荷载比为0.3的叠合耐火极限149 min为基准,荷载比为0.5和0.7的叠合的耐火极限分别减少24.8%和41.6%,荷载比影响较为显著。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弯矩-曲率关系曲线提出的耐火极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张大山胡浩灿黄栋强董毓利徐玉野王慧青
关键词:荷载比弯矩-曲率关系耐火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