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31篇“ 银行行为“的相关文章
- 积极落实行为监管新规,加强银行行为治理
- 2024年
-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金监总局等部门发声表态,传递出贯彻落实行为监管新规的重要信号。近年来,监管行政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数量、金额仍在上升,暴露出银行行为管理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随着行为监管内涵扩大和力度加大,积极应对行为监管新规,主动加快行为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业务稳健开展内生动力,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外生合力,是当前银行机构的重要课题之一。
- 张卫清
- 关键词:内生动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 数字化转型与银行行为:基于银行负债结构视角
- 2023年
- 以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银行行为的重塑,包括调整分支机构数量、高管占比和高学历员工占比等。这三种机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银行行为的调整会放大数字化转型对负债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同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负债端结构调整的正向影响具有异质性,因银行类型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而异。
- 张庆君莫立颖
- 关键词:银行行为
- 金融科技与银行行为——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被引量:29
- 2023年
- 当前,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考察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外部竞争效应大于技术溢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资产端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但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没有显著影响。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增加均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但其数字化程度提高则会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2)金融科技发展通过经营效率和风险承担等渠道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即金融科技发展通过降低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以及抑制银行总体违约风险承担、资产风险承担和资本短缺风险承担,从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负向影响。(3)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大型银行或高数字化银行均会增加流动性创造,但高市场化地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受到更加明显的抑制。本文为在新时期正确把握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关系,进一步稳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 宋科李振杨家文
- 关键词:金融科技银行行为
- 数字科技如何影响中国的信用体系--基于商业银行行为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被引量:4
- 2022年
- 数字科技的应用为缺乏抵押品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传递真实信息形成信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可以有效缓解其贷款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问题。数字科技通过多个渠道重塑信用生态体系,包括助催了企业数字资产的形成、拓宽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边界等。商业银行是中国信用体系的供给主体,数字科技的广泛应用降低了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贷配给问题,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信用供给能力,形成了基于数字信用而非抵押品信用的信贷投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缺乏传统抵押品的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基于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数字科技的确提升了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授信效率,但提升的空间和效果,在商业银行运用数字科技转型的不同时期又展现出非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赵建王静娴
-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用创造银行行为
- 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激励相容机制有效吗?——基于地方法人银行行为选择视角被引量:7
- 2022年
- 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来实现特定结构性目标。在实践过程中,特定结构性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特定金融机构的行为选择,地方法人银行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激励相容机制是否可以有效调动地方法人银行运用的内在积极性,是决定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拟从地方法人银行行为选择的视角,探讨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激励相容机制是否有效,采用实证模型分析不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行为的动态影响,对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效力有着重要意义。
- 刘页罗凯刘宇航袁金凌
-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管理金融稳定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利率管制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行为
-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受到广泛关注,企业金融化的方式多样,参与影子银行即为其中一种。目前关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行为的动因研究可归纳为三种:需求与供给、利益最大化和投资替代。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的背景...
- 杨新晴
- 关键词:利率管制
- 产能利用率对企业影子银行行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 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必将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金融业的...
- 张嘉辉
- 关键词:影子银行委托贷款产能利用率企业投融资
- 什么原因导致了信贷资源错配?--基于商业银行行为的视角被引量:1
- 2020年
- 文章从微观商业银行行为选择的角度探讨信贷错配产生的原因,发现信贷歧视会引发商业银行的故意错配行为,信息不对称会引发商业银行的无意识错配行为。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仍是引发信贷错配的主要原因。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关系歧视对信贷错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盈余管理是其相互间竞争信贷资源的重要手段。国家可考虑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和企业成长性评定专家组缓解信贷错配问题。
- 延禹
- 关键词:信贷歧视信息不对称银行行为
- 中小银行扩张与企业转换贷款银行行为研究
- 2009年4月16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试行)》,放宽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数量、地域和资金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小商业银行逐渐进入各地信贷市场。在此背景下...
- 赵静艺
- 关键词:银企关系套牢问题
- 警惕国际结算中不诚信银行行为
- 2019年
-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信用证这一以银行信用为担保的结算方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国际惯例与成熟的规则,如U CP600、ISBP745、欺诈例外原则等。遗憾的是,实际业务中却仍有银行选择性地运用惯例、规则,完全了违背了信用证的宗旨。
- 杨育灵
- 关键词:信用证银行信用欺诈例外原则国际惯例
相关作者
- 黄益平

- 作品数:353被引量:4,436H指数:2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 数字金融 金融
- 杨大平

-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
- 研究主题:行政干预 商业金融 转轨过程 农业银行 政府干预
- 肖义欢

-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 研究主题:信贷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 银行行为 货币增长 货币流通速度
- 邱晗

- 作品数:8被引量:9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负债结构 银行行为 银行风险承担 大数据 不确定性
- 朱颖

-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功能位点 功能位 探针设计 新巴塞尔协议 资本充足率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