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篇“ 镰状韧带“的相关文章
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质软胰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质软胰腺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分为无包裹加强组(2016.1-2018.12,246例)及包裹加强组(2019.1-2021.12,244例),比较两组病人基本临床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胰腺术后出血(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术前基本临床资料中,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胆道引流、肿瘤位置及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除类型、PV或SMV切除重建、主胰管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两组病人在术后总体并发症、临床相关胰瘘(CR-POPF)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引流率、晚期腔外PPH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PPH相关再手术率、总体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胆瘘、延迟性胃排空障碍、早期PPH、晚期腔内PPH、A级及B级晚期腔外PPH、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病人治疗措施及转归资料中,两组PPH病人侵袭性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H病人在不同侵袭性治疗措施及PPH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质软胰腺P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CR-POPF及晚期腔外PPH、C级晚期腔外PPH的发生率,同时降低病人腹腔感染发生率、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及再手术率,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宋增福赵亮王云峰王鹏赵浩然张玉宝
关键词:肝圆韧带镰状韧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MSCT对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与引流静脉特征和关系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肝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falciform ligament pseudolesion,FLP)与引流静脉的MSCT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肝CT平扫或增强的病人,各96例,评价FLP及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和影像学特点。MSCT肝Ⅲ、Ⅳ段引流小静脉分3型:A型,为上下两支,上支起自膈肌与肝之间的脂肪区向下前走行进入肝Ⅲ、Ⅳ段,下支起自脐水平稍上方的前腹壁或局部腹腔脂肪区向上后走行进入肝Ⅲ、Ⅳ段;B型,同A型上支;C型,同A型下支。结果CT平扫和增强显示的FLP形态均以楔形为主(57.1%、63.4%),最常见于肝Ⅳ段前内缘(93.8%),增强CT门静脉期FLP显示率最高(42.7%);CT平扫和增强对FLP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肝Ⅲ、Ⅳ段引流小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病例中有FLP和无FLP引流小静脉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病例中有FLP和无FLP引流小静脉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增强5例FLP未见引流小静脉显示,29例引流小静脉显示的病例未见FLP。结论FLP有一定的CT特征,较易与真性病灶鉴别;MSCT肝Ⅲ、Ⅳ段引流小静脉以C型最常见;CT平扫显示的FLP与肝局部组织学异常有关,与引流小静脉无直接相关性,CT增强显示的FLP与引流小静脉有关,可能由引流小静脉和局部肝实质内血供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张海涛柏劲松舒圣婕张驰李红英张国华宋瑞祥竺玮
关键词:引流静脉多层螺旋CT
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1月—2021年12月759例实施开腹PD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将患者分为包裹加强组(372例)和无包裹加强组(387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术中资料、术后资料、晚期胰腺术后出血(PPH)资料。结果与无包裹加强组相比,包裹加强组临床相关性胰瘘(CR-POPF)、C级胰瘘、B/C级及C级PPH、晚期PPH、腔外PPH、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率、90天再手术率、PPH相关90天再手术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无包裹加强组相比,包裹加强组晚期腔外PPH、B/C级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侵入性治疗及再手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圆镰状韧带一体化包裹加强技术能够降低PD后CR-POPF、晚期PPH发生率,尤其能够降低C级胰瘘、B/C级及C级晚期腔外PPH发生率,并同时降低腹腔感染、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再手术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宋增福赵亮王鹏王云峰赵浩然张玉宝
关键词:肝圆韧带镰状韧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前床突脑膜瘤术中镰状韧带和视神经管的处理:80例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ACMs)显微切除术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视神经减压和镰状韧带切除的技术细节及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通过显微手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为87.5%,次全切率10%,大部切除率3%。有33例患者磨除了前床突,其中尖部磨除者7例、部分磨除18例、全部磨除8例,开放视神经管后部者26例。视力改善者38例,总体视力改善率为47.5%,视力维持不变者34例,视力障碍加重者8例;3例术前已失明患者术后无改善。肿瘤严重包裹血管和累及海绵窦是不能全切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的核心是保护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要做到视神经的肿瘤减压、韧带减压、骨性减压和血管减压,特别强调视神经管骨性减压,并切除管内肿瘤是全切肿瘤并改善视力的重要因素。残留的肿瘤予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也可理想控制肿瘤。
卜博余新光张远征姜金利李翀陈利锋张剑宁
关键词:脑膜瘤视神经减压术镰状韧带显微操作
医源性肝镰状韧带缺损致内疝及获得性肠闭锁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肝镰状韧带医源性或先天性缺损导致内疝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肝镰状韧带医源性缺损致内疝并肠扭转、获得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截止2019年9月1日,报告的肝镰状韧带医源性或先天性缺损导致内疝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病例为新生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于生后1 d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胆汁样呕吐,保守治疗无效,7 d后转入本院,诊断为肠梗阻,行剖腹探查,发现小肠经肝镰状韧带的医源性缺陷疝入并扭结导致肠闭锁,切除闭锁肠段行单层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复习文献检索39例报告,联合本院报告的1例共40例纳入分析,其中男13例,女27例,中位年龄35岁(3 d~86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腹痛和呕吐。因先天性肝镰状韧带缺损导致内疝29例,医源性缺损导致内疝11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后导致肝镰状韧带缺损9例。治愈38例,死亡2例。结论先天性或医源性肝镰状韧带缺损导致内疝病例罕见,但有关该病的报道逐年增多,术中发现肝镰状韧带缺损应及时修复缺损以防内疝发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做出诊断和手术探查,以改善患者预后。
韩国秀耿磊刘希杰丁国建程风春傅廷亮
关键词:腹内疝
腹腔镜下镰状韧带固定脑室分流管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用一种改良的镰状韧带固定技术固定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在腹腔镜下通过分流管末端预制的线圈以及血管夹便捷安全地将分流管固定在镰状韧带上。目前已有19例脑积水患者按此种方法进行分流管腹腔端的固定。结果 19例患者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置管耗时(10.1±3.5)min,术中无腹腔脏器损伤,术后近期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此种改进的镰状韧带固定技术,能够安全地固定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且具有微创、稳定、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郑孺王泽康李群汤晓芬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镰状韧带脑室腹腔分流术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SCT影像表现
2020年
目的:讨论并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SCT的影像表现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综合分析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的24名患者MSCT平扫+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总结各病灶的发生分布、边界形态、增强表现等影像信息。结果: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MSCT平扫显示不满意,检出率低,仅有8个病灶有较明确的影像改变;MSCT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显著升高,门脉期较动脉期和平衡期显示病灶更加明确,全部病灶在门脉期均有相对密度改变。结论: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灶在MSCT平扫检出率低,MSCT增强扫描能显著提升病灶的检出,同时根据病灶部位、形态及MSCT影像表现,可以对鉴别相关疾病有所帮助,降低误诊和漏诊概率。
李旭王畅畅王利
关键词:肝脏镰状韧带MSCT
镰状韧带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被引量:1
2020年
病例男性,48岁,因"脾大伴腹胀"于2018年12月入院。患者1年前行"阑尾炎"手术时发现脾大,未予重视,未行治疗。2018年10月,患者出现"乏力、纳差"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肝、脾占位(图1)。于2018年10月29日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中转肝脏部分切除、肠粘连松解、脾脏修补术",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肝镰状韧带纤维组织中查见上皮样细胞巢团,倾向转移癌。
高丽萍蔡三熊燕许文婧
关键词: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开放的影像诊断
2019年
目的:总结肝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开放的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肝外肿瘤患者肝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开放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3例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开放患者,1例造影剂经左锁骨下静脉-心包膈静脉-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引流至门静脉,动脉期肝左内叶可见片状显著强化区,内见造影剂分层。1例造影剂经左锁骨下静脉-左胸外侧静脉-左胸廓内静脉-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引流至门静脉,动脉晚期肝左内叶可见片状显著强化区,内见造影剂呈"血湖"状。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有助于直观显示异常。1例CT示扩张迂曲之门静脉左支经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左侧胸廓内静脉引流至上腔静脉。结论:胸腹部CT增强结合三维重建,能更好地显示镰状韧带上组静脉开放,正确认识这些异常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黄早胜
关键词:镰状韧带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肝脏镰状韧带旁假病灶(FL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60例FLP,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8例加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6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左内叶51例,左外叶9例。CT平扫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50例。MRI平扫T_1WI双回波正反相位呈等、等信号15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低、低信号1例,16例在脂肪抑制T_2WI均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平衡期呈等、低密度信号,门脉期均为低密度信号。结论:FLP影像表现典型,CT结合MRI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丁琦峰周学儒刘晓梅王海波左自军
关键词:肝脏镰状韧带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张玉宝
作品数:28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肝癌 乳腺癌 P53基因 N-糖链
徐达传
作品数:653被引量:6,555H指数:4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穿支皮瓣 皮瓣 解剖学基础 生物力学
李朝龙
作品数:205被引量:84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癌 肝肿瘤 腹部多器官 肝切除
王云峰
作品数:4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一体化 肝圆韧带 镰状韧带 安全性
方驰华
作品数:545被引量:3,106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三维重建 三维可视化 数字医学技术 肝切除术 仿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