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4篇“ 长夏“的相关文章
长夏养生吃对米
2024年
不同于我们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在中医学里,根据五行学说,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在农历六月.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脏属脾,在五气属湿.因此,长夏养生,尤其要关注健脾养胃、化湿清热.我们平时生活中吃的各种米,很多都有这类功效,但各种米的功效并不相同.不知道大家吃对米了吗?
刘桂云
关键词:健脾养胃长夏五行学说中医学养生
中医“长夏”的三重内涵
2024年
作为一个立体式的复合型概念,“长夏”应该包括“时间内涵”“地理内涵”“气象内涵”这三重内涵。从时间上来说,长夏时节应该是农历六月,并且和“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三伏天”中的初伏中伏相对应。从地理上来说,在五行归类中和“长夏”这一概念相对应的地理区域“中央者”,应该就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从气象上来说,农历六月中原地区“高温酷暑、大雨时行”,由此导致了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进而对人体产生了“湿困脾气”的生理病理影响。
李超杰张其成
关键词:长夏
耐密植大豆长夏豆8号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优化
2024年
为了探究耐密植大豆长夏豆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25.01万株/hm^(2)(D8)、33.35万株/hm^(2)(D6)和44.46万株/hm^(2)(D4.5)3个种植密度,75 kg/hm^(2)(N5)、150 kg/hm^(2)(N10)和225 kg/hm^(2)(N15)3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在N5和N10施肥水平下,D6产量较D8和D4.5增产显著,主要通过增加群体数量、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或百粒重增产。在N15施肥水平下,D8和D4.5较D6增产,主要是由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或群体数量增加所致。在D8种植密度下,产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不显著。在D6种植密度下,N5、N10较N15增产显著,主要是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所致。在D4.5种植密度下,N10较N5、N15增产显著,主要是增加了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D6N10和D4.5N10产量较高,主要是通过增加群体数量,同时保持一定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而增产。因此,推荐施用尿素150 kg/hm^(2),种植密度33.35万~44.46万株/hm^(2)为长夏豆8号的适宜高产种植模式。
关金菊杨士伟郭继辉李红俊刘杨燕余亮沙爱华
关键词:大豆耐密植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产量相关性状
基于“脾应长夏”的胃肠激素季节变化与松果腺褪黑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大鼠血清褪黑素(MT)、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五季中的含量变化,探讨胃肠动力的季节变化与松果腺褪黑素的相关性,揭示“脾应长夏”内涵。方法:在春、夏、长夏、秋及冬季分批饲养SD雄性大鼠,每一季节中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和模型组(行松果腺摘除术)。饲养至节气点时间春分、夏至、立秋前1 d、秋分及冬至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MT、GAS和MTL含量。结果: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中对照组血清MT、GAS及MTL分泌存在季节性变化节律,均在长夏季节含量最低。松果腺摘除后,模型组中五季血清MT、GAS及MTL分泌的季节性变化节律发生改变,但各指标含量仍在长夏季节最低。长夏季节GAS及MTL分泌与褪黑素具有一致性。结论:胃肠消化系统的功能与中医脾藏象理论密切相关,松果腺褪黑素调节下的胃肠动力的季节变化为中医“脾应长夏”理论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梁羽茜张兆国张文静黄雪杰刘晓燕
关键词:松果腺胃泌素胃动素胃肠动力
气象节律视角下探析“脾主长夏”的涵义
2024年
“脾主长夏”是《黄帝内经》中脾与岁时关系的一种概念,历年来各医家均对其中长夏季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后人对此概念阐释甚少,不利后学。运气理论中的气象节律蕴含着丰富的季节特征,其中的土季与长夏季,气候特点十分接近,运用其发病规律对长夏季病邪特点及具体时间段进行分析,认为长夏季可由1个主体时间段和2个缓冲时间段组成。主体时间段由夏至开始,到处暑结束,整体上以湿邪为主,其中前一阶段为夏至到大暑时段,暑邪流行,后一阶段为大暑到处暑时段,风湿邪气流行;处于主体时间段前后的2个缓冲时间段(芒种到夏至、处暑到白露)均蕴含湿气,并对于长夏季主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丛博田露
关键词:运气理论
“黜浊培本”理论指导长夏季节治癌思路被引量:1
2024年
“三因制宜”是中医经典理论,贯穿古今,其中“因时制宜”最能体现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思想。贾英杰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工作近四十载,传承经典并创新性提出“癌浊”病机概念和“黜浊培本”理论,临证观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素体虚弱,易受季节变化影响,故强调治疗应结合季节特点,法时用药。长夏季节湿热,最易蕴结化浊,与“癌浊”内外相合,极易生变。总结贾英杰教授在长夏季节治疗恶性肿瘤的用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徐竞一张淑芮王晓群孔凡铭孙彬栩王超然廖冬颖贾英杰
关键词:肿瘤因时制宜
长夏漫漫有陈皮:一瓣入药,一瓣入茶,一瓣入膳
2024年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橘皮不等于陈皮。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种、经过特定环境的自然陈化,产生特定的性味功效,具备“陈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作陈皮。有些人喜欢自制“陈皮”,平时随便喝喝还可,但对其功效恐怕不能抱太大期望。
忘忧草
关键词:性味功效芸香科植物栽培变种陈皮
不同洪淹时长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的变化
2024年
选择2021年7月洪水致灾的河南省卫辉市洪淹区典型地块研究洪淹夏玉米田土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分布变化,为灾后农田复垦提供高效施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淹水天数(1~2 d、5~7 d、10~12 d、20~25 d、超过30 d)0~40 cm土层的水解氮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40~60 cm土层淹水≥10 d的土壤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淹水不足10 d的;但20~40、40~60 cm土层速效磷的含量则随淹水天数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0~2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速效钾含量越高,20~40、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则随淹水时长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20~40、40~60 cm土层淹水时间越长整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淹水天数增加先升后降,淹水10~12 d有机质含量最高。综上,不同淹水天数夏玉米田土壤养分由于转化与迁移的途径与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建议洪淹农田及时补施氮肥,补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黄艳丽苏辉黄鹏飞庄静静周会萍
关键词:夏玉米洪涝淹水土壤养分
基于“脾应长夏恶湿”研究湿疹季节性发病机制及湿疹清的干预作用
1目的将机体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与“五脏应时”理论相结合,从“脾应长夏恶湿”阐述湿疹季节性发作的理论内涵。通过探究季节气候对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揭示湿疹季节性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脾应长夏恶湿”的现...
张海蓉
关键词:湿疹TH1细胞TH2细胞
清暑祛湿迎长夏
2023年
已至 7 月份,正值农历六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两个节气"小暑""大暑".
孙伯青
关键词:节气月令

相关作者

马淑然
作品数:308被引量:1,285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 调养 褪黑素 养生 肺应秋
张兆国
作品数:8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松果腺 长夏 肠段 回肠 空肠
陈秀华
作品数:337被引量:635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刺血疗法 腹针 疗法治疗 刺血
张道宗
作品数:42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通督调神 学术思想 四时 针刺 针刺疗法
刘晓燕
作品数:126被引量:662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 肾应冬 松果腺 褪黑素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