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2篇“ 长期住院患者“的相关文章
奥尔夫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干预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否有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开展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纳入68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在维持原有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奥尔夫音乐治疗,对照组仅维持原有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8周。在基线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osis rehabilitation observe scale,IPRO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PANSS、IPROS、PSP得分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8周后,PANSS量表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在阴性症状(-3.20±4.13vs.-0.17±2.43,P<0.001)、一般症状(-2.79±3.83 vs.-0.17±2.99,P=0.003)、总分(-5.88±6.36 vs.0.00±4.08,P<0.001)指标上优于对照组,而在阳性症状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ROS量表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参与工疗情况(-0.82±2.08 vs.0.23±2.10,P=0.041)、社交能力(-0.59±1.94 vs.0.53±1.69,P=0.014)和生活能力(-0.94±2.50 vs.0.15±1.48,P=0.033)方面,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量表表明: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在社会活动[0(-1,0)vs.0(0,0),P=0.011]、自我照料[0(-1,0)vs.0(-0.25,0),P=0.012]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奥尔夫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精神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提升康复疗效。
王天乐李日照黄啟洋刘大明夏达凯冯婷伊尔夏提·阿肉甫江伍洁怡孙彬郑欣燕戴迎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奥尔夫音乐音乐治疗精神康复长期住院患者
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疗效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基于本地文化的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NS、SA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干预前后SANS评分的差值比对照组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对阴性症状有中等度效应;研究组干预前后IL-6水平差值和SANS差值、IL-6水平差值和SAPS差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对照组无相关性。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采用团体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可改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白介素-6水平异常。
朱峰莉毛锶佳杨巧菲吴琴芳冯敏潘鑫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疗效白介素-6
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策略探讨
2024年
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策略。方法 将我院2018年8月-2022年9月间长期住院的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无陪护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BPRS、SD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家属满意度更高。结论 无陪护护理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状态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毛玲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
基于深度学习和入院病历实现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早期预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入院病历实现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早期预警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目标时间段内特定数据源中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的电子病历数据;(2)对获取到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及预处理,仅...
林关宁包亦航王卫娣禹顺英王婉莹
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危险因素分析及基于Lasso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基于Lasso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分析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2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QTc间期情况将其分为延长组(n=46)和非延长组(n=210),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通过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的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及综合指数预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延长组的女性比例高于非延长组,BMI高于非延长组,空腹血糖(FPQ)高于非延长组,血钾(K)低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FPG、K为影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itc回归结果,构建相关预测模型:模型公式=1.175×年龄-0.568×BMI-0.715×FPG+2.312×K-10.144。建立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的价值,结果显示,性别、BMI、FPG、K、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599、0.741、0.701、0.898、0.954,敏感度分别为0.674、0.739、0.652、0.805、0.862,特异性分别为0.524、0.652、0.657、0.915、0.935。成对Z检验显示,联合的AUC高于单个指标(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那些BMI指数偏高、FPG水平较高以及K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长期住院治疗期间,出现QTc间期延长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在预测这类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风险时,性别、BMI、FPG和K这四个指标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而且,当这四个指标被联合使用时,它们的预测效能能够达到最佳水平。
郭蕊韩勇刘涛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QTC间期ROC曲线分析
小剂量氨磺必利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及症状缓解情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小剂量氨磺必利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及症状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泰安市精神病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组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氨磺必利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表(RBAN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BANS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NASS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为13.3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冯晓莉孙梦梦冯琳徐太磊
关键词:小剂量氨磺必利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安全性
前馈控制联合质量反馈方法在80岁以上长期住院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联合质量反馈方法在80岁以上长期住院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老年病房接受PICC置管的176例8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前后时间顺序,将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置管患者共83例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置管患者共8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置管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置管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前馈控制联合质量反馈管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低于对照组(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导致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41%,低于对照组(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联合质量反馈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长期住院老年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非计划拔管事件。
杨静刘文静周文燕琚慧张佳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护理医院长期住院患者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携带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长期住院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肠道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控CRE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4月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220例长期住院者(住院时间≥90 d)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使用CRE筛选平板筛选粪便中CRE,使用VITEK-2 Compact进行菌种的鉴定,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增强实验检测CRE的耐药表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5种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使用软件SAS 9.4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CRE肠道携带者的所占比为8.18%(18/220),CRE以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O)为主(9/18),其次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N)(6/18)。18株CRE均产碳青霉烯酶,blaNDM(11,61.11%)为主要产酶基因,其次为blaKPC(7,38.89%);blaNDM有blaNDM-1(8,44.44%)和blaNDM-5(3,16.67%)两种亚型,blaKPC的亚型均为blaKPC-2。18例肠道CRE携带者中,9例是长期使用留置胃管(>30 d)的患者,该类型患者最有可能是CRE的肠道携带者(P<0.05)。结论老年护理医院长期住院者中,有较高比例的CRE肠道携带者,肠道携带CRE的分子特征提示有耐药播散的风险,临床上应对入院者开展肠道CRE的携带筛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降低CRE的传播风险。
李奇薛坚张泓
关键词:长期住院
太极站桩改善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
2023年
目的:太极站桩改善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联合太极站桩干预。结果:接受差异化护理方案干预前组间PANSS评分对比虽有差异,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PANS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同组干预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心理状态更佳,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数据对比可知,患者入院时的负面情绪得到大幅度缓解,且观察组的缓解程度更优异。讨论:太极站桩应用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患者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杨式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负性情绪
天门市长期住院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2021年6—9月收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住院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粪便性状、隐血试验结果、临床症状体征等),采集患者粪样,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置显微镜下检查,对疑似人芽囊原虫阳性粪样提取DNA,使用人芽囊原虫特异引物BhRDr和RD5扩增目的条带,阳性粪样送至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患者粪样同时观察蓝氏贾第鞭毛虫和脆弱双核阿米巴感染情况。采集患者抗凝全血和非抗凝静脉血进行血液分析。857例患者中共检出人芽囊原虫阳性粪样42例,阳性检出率为4.90%,其中男性4.27%(19/445),女性5.58%(23/412),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05)。不同年龄组中,≥61岁组阳性率最高(6.38%,22/345);不同年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0,P>0.05)。不同的粪样性状中,以稀便检出阳性率最高(18.37%,27/147)(χ^(2)=98.930,P<0.05)。隐血试验便血者检出率为6.72%(9/134),未便血者为4.56%(33/723),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不同临床症状中以“腹痛且腹泻”阳性率最高(4/11)(χ^(2)=53.956,P<0.05)。患者中检出人芽囊原虫混合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6例,混合脆弱双核阿米巴原虫感染者2例。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红细胞计数为(3.97±7.39)×1012/L,血红蛋白为(119.02±21.49)g/L,均低于非感染者[(4.27±0.44)×1012/L,(126.52±14.30)g/L](t=2.556、2.235,均P<0.05)。人芽囊原虫基因测序结果共有4种基因型(ST1、ST3、ST6、ST7),以ST3为主,占57.1%(24/42)。
朱名超朱娅赵建忠原慧真
关键词:人芽囊原虫隐血

相关作者

陈少敏
作品数:13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重症监护病房 康复训练 老年髋部骨折 长期住院患者 ICU
陈玉桃
作品数:8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重症监护病房 长期住院患者 ICU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赵英凯
作品数:23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患者 品管圈 护理干预 品管圈活动
王朝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哈尔滨铁路局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患者 疗效 躯体状况 糖尿病患者
闫妍
作品数:12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
研究主题:疗效 团体 疗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