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17篇“ 长期疗效“的相关文章
- 心绞痛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心绞痛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住院号单双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分级、心脏彩超监测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生存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分级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分级(1.56±0.12)级低于对照组的(2.67±0.45)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3.34±1.21)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2.15±2.11)mm小于对照组的(41.67±1.53)、(52.48±2.12)mm,左室射血分数(58.61±0.26)%高于对照组的(54.18±0.3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Q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Q评分(91.12±3.78)分高于对照组的(81.12±2.12)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心绞痛介入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优于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可更好减轻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陈松杨姣
- 关键词:药物治疗长期疗效
-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指腹缺损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指腹缺损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术后8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19例,均为单指受伤。示指7例,中指8例,环指3例,小指1例。结果所有的皮瓣以及植皮区域均有色素沉着。15例患者对皮瓣修复满意,2例一般,2例不满意。均无寒冷不耐受情况。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4例。伤指远指间关节周径,伤指近、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皮瓣静态两点分辨觉对比健侧同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恢复评定S有7例,S3有12例。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指腹缺损的修复选择之一,具有血运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虽然随访时感觉恢复略差,但可以接受。术后需要加强功能锻炼以解决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如何解决色素沉着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 陆一鸣王斌戚仁竞顾加祥刘宏君
- 关键词:指损伤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长期疗效比较
- 2024年
- 比较在高血压(HTN)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商品名络活喜)与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玄宁)的长期疗效。方法 本次试验于2022.01~12月内展开,以HTN病人为受试主体,共60例病人入组,按治疗用药不同划分为30例/组实施长期疗效比较。甲组HTN病人用药为络活喜,乙组HTN病人用药为玄宁。两组HTN病人均随访2年,比较用药前、用药2年时血压变化、总体疗效占比、副反应占比及生活状况(GQOL-74评分)等。结果 两组HTN病人比较血压变化,用药2年时各项检验值均以乙组病人更低(P<0.05)。两组HTN病人比较总体疗效占比,用药2年时总占比检验值以乙组病人更高(P<0.05)。两组HTN病人比较副反应占比,用药后总占比检验值以乙组病人更低(P<0.05)。两组HTN病人比较GQOL-74评分,用药2年后各因子检验分值以乙组病人更高(P<0.05)。结论 在HTN治疗中玄宁的长期疗效更优良,既能长期降低血压,又能控制副反应,且可对病人的病情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还可对其生活状况予以改善,总体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优势。
- 夏芹
-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长期疗效
- 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慢性盆腔痛患者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慢性盆腔痛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痛100例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各50例,对照组中途脱落10例,共计纳入40例;两组均采用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出院后居家训练,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盆底肌肌力、盆底肌压痛、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评分(3.05±0.69分)高于对照组(2.12±0.57分),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均提升,观察组Laycock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法(MOS)分级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2.84±1.06分)低于对照组(3.65±1.44分);两组治疗后快速收缩放松时间、前静息平均肌电值与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均减少,且观察组(3.24±1.06 s、4.83±1.45μV、4.15±0.81μV)低于对照组(4.01±1.12 s、5.66±1.61μV、4.81±0.95μV)(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复发率观察组(1例,2.0%)与对照组(4例,10.0%)无差异(Fisher精确概率=0.167)。结论: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居家训练联合骶神经磁刺激及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盆底肌肌力与盆底表面肌电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疼痛得到缓解且安全性较高。
- 徐丽霞苏爱芳朱玲胡清月
-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疗效
- 精神分裂症患者阿立哌唑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阿立哌唑治疗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40例。本研究比较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后,观察组的负性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其阳性症状与负性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社会认知、情绪管理和综合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更高的得分(P<0.01)。两组的TESS评分变化均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均有效。结论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社会认知,情志管理和综合能力,并且是安全的,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
- 李晓华贾利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阳性症状阴性症状
-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天津北辰北门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半年的随访,根据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影响因素,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半年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共80例,占比为80%,恢复不良的患者共20例,占比为20%。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是否合并神经根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腰椎不稳、术后是否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超过6个月、突出型腰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属于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患者康复质量,临床实践中需基于具体情况,在随访期间精准施策,进行有效干预。此举对于提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广泛推广实施。
- 宋蕾帆陈晓军王明闯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长期疗效影响因素
- 立体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采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射频热凝(RFTC)治疗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EEG引导RFTC治疗且随访时间满36个月的23例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完整的Ⅰ期、Ⅱ期癫痫术前评估,依据症状学-脑电图-多模态影像等资料综合设计电极置入方案,确定为颞叶内侧型癫痫,通过SEEG电极进行适形毁损。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改良Engel分级评估手术疗效,以Ⅰ、Ⅱ级为RFTC治疗有效;随访期间,若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记为RFTC治疗无效。根据RFTC术前可否通过电刺激诱导惯常发作将患者分为诱发出惯常发作组与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癫痫发作频率。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TC手术,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Engel分级Ⅰ级14例(60.9%),Ⅱ级8例(34.8%),Ⅳ级1例(4.3%);RFTC治疗有效率为95.6%(22/23);其中,14例改良Engel分级Ⅰ级患者术前电刺激均诱发出惯常发作。随访期间,9例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术后的随访时间[M(Q_(1),Q_(3))]为26(18,30)个月,达到改良Engel分级Ⅰa级8例,Ⅱ级1例。至末次随访,RFTC治疗有效率为13.0%(3/23)。诱发出惯常发作组(17例)与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6例)患者的术前癫痫发作频率[M(Q_(1),Q_(3))]分别为6.00(5.00,10.00)次/月和8.00(5.25,17.50)次/月(P=0.804);诱发出惯常发作组较未诱发出惯常发作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更低[M(Q_(1),Q_(3))分别为0.17(0,4.00)次/月和5.00(2.50,10.50)次/月,P=0.022]。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癫痫发作频率均下降(均P<0.05)。结论SEEG引导RFTC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短期有效率较高,术前电刺激可诱发出惯常发作的患者效果更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效率下降,
- 夏春生游龙飞彭昶汪兰兰张栋齐印宝刘向钱若兵
-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射频热凝术
- 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后路半椎体切除单侧短节段固定术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单侧短节段固定术的长期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00年1月—2018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儿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2~12(5.4±2.9)岁。26例患儿半椎体畸形均为单发,其中完全分节型17例、半分节型9例,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单侧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指标:(1)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感染、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统计术后即刻侧凸Cobb角、局部后凸角的矫正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5年5个不同时间点间侧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局部后凸角,用以评估矫形效果;(3)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5年近端椎体和远端椎体的凸侧高度、凹侧高度、双侧椎弓根投影外侧缘距离(BLPD);统计术后5年各项指标的总增长率。结果(1)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84~174(120.0±24.0)min,术中出血75~130(100.0±16.1)mL。患者术后即刻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66.3%±18.4%,局部后凸角矫正率为47.7%±40.4%。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2)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82(68.8±8.1)个月。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5年,患者侧凸Cobb角分别为36.3°±11.4°、12.3°±7.4°、12.1°±7.4°、12.1°±7.5°、12.6°±7.4°,SVA分别为2.1°±1.1°、2.2°±0.9°、2.3°±1.0°、2.4°±0.9°、2.3°±1.2°,TK分别为26.1°±9.2°、23.4°±8.1°、23.6°±8.1°、23.9°±8.0°、28.5°±8.9°,局部后凸角分别为21.8°±10.1°、9.8°±6.0°、9.7°±5.8°、9.8°±6.2°、9.7°±5.3°。术后即刻、6个月、1年,患者侧凸Cobb角、TK、局部后凸角均小于术前,术后5年侧凸Cobb角、局部后凸角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时间点间SVA比较,以及
- 王世雄薛旭红赵胜高泽张艳东席凡辉郭伟杰
- 关键词:半椎体畸形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单侧固定
- 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长期疗效观察
- 2024年
-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指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1],又称肩周炎、冻结肩。常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及各个方向活动受限。一般人群中,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病率为3%~5%[2],如不及时治疗可致部分病人肩关节功能永久性丧失,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治疗方法众多,包括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局部注射类固醇或透明质酸钠、神经阻滞、关节囊液压扩张、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等,但并无相关共识。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缓解肩部疼痛效果显著[3],但改善活动度疗效尚不明确。目前大多数病人通过局部注射类固醇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此病[4],其短期疗效明显,但会引起血糖升高,并抑制免疫功能。
- 董珉光王丽娜彭欣高翔李航陈軻鑫孙婧璇陈建平
- 关键词: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肩关节疼痛关节囊富血小板血浆
- 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分析
- 2024年
-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探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100例颜面部皮肤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位。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30位男性和20位女性;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25位男性和25位女性。观察组采用了新型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我们对两组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并记录了治疗后的复发率、生存率等结果指标。结果 在5年的随访期内,观察组患者的颜面部皮肤癌复发率为10%,生存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生存率为80%。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复发率和生存率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型手术治疗方法的观察组在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复发率更低,生存率更高,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建议在颜面部皮肤癌的治疗中考虑采用新型手术方法,以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并更全面地评估新型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张杰
- 关键词:手术治疗长期疗效
相关作者
- 韩雅玲

- 作品数:2,552被引量:6,764H指数:3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射频导管消融
- 荆全民

- 作品数:914被引量:2,646H指数:23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ANFORD_B型
- 王冬梅

- 作品数:792被引量:1,85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介入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王守力

- 作品数:548被引量:1,50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近期疗效
- 马颖艳

- 作品数:456被引量:1,169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