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篇“ 闽东北外海“的相关文章
闽东北外鹰爪虾数量的时空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域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数量的时空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闽东北外鹰爪虾群体数量分布随着季节、域的不同差异很大。8月群体数量最多,其渔获量占周年渔获量的60.2%,平均密度指数为614.5 g/h和144.7 ind/h;5月群体数量极少。鹰爪虾群体主要分布于近,水深60 m以内域的渔获量占周年渔获量65.8%,平均密度指数达1119.2 g/h和214.7 ind/h;水深大于80 m的域群体数量很少。鹰爪虾体长分布范围为47~120 mm,优势体长组60~85 mm,占68.6%,平均体长为74.1 mm,雌虾与雄虾个体大小差异悬殊,雌虾平均体重为6.4 g,雄虾平均体重仅为3.2 g;雌雄性比差异也很大,为1:0.42;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分别占44.7%和43.8%;摄食强度中等,以1级为主,占50.9%;调查区年平均资源量684 t。
叶孙忠张壮丽叶泉土戴天元
关键词:鹰爪虾生物学闽东北外海
闽东北外高脊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被引量:3
2006年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域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5、8、11和2月调查域高脊管鞭虾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34.7、13.8、4.55和2.89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和8月数量为多,11和2月数量较少;分布区域以调查域的东北部水域为主,以27°00’-28°00’N,122°30’~124°30’E水深80~100m域数量为多;渔获体长范围为41~129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 mm,占44.7%,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重为12.0g,雄虾平均体重为8.3g,雌雄性比为1:0.66,生殖盛期为8~11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叶孙忠叶泉土张壮丽
关键词:生物学闽东北外海
闽东北外假长缝拟对虾时空分布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06年
根据1998年5月~1999年2月在闽东北外26°00’~28°00’N,125°30’E以西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的数量时空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假长缝拟对虾平均资源密度指数以春季最高,达3.52ks/h,秋季、冬季和夏季均较低,分别为2.00ks/h、1.86kg/h和1.75kg/h。密集区主要分布在26°30’~28°00’N,121°30’~124°00’E,水深80~100m一带域,26°30’以南资源密度较低。假长缝拟对虾体长分布范围为55~121mm,平均体长为82.3mm,雌性个体平均体长84.9mm,雄性为78.6mm,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性初次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83mm,体重为5.5g,大量性成熟体长范围为91~110mm,体重范围为8.0~12.0g。目前该域假长缝拟对虾资源尚具一定利用潜力。
叶泉土黄培民叶孙忠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闽东北外海
闽东北外鲐鲹鱼类规模开发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为了减轻近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推进外渔业的发展步伐,1999年,福建省莆田县实施了"闽东北外鲐鲹鱼类规模开发"项目.该项目由莆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历时一年,现将开发项目报告如下:
傅文栋
关键词:闽东北外海
闽东北外渔场银方头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2002年
闽东北外底层流刺网作业渔获的银头鱼群体由1~6龄11个世代构成,以2、3和4龄占优势;体长优势组为210~270mm,体重优势组为200~400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2.1120×10^(-5)×L^(2.9964)r=0.9970。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3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90mm,在4~8月均有产卵活动;按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参数:L_(∝)=436.21mm,W_(∝)=1715.05g,k=0.2357,t_0=-0.9542,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702龄。
吴国凤谢庆键
关键词:生物学闽东北外海
浅谈闽东渔场暨闽东北外渔场鲐黪鱼类的开发利用被引量:1
2002年
闽东渔场暨闽东北外渔场鲐鰺鱼类据多年各级水产研究部门的探捕调查所得结论,资源较为丰富,应如何开发利用,本文从资源状况、开发现状及应克服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供大家斟酌。
王冬梦
关键词:闽东渔场
闽东北外渔场银方头鱼 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Cuvier)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2002年
闽东北外底层流刺网作业渔获的银方头鱼群体由Ⅰ-Ⅺ龄11个世代构成,以Ⅱ、Ⅲ和Ⅳ龄占优势;体长优势组为210-270mm,体重优势组为200-400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2.1120×10^(-5)×L^(2.9964),r=0.9970。初次性成熟年龄为Ⅱ-Ⅲ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90mm,在4-8月均有产卵活动;按VonBantanffy方程拟合生长参数:L_∝=436.21mm,W_∝=1715.05g,k=0.2357,t_0=-0.9542,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702龄。
吴国凤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闽东北外海
闽东北外渔场底层三重流刺网作业生产试验被引量:1
2002年
闽东渔场底层三重流刺网作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作业,它具有节能、高效、对渔获物选择性强等优点。本文就其发展现状、渔具渔法、生产效益及其对渔场的适应性等作了较为详实的报告,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吴国凤黄斌
关键词:闽东渔场渔具渔法
闽东北外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减轻福建近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陈必哲黄富川
关键词:中上层鱼类鱼类资源
关于闽东北外鲐鲹鱼资源规模开发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1996年
福建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洋大省”的战略目标,并把水产业列为跨世纪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依此,洋捕捞作为福建水产业的重头戏,在培植水产支柱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台柱作用,大幅度提高洋的贡献率。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捕业呢?其关键是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戴汉兴陈世爱
关键词:鱼类资源

相关作者

叶孙忠
作品数:69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闽东北外海 渔业资源 管理对策 生物学 蟹类
张壮丽
作品数:63被引量:241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闽东北外海 渔业 生物学 渔业资源 张网渔业
叶泉土
作品数:47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闽东北外海 蟹类 生物学特性 对虾 台湾浅滩
黄培民
作品数:40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产生物 离子轰击 闽东北外海 航天 络合剂
刘勇
作品数:583被引量:1,45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消浪 反射系数 水动力 防波堤 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