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4篇“ 防制效果“的相关文章
- 不同气象条件对蚊虫防制效果的效应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与蚊虫防制效果的相关性,为蚊虫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诱蚊灯法收集并观察不同场所蚊虫密度变化情况,以防制当日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和平均气压作为自变量,防制前后蚊虫密度下降程度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蚊虫防制效果的影响,不同生境防制前后蚊虫密度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影响蚊虫防制的主要气象因素平均风速为1.98 m/s,不同生境中蚊虫防制效果均达到70%标准要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以防制当日该地的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平均气压4个气象条件与防制前后蚊密度下降程度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概率值P<0.05水平下,蚊虫防制效果与当日平均风速、平均湿度呈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蚊虫防制过程中选择上升气流,风速变化不宜过大或过小,可延长灭蚊药剂在空间的悬浮时间,提高防制效果;选择低温、较高湿度气象条件,农药不易挥发损失,可避免拟除虫菊酯类药物的负温效应,提高蚊虫综合防制效果。
- 卢世勇杨静陈京闽朱海阳
- 关键词:气象条件蚊虫防制效果
- 农村散养畜禽寄生虫病集中防制效果
- 2024年
- 畜禽寄生虫病易导致畜禽机体体质下降,致其饲料消耗增加和抗病力降低,常常引起畜禽零星死亡。尤其是农村散养畜禽寄生虫病常被忽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和养殖户经济效益。本文详细对比分析农村中小养殖户饲养的畜禽实施一次性药物集中驱虫技术后养殖效益,分析发现实施一次性药物集中驱虫不仅可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对畜禽增重明显,同时畜禽死亡率显著降低,从而达到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
- 刘晓铃任定强李星垚钟瑶陈光辉邵妮马艳
- 关键词:散养畜禽寄生虫病
- 贵港市一起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效果评估
- 2024年
- 目的总结贵港市2019年一起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效果,为今后有效防制登革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2019年贵港市桂平市一起登革热疫情相关数据,并分析有关天气、旅游及外出流动人员、本地居民登革热IgG监测和病媒伊蚊登革病毒PCR监测、伊蚊密度监测的数据,确定暴发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评价本次应急处置的工作成效。结果本起登革热疫情从2019年9月25日开始至11月11日结束,首发病例为输入性病例,共报告病例136例,其中输入病例32例,本地病例104例,罹患率3.07/10万。感染者以农民和离退休者居多;发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聚集,桂平市西山镇130例,占病例的95.59%。输入性病例输入地有广东省(19例)、南宁市(11例)、越南(1例)、防城港(1例)。参考贵港市2015—2019年气温、降水量、游客量等数据,本市接待国内游客的大幅度增长可能是本次疫情暴发的原因。监测的120名本地居民登革热IgG为阴性,17份伊蚊登革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疫区应急监测布雷图指数为28,应急消杀后降至4.7,双层叠帐法成蚊密度0.5(只/人·h)。结论本次登革热疫情是由输入性病例导致本地社区暴发,广东及南宁市为输入性病例主要输入地区。应急消杀后有效控制了蚊虫密度,未发现蚊虫携带登革病毒,普通居民未发现既往感染情况。
- 梁正林梁耀富邓星超林愈凤
- 关键词:登革热伊蚊布雷图指数
-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病媒生物监测及防制效果评估
- 2024年
- 目的 掌握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场馆及接待酒店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病媒防制措施,保障大会病媒安全并分析总结病媒防制经验,为重大活动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举办前期,于2023年9—10月对涉及的1个场馆和5家接待酒店开展3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以及病媒防制效果评估,分析各场所蜚蠊、蝇、鼠、蚊侵害情况以及防制效果。结果 3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显示,6个场所的总体蜚蠊粘捕率、蟑迹阳性率、成蝇侵害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蜚蠊粘捕率分别为1.74%、0.97%、0.24%;蟑迹阳性率分别为5.15%、2.63%、0.39%;成蝇侵害率分别为3.76%、1.47%、0.00%;P<0.05);所有场所均未捕获到鼠类,室内未查见鼠迹;6个场所的总体诱蚊灯蚊密度、停落指数及路径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病媒防制效果评估显示,所有场所蚊虫达到密度控制水平A级,蝇及蜚蠊达到密度控制水平B级,酒店A和酒店E鼠类密度控制水平仅达到C级,其余场所鼠类密度控制水平达到B级。结论 随着时间不断推进,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场馆及接待酒店病媒防制效果持续改善;开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防制效果评估,可为病媒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客观反映病媒防制成效。
- 韩江张伟杨万英郭强彭媛
- 关键词:病媒生物
- 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与常用杀蚊幼剂对蚊幼防制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评价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幼虫和白纹伊蚊幼虫的防制效果,为蚊幼控制的药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将30只蚊幼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杀蚊幼剂的搪瓷盆中,观察并记录幼虫的死亡时间、化蛹及羽化情况;利用SPSS 18.0软件计算半数致死时间(LT50)及95%可信区间(CI)、毒力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双硫磷和Bs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85.7、73.2和109.8 min,对淡色库蚊高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82.8、71.6和128.2 min;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双硫磷、Bs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60、160和200 min,对淡色库蚊高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40、140和300 min;Bti对淡色库蚊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的24 h死亡率均为0;新药1、新药2和新药3对白纹伊蚊高龄幼虫100%的死亡率所需时间分别为280、260和180 min,LT50分别为95.8、68.8和54.3 min;双硫磷和Bti对白纹伊蚊幼虫24 h死亡率均为100%,LT50分别为222.0和272.5 min。结论蚊浓核病毒·Bti油悬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与常用的3种杀蚊幼剂相比防治效果各有优势,可用于蚊幼的防治。
- 王唐刘曜宋灿磊许峰董兆鹏刘洪霞
- 关键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
- 不同干预措施对居民小区白纹伊蚊防制效果和经济成本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居民小区白纹伊蚊密度的控制效果,为日常白纹伊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12月在广州市选择某居民区作为实验地,该居民区由4个相对独立的小区组成。4个小区被随机设置为对照(A)、人工孳生地处理(B)、孳生地弥雾机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C)和超低容量喷洒菊酯类杀虫剂灭成蚊处理(D)4个组。其中对照组仅开展监测,不做其他处理。从4月11日起采用容器指数(CI)法和诱蚊诱卵器法每2周开展1次白纹伊蚊密度监测,5月23日开始首次处理,此后每2周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记录每次处理面积、出动人员数量、花费时间、药物费用等。用CI和诱蚊诱卵指数(MOI)表示蚊密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防制效果。结果开始处理前,4个组之间CI、M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14,P=0.948;F=0.005,P=0.999)。第1次处理14 d后不同组间CI、MO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2.371,P<0.001;F=57.619,P=0.001)。B组处理14 d后CI迅速从94.29%下降到3.70%,并维持在较低水平(CI≤3.70%);D组处理14 d后MOI由处理前的高度风险(23.00)降低为中度风险(16.00)水平。租用器械处理1次B、C和D组的成本分别为0.91、2.80和0.93元/hm2。3种干预措施将CI降至低风险所需的经济成本不同,最低为B组0.91元/hm2,将MOI降低至低风险所需经济成本不同,最低为D组1.86元/hm2。结论居民小区日常控制白纹伊蚊密度,应以B组的处理方式为主,C组为辅,经济、环保、高效地控制白纹伊蚊密度。
- 刘杰袁俊何时雨罗业飞梁雪莹江毅民陈宗遒贺征甘露胡来贵赵正阳
- 关键词:干预措施白纹伊蚊经济成本居民区
- 浙江省嘉兴市居民区地下车库的蚊虫综合防制效果
- 2021年
- 【目的】观察蚊虫综合防制措施对降低居民区地下车库蚊虫密度的效果,为探索地下车库蚊虫密度控制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4—10月,观察组通过设立专管人员,将物业管理与灭蚊工作融合、持续清理蚊幼孳生地、适当投放化学药物,开展防、灭蚊知识强化培训与健康宣教等综合防制措施,与对照组(未做干预)进行对比,分析上述综合措施对降低地下车库蚊虫密度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防制措施后,观察组地下车库平均成蚊密度、积水蚊幼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地下车库雨水井、污水井、排水沟、截水沟的蚊幼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月份观察组的成蚊密度、积水蚊幼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居民区地下车库蚊虫密度,但在措施落实过程仍存在一定阻力,需不断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现场防控效果。
- 李岳峰富小飞亓云鹏侯志刚
- 关键词:地下车库蚊虫综合防制
- 黄芪多糖对雏鸡细菌性肠炎的防制效果
- 随着规模化养殖速度加快,动物肠道炎症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给养禽业带来极大挑战,寻找“替抗”药物迫在眉睫。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具有抑炎、抗肿瘤和增强免疫等作用,可保护肠...
- 田旭
- 关键词:黄芪多糖脂多糖黏膜免疫
- 文献传递
- 3种剂型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白纹伊蚊现场防制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索不同剂型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施药方式对白纹伊蚊的防制效果。方法2019年8-10月在苏州市虎丘区选择4个相对独立的苗圃种植基地,分别使用静电和非静电低容量喷雾器在白纹伊蚊栖息的植被上喷洒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分别在喷洒前1周和喷洒后连续6周内采用人诱停落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同时每周每块试验样地采集植被叶片约200 g,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监测喷洒后植被叶面药物残留量变化。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纹伊蚊密度在各试验组进行绿篱药物喷洒后,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可连续4~5周保持密度下降率>70.0%;悬浮剂可在2周内保持密度下降率>70.0%;可湿性粉剂仅能1周保持密度下降率>70.0%。微囊悬浮剂药物残留量在喷药后4周内维持在7.2~9.3 mg/kg之间,微囊悬浮剂静电喷雾1周后的药物残留量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约为非静电喷雾的1.7倍,其持效期也长于非静电喷雾。结论绿篱施药技术可有效控制外环境白纹伊蚊密度,微胶囊悬浮剂防制白纹伊蚊效果明显优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持效时间可达4~5周;静电喷雾方式可显著提高植被药物沉积量,增强防制效果。
- 顾灯安孙爱娟马晓艳陈学良
- 关键词:高效氯氟氰菊酯白纹伊蚊
- 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20年后(1997-2017年)碘缺乏病防制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实施全面食盐加碘后重庆市8~10岁儿童盐碘、尿碘和甲状腺容积及肿大率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补碘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7年重庆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中8~10岁儿童的盐碘、尿碘、甲状腺检查等数据,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碘盐覆盖率均在90%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自2003年起(除2013年)均保持在90%以上。盐碘浓度由1997年的40.2 mg/kg下降至2017年的26.10 mg/kg(r=-0.73,P=0.001)。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997年的303.30μg/L下降至2017年的221.90μg/L(r=-0.83,P=0.011)。从尿碘频率分布看,不同年份的尿碘构成比存在差异(χ^(2)=367.04,P<0.000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97年的17.42%降至2017年的1.93%(Z=-26.43,P<0.0001),甲状腺容积中位数由1997年的4.00 ml下降至2017年的1.93 ml(r=-0.95,P=0.0003)。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与尿碘变化呈正相关(r=0.87,P=0.005)。结论重庆市食盐加碘20年来,全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和甲状腺容积随盐碘浓度下调、尿碘浓度降低而显著下降。但一般人群中仍有1/3左右处于碘超适宜水平,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不同盐碘浓度与适宜碘营养水平的相关性,从而有效预防碘缺乏病和碘过量。
- 周爽谢君李心术李排兵
- 关键词:碘盐尿碘甲状腺肿大率甲状腺容积
相关作者
- 吴庆泉

-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防制 鼠害 防制效果 黄胸鼠 杀鼠剂
- 韩向午

- 作品数:114被引量:33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尘肺 流行病学 煤矿 流行病学研究 心血管疾病
- 梁俊勋

- 作品数:28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鼠害 防制 农田 杀鼠剂 黄胸鼠
- 许龙善

- 作品数:95被引量:690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 研究主题:登革热 流行病学 嗜人按蚊 传染病 疾病控制
- 罗满林

- 作品数:264被引量:54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克隆 猪圆环病毒2型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口蹄疫病毒 伪狂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