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6篇“ 阿尔金断裂带“的相关文章
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构造转换与扩展过程:从三联点谈起
2025年
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关键构造边界,其演化历史和构造转换机制对理解青藏高原的生长极为重要。阿尔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构造环境与演化历程不同,其各自与祁连山造山和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转换研究也仍有不足之处。三联点分析是板块构造学中的重要分析方法,速度三角形反映了断裂属性,三联点稳定性则从运动学角度揭示了断裂的演化方向和历程。综合地质、地貌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中段与东西段代表性的肃北与吐拉三联点的构造特征与活动历史;并借助三联点稳定性准则,构建了这2个三联点的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与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启动,不稳定三联点形成并向稳定三联点转化,促使阿尔金断裂带“截弯取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段破裂-双向扩展模型。这一结果为理解青藏高原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衣可心Marc Jolivet郭召杰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青藏高原北缘三联点
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的演化:来自沿线盆地沉积记录的启示被引量:5
2022年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自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向北扩展的前缘断裂,其新生代活动性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运用热年代学、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和地震学等方法对阿尔金断裂带的性质、组成结构、断裂活动时代、走滑断裂运动特征、走滑位移量和走滑速率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对阿尔金断裂带沿线受其控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年代、沉积演化特征虽然也有一定研究,但往往仅限于单个盆地,缺乏对沿线盆地整体的对比认识,造成对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起始时间及阿尔金山的隆升历史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阿尔金断裂带沿线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磁性地层年代与沉积相演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建立阿尔金断裂带沿线盆地新生代沉积序列和年代框架;辅助热年代学等资料,提出阿尔金断裂带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始新世-中中新世,阿尔金断裂带以大幅度的走滑运动为主,同时伴随着阿尔金山小范围的隆升;中中新世开始,阿尔金山开始大规模的隆升,伴随着较少量的走滑运动;晚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加强。
谢皓刘彩彩张会平詹艳詹艳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磁性地层学热年代学盆山耦合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与中东段上新世以来的走滑速率
断裂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研究中必需的运动学参数之一,也是检验区域构造变形模式的重要约束。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断裂之一,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现有学者利用不同方法所厘定的走滑速率从10mm/a到30...
黄飞鹏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走滑速率
阿尔金断裂带茫崖-阿克塞段壳幔电性结构研究
牛思珂
甘肃省车路沟北金矿找矿方向探讨: 来自阿尔金断裂带东段“金三角”金矿控矿因素对比研究的启迪被引量:5
2021年
甘肃省玉门市车路沟北金矿地处北祁连造山西端和阿尔金韧性剪切东段交汇部位,是区域上著名的西北“金三角”。该矿的形成与阿尔金左行韧性剪切关系密切并且产出受其次级分支断裂带的控制;古生界在区域上普遍含金较高,是该矿主要的矿源层;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与金矿(化)体紧密伴生,车路沟花岗闪长杂岩体为该矿形成提供热源和部分矿源。结合区域成矿背景,采用区域矿床综合类比的方法,详细对比了车路沟北金矿区和寒山金矿、鹰嘴山金矿、滴水山金矿、牛毛泉东金矿、胡湾子金矿、南湖西金矿、红口子金矿、车路沟金矿以及昌马金矿等“金三角”金矿在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遥异常特征等控矿因素以及矿体、矿石、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等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车路沟北金矿和上述诸金矿控矿因素基本类同,矿床地质特征极其相似,作为“金三角”金矿在北东方向上的延伸,具备深部隐伏较大规模矿床的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金三角”金矿的找矿模型,探讨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研究成果能对本矿区以及北祁连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有所启迪。
刘彦良高雅魏金栋
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北祁连造山带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新生代隆升规律研究
青藏高原北部的阿尔金断裂带长达一千六百余公里,并将岩石圈硬度稍软的青藏高原与岩石圈硬度较高的塔里木板块分为两部分。关于这条断裂带的相关研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地质学界的热点课题,而且由于阿尔金断裂带的地质情况复杂,至今为止...
焦科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
文献传递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古地震复发模型研究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条主控边界断裂,也是欧亚板块内部规模最大、走滑作用最显著的板内活动断层。作为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西段一系列走滑和逆冲断裂构造转换的关键部位,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地震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
康文君
关键词:机载LIDAR阿尔金断裂带断裂活动特征古地震
阿尔金断裂带宽幅InSAR对流层延迟估计方法评估被引量:7
2020年
近年来,宽幅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地质灾害普查、地壳形变监测等方面,但对流层相位延迟影响极大限制了大范围、缓慢构造形变监测的精度。以覆盖地形起伏强烈的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两类宽幅InSAR时间序列为例,分析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InSAR通用型大气改正在线服务(generic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nline service for InSAR,GACOS)、地形相关线性模型这3类方法对大尺度对流层延迟的改正效果。结果表明,经GACOS改正后的Envisat ASAR与Sentinel-1宽幅InSAR干涉图序列的相位标准差均值削减量分别可达68.1%和54.5%,整体优于ECMWF和地形相关线性改正方法,能够为国内外InSAR用户开展宽幅InSAR大范围地质灾害监测等应用提供关键可靠的支持。
李鹏高梦瑶李振洪王厚杰
关键词:INSAR对流层延迟阿尔金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现代沉积物样品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的残留信号——对年轻古地震事件测年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阿尔金断裂中段车尔臣河—清水河沿线发育新鲜的地震地表破裂,据推测可能由千年以来的强震事件所致。然而,由于目前缺乏可有效应用于ka时间尺度的第四纪测年方法,建立该地区历史时期古地震事件的精确时间序列十分困难。文中在该断裂带采集分选好、中、差3种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断塞塘沉积样品,探讨了基于钾长石红外激发后红外释光(post-IR IRSL)方法测定年轻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通过"积分区间-激发温度坪"实验,确认了在首步IR激发温度为110℃时,post-IR IRSL170信号在ka时间尺度上不受异常衰减影响。采用粗颗粒2mm小测片技术,利用最小年龄模型和有限混合模型,可有效识别出断塞塘沉积物中post-IR IRSL170信号晒退彻底的钾长石颗粒。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得到的post-IR IRSL170信号的非光敏残留剂量为0. 6~0. 8Gy,如通过合理的方法扣除其影响,post-IR IRSL170技术将有望用于数百a至ka时间尺度的古地震事件测年。
覃金堂陈杰李涛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古地震钾长石释光测年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三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
刘亢李海兵王长在姚生海龚正肖根如张辉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地壳增厚

相关作者

李海兵
作品数:311被引量:5,266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龙门山 青藏高原 隆升 汶川地震 古地磁
郭召杰
作品数:199被引量:2,993H指数:3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南缘 天山北缘 柴达木盆地 晚新生代 中新生代
徐锡伟
作品数:385被引量:6,145H指数:5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汶川地震 M 地震地表破裂带 滑坡
张志诚
作品数:124被引量:1,65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特征 天山北缘 中新生代 阿尔金断裂带
刘永江
作品数:159被引量:1,784H指数:2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阿尔金断裂 韧性剪切带 柴达木盆地 年代学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