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篇“ 降血压治疗“的相关文章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5年
探讨研究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72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执行均匀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脱水等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降血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发现研究组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下,研究组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SF—36评分呈上升趋势,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在接诊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时,通过应用降血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况,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预后较好,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淑杰
关键词:脑血栓降血压治疗神经功能预后复发率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分析
2024年
论证降血压药物处置手段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群体的作用价值。方法 2021年8月-2023年5月,将8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两组,各44例,参照组常规处置,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降血压药物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群体推进降血压药物处置,效能良好,值得推广。
李慧
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NIHSS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降血压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观察组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降血压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SBP)(126.69±8.41)mmHg、舒张压(DBP)(82.06±4.79)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4、4.501,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复发率(2.38%vs 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采用降血压治疗能够血压水平,并不会增加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利于防止高血压对机体造成的危害。
陈晓祥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血压水平复发率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应用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降血压治疗的应用对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治疗恢复效果的影响,结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降血压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95.12%>80.49%(χ^(2)=4.100)以及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75.11±7.43)分>(67.32±8.33)分,t=4.46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44%<19.51%,χ^(2)=4.493)以及治疗后的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86±1.95)分<(17.62±2.34)分,t=5.394]、收缩压(SBP)水平[(130.43±12.63)mmHg<(139.75±12.52)mmHg,t=3.356]、舒张压(DBP)水平[(86.37±8.74)mmHg<(91.58±9.31)mmHg,t=2.612]以及血细胞比容水平[(46.03±3.25)%<(139.75±12.52)%,t=6.168]和红细胞沉率水平[(17.25±2.08)mm/h<(24.38±3.37)mm/h,t=11.52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降血压治疗方法,可以减少高血压的负面影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刘晨阳李金燕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对其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6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甘露醇在入院1 h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65 mm Hg(1 mm Hg=0.133 kPa)内,观察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或其他压药在入院1 h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 Hg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后的血肿量、收缩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入院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肿量(6.03±2.11)ml少于对照组的(7.33±2.23)ml,收缩压(138.45±9.48)mm Hg、NIHSS评分(11.22±2.35)分低于对照组的(155.64±10.20)mm Hg、(12.35±2.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血肿扩大,低收缩压,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徐楠孙佳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降血压血肿扩大
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早期缓和降血压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血肿量、水肿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收缩压,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ADL评分、血肿量、水肿量、疼痛VAS评分、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NIHSS、GC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24 h时的血肿量、水肿量、疼痛VAS评分、收缩压均少于/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能尽快低收缩压,控制水肿量和血肿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缓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杜永强彭胜林陈方云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血肿生活自理能力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评估两组入院第14天及第6个月时的死亡/残疾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以及2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1周内晨间血压有无区别。结果入院第14天时两组死亡/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373,P<0.05);14 d内NIHS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第6个月时观察组死亡/残疾率低于对照组(χ^(2)=7.566,P<0.05);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718,P<0.05)。入院第3、4、5、6、7天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3.401、-5.752、-10.852、-10.671、-2.625、-4.403、-10.320、-10.466、-11.613,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恰当合理治疗安全有效,不会加重病情。
李又佳罗宋宝丁琼梁玉婵莫俊宁黄燕周伟坤陈莹吴振梅
关键词:脑梗死前循环降血压治疗随机对照研究
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在开始治疗后的2 h将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60~180 mmHg),观察组采用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在开始治疗后的2 h内将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Hg),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14 d NIHSS评分及血肿量,治疗后3 d CBV、CBF、MTT、TTP,治疗前、后14 d MRS评分。结果:治疗24 h及治疗14 d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低,治疗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增多,治疗14 d两组血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同一区域CBV、CB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区域M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P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同一区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 MRS评分较治疗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血压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可有效减少出血部位周围血肿,未引起脑血流灌注进一步低,低了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刘文浩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CBVCBFMTTTTP
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脑血栓内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7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24 h之内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行90 d随访,采用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探究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90 d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0.12±1.25)mmHg、(138.28±2.88)mmHg,均低于对照组(t=21.531、16.887,P<0.05);观察组治疗90 d后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08±1.12)分、(62.62±1.15)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9、0.178,P>0.05)。结论脑血栓内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产生影响。
屠明锋于佳卫
关键词: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生活质量神经功能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应用与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的应用与观察。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6月10日至2018年5月12日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降血压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降血压治疗。比较常规治疗组、降血压治疗组疗效;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控制水平、舒张压控制情况以及SF-36量表分数值;不良反应。结果降血压治疗组疗效、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收缩压控制水平、舒张压控制情况以及SF-36量表分数值相比较常规治疗组更好,P<0.05。降血压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上降血压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效果理想。
苏宁
关键词:脑血栓形成舒张压收缩压

相关作者

谢才兰
作品数:58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脑出血 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高血压 脑出血
朱芳芳
作品数:8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降血压治疗 干预性研究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 脑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殷小平
作品数:105被引量:583H指数:1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脑水肿 经颅多普勒 神经保护作用 脑淀粉样血管病
王敦敬
作品数:39被引量:260H指数:8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硬化 发病机制 MS 脱髓鞘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张苏明
作品数:646被引量:3,858H指数:3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出血 脑缺血 脑梗死 胚胎干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