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8篇“ 院内获得性“的相关文章
- 体外心肺复苏患者在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ECPR患者83例,根据是否从体液中培养出明确的微生物将患者分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组(HAI组,n=35)和非院内获得性感染组(nHAI组,n=48),比较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用逐步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3例ECPR患者HAI发生率为42.2%,秩和检验显示,HAI组ECMO置管时间[min:30.0(22.5,40.0)vs.23.5(16.5,30.0)]、总住院时间[d:15.0(10.5,25.5)vs.9.5(4.0,19.3)]、ICU住院时间[d:13.0(9.0,21.5)vs.7.0(3.8,13.0)]、ECMO支持时间[d:6.0(5.1,7.9)vs.5.0(3.2,6.7)]和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时间[d:11.0(7.0,13.0)vs.5.0(3.0,9.0)]均长于nHAI组(均P<0.05);卡方检验显示,HAI组28 d病死率(60.0%vs.37.5%,P=0.043)、气管切开率(25.7%vs.4.2%,P=0.011)均大于nHAI组;多因素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V≥7 d与HAI独立相关(OR=5.016,95%CI 1.659~15.168,P=0.004)。结论ECPR患者ECMO支持过程中发生HAI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HAI发生与IMV≥7 d独立相关。
- 周浩丁涛时育彤张忠满朱轶陈旭锋李伟
-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感染有创机械通气
- CKD5期Braden评分高风险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效果验证
- 2024年
- 临床运用SKIN框架集束化护理方案,评价其对CKD5期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HAPI)发生率和医疗资源消耗的影响。方法 前期研究针对于CKD5期患者,形成了SKIN框架下HAPI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本研究在临床运用该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SKIN框架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前(2019年1月~2022年4月)和实施后(2022年5月~2024年4月),CKD5期患者HAPI发生率以及对Braden评分高风险人群临床压力性损伤治疗费用和护理时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CKD5期患者HAPI发生率(0.12%)明显低于干预前(0.7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94.72元/人)Braden评分高风险人群HAPI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干预前(465.93元/人),干预后(3.83h/人)HAPI临床护理时间明显低于干预前(6.11h/人)。结论 SKIN框架下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降低Braden评分高风险CKD5期患者HAPI发生率,降低治疗费用和护理时间成本。
- 张丽唐玮李欢胡晓瑜张春梅
- 超声评价院内获得性深静脉血栓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院内获得性深静脉血栓(HA-DVT)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入院接受治疗的846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首次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A-DVT组(n=402)和非HA-DVT组(n=444),再将HA-DVT组患者按不同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组(n=212)、亚急性期组(n=130)、慢性期组(n=60)。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检查特征分析HA-DVT的超声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21年本院住院总例数为307340例,HA-DVT年发病率为0.13%(402/307340)。HA-DVT组患者年龄≥65岁,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外科、五官科、妇科入住率,手术率,周围型血栓发生率,血栓再通率,肿瘤发生率,未继发肺血栓栓塞(PTE)发生率均高于非HA-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6例下肢DVT中左侧多于右侧,单侧多于双侧。HA-DVT组患者中,双侧下肢DVT发生率高于单侧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VT组患者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其血栓宽度最大(P﹤0.05)。继发PTE患者的DVT血栓宽度为6.70(5.00,8.35)mm,高于未继发PTE的4.60(3.80,5.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外科、五官科、妇科均为HA-DVT的高发科室,高龄(≥65岁)、外科手术、患有肿瘤均是发生HA-DVT的高危因素,当患者处于急性期且DVT血栓宽度≥6.70 mm时继发PTE的发生率较高,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HA-DVT诊断依据,并对HA�DVT的治疗进行效果评价。
- 毕瀚文刘真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超声
- 阿片类镇痛药与成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因高发生率、高死亡率被认为是新的“全球健康问题”。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是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
- 皮明婧
- 关键词:阿片类镇痛药急性肾损伤成人吗啡哌替啶
-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可能导致老年消化道穿孔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86例纳入研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6例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42例,发生率为22.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微创手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吸烟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史、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鼻胃管是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术前积极纠正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改善肺功能、早期下床活动,可能会降低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张良锋
- 关键词: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
- 决策树模型对急诊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模型,为急诊护士快速识别压力性损伤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7月—12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留观治疗的1026例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是否失禁、活动能力、水肿程度、体温、白蛋白值、SpO_(2)值、Braden评分值8个维度的资料,跟踪患者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通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确定维度指标的权重系数,运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对赋值后的各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分析。结果 通过决策树分析筛选出3类急诊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按照风险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活动能力4级(完全不能独立)、有大/小便失禁、年龄>80岁且水肿二级及以上。结论 急诊护士可通过依次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失禁情况、年龄及水肿程度快速地识别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
- 杨亚平王静孙颖周丽华张敏兰
- 关键词:决策树急诊风险预警
- 院内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构成分析
- 研究目的:明确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VTE)的临床特征,筛选出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以指导临床医师决策。研究方法:回顾性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赵明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医院获得性
- 文献传递
- 两起带状疱疹引起的医务人员院内获得性水痘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带状疱疹引起医务人员院内获得性水痘的原因。方法2020年和2021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发生了两起无关联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医院内传播,3名护士在接触带状疱疹患者14~17d后出现水痘。医院感染控制组对两起VZV传播事件进行了问卷调查、紧急血清IgG检测,并对每一起VZV传播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起院内VZV传播事件共有32名患者和121名医院员工发生暴露,8名员工暂停工作、居家隔离,工时损失共118个工作日,每起事件都耗费了2个工作日进行调查,紧急VZV IgG检测总花费为人民币2760元,工作日占用了感染免疫实验室进行其他常规检测的工时共16h。结论医护人员对带状疱疹的误诊和对带状疱疹的传染性缺乏认识可能是造成两起VZV院内传播的原因,且代价较大。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医院内防控带状疱疹引起VZV传播需要详细且持续更新的医院感染防控指引、对带状疱疹患者的准确识别、正确的隔离防控措施,以及对易感员工、患者的保护。
- 邢凡凡王雪肖花蕊孙林琳叶海燕邓超文刘洁玲卢开林
- 关键词: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
- 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24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42例脑梗死患者中出现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21例(8.68%);住院时间≥10d、发热、瘫痪、贫血、大小便失禁、空腹血糖>6.1mmol/L是脑梗死患者出现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营养支持、使用预防性敷料是脑梗死患者出现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且OR≥1)。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临床需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
- 宋玉华
- 关键词:脑梗死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相关作者
- 周建英

- 作品数:574被引量:4,631H指数:2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哮喘 预后 耐药性
- 孙铁英

- 作品数:305被引量:2,95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文献复习 肺炎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曹彬

- 作品数:343被引量:4,608H指数:3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道感染 肺炎 肺部感染 肺炎支原体
- 俞康龙

- 作品数:30被引量:33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ICU 重症监护病房 并发症 肾移植术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欧雪梅

- 作品数:35被引量:3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院内获得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黏液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