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6 篇“ 随访结果 “的相关文章
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的中期随访 结果 2024年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堵造成的传导阻滞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与金属封堵器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胸骨下段小切口VSD封堵术的中期随访 结果 ,并分析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1日至11月7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VSD封堵术的27例患者术后3年内的随访 资料,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发生心电图及瓣膜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别有12例和15例患者采用金属封堵器和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进行VSD封堵,患者随访 期间均存活,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较大残余分流、封堵器过快吸收、明显瓣膜反流等严重并发症。金属封堵器组与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组术后1、2、3年的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SD封堵器大小是影响术后2、3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封堵器大小与缺损大小的差值是影响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小型VSD封堵中的中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并具有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相同的术后效果。 龚雪阳 杨一峰 赵天力 胡世军 张伟志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瓣膜反流 2q13微缺失胎儿超声表现及出生后随访 结果 2024年 目的分析2q13微缺失胎儿超声表现及生后随访 结果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膜腔穿刺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分析确诊的23例2q13微缺失胎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这些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宫内超声表现、产前诊断结果 及生后随访 结果 。结果 (1)23例2q13微缺失病例产前诊断指征分别为7例(30.4%)血清学筛查高风险,6例(26.1%)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2例(8.7%)胎儿心脏畸形,2例(8.7%)孕母高龄,2例(8.7%)胎儿脉络丛囊肿(其中1例同时合并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例(4.3%)胎儿鼻骨部分融合欠佳,1例(4.3%)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1例(4.3%)胎儿梗阻性多囊肾,1例(4.3%)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例(4.3%)胎儿生长受限。(2)胎儿宫内超声表现:6例(26.1%)NT增厚,4例(17.4%)胎儿生长受限,2例(8.7%)心脏畸形,2例(8.7%)脉络丛囊肿,1例(4.3%)羊水过少,1例(4.3%)鼻骨部分融合欠佳,1例(4.3%)长骨偏短,1例(4.3%)羊水多伴腹围大,1例(4.3%)腹围大、长骨短、脑室室管膜下囊肿,1例(4.3%)梗阻性多囊肾;余6例(26.1%)未见异常超声表现。(3)产前诊断结果 及溯源: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余19例未见异常。羊水SNP-array结果 提示缺失范围为104~1745 kb。10例行亲本验证,证实4例遗传自母亲,5例遗传自父亲,1例新发变异。(4)妊娠结局及随访 :4例(17.4%)引产终止妊娠,19例(82.6%)活产分娩。19例活产儿均进行电话及儿童保健随访 ,中位随访 年龄为3岁(9~58.8月龄),除2例出生后未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余17例存活新生儿均进行筛查且未见异常。5例随访 发现生长发育异常:1例1岁6月龄轻度语言发育迟缓,1例3岁26日龄轻度语言发育迟缓,1例1岁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1例3岁散光,1例2岁6月龄双眼屈光不正;余14例婴幼� 何淑凤 崔玉 杨岚 刘俊 赵丽 赵馨 邱婷 施楠关键词:产前诊断 随访研究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10年随访 结果 2024年 目的:观察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mLP)即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10年随访 结果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mLP且完成10年以上随访 、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33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患者行mLP,13例患者行mLP联合颈前路固定融合术(11例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固定融合术,2例患者行颈前路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术),3例患者行mLP联合后方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术前及末次随访 时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颈痛程度及颈痛对颈椎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ROM)及C2-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 120~167个月,平均随访 时间(134.6±11.4)个月。末次随访 时患者m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而NDI及疼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 时14例患者(42.4%)仍存在轴性症状,但程度较轻,且无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且均未进行二次手术。接受mLP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联合固定术式,末次随访 时颈椎ROM及颈椎过伸位、过屈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而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治疗颈椎OPLL术后10年在临床功能改善、颈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仍较高。 吴昊森 周非非 陈欣 陈欣 陈欣 王少波 张凤山关键词: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长期随访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患者手术治疗后长期随访 结果 分析 2024年 并对术后复发病例的远期随访 资料进行统计。方法 选择内异症病人80例,随机分成2组40例,各40例。结果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术并发症。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和性激素的变化,以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焦虑抑郁症状减轻,生存品质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FSH、E2水平下降, LH水平增高,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复发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减少其在长时间的追踪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同时还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质,增强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 王艳艳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长期随访 用药依从性 长期随访 MRI术前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 结果 的影响 2024年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 结果 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 结果 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再根据T1ρ值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将T1ρ值<45 ms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设为A组(n=73),T1ρ值≥45 ms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设为B组(n=81)。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T1ρ值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 与结论:①154例患者中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Ⅰ型36例,Ⅱ型37例,Ⅲ型40例,Ⅳ型41例,4个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154例患者治疗后局部肿胀7例(4.6%),疼痛加重3例(2.0%),创口感染5例(3.3%),软骨愈合不良2例(1.3%);③A、B组治疗后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B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比A组总有效率(85%)高(P<0.05);④年龄(OR=1.589,95%CI:0.305-1.252,P=0.036)、白细胞介素6(OR=1.737,95%CI:0.974-5.254,P=0.049)、白细胞介素8(OR=1.385,95%CI:1.066-4.355,P=0.034)、C-反应蛋白(OR=1.957,95%CI:1.323-2.178,P=0.035)、转化生长� 刘洪达 闫荣亮 高岩 陈江华 曲平艳 王磊 彭义 曹立海 杜晓健 曲家富关键词:微骨折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 随访 新疆某健康体检机构重要异常结果 分析与随访 结果 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新疆某健康体检机构重要异常结果 人群分布特征及随访 结果 。方法选取2022年在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5045例,检出4665例有重要异常结果 的受检者,制定重要异常结果 A类B类随访 规则,进行电话通知及1月、6月随访 ,使用随访 信息系统进行提醒及表单记录。结果 4665例重要异常结果 受检者中A类重要异常结果 447例(9.58%),B类4218例(90.42%);男性2815例(60.34%)、女性1850例(39.66%),男性高于女性(P<0.05);年龄与重要异常结果 存在相关性(P<0.05);41~50岁(1114例)、51~60岁(1211例)这两个年龄段重要段异常结果 人数占比高。有效通知4457例(95.54%),通知后有效随访 4397例(98.65%),失访60例(1.35%);电话随访 后就诊2118例(48.17%),未就诊2279例(51.83%);未就诊男性1562(58.57%)高于女性717(41.45%),性别与是否就诊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后非肿瘤性疾病1194例(56.40%),恶性肿瘤性疾病97例(4.5%),未明确827例(39.1%)。结论重要异常结果 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重要异常结果 发生率增高。随访 路径实施中通知及随访 成功率还应提高。受检者对重要异常结果 指标理解不够及重视程度不高(60.44%),未按随访 建议进行及时就诊,需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其健康意识,督促其重视及时治疗,对提高疾病“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有重要意义。 韩雷 渠林楠 江艳 伊力达尔·阿布迪外力 席晓玲关键词:健康体检 内外科杂交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长期随访 结果 2024年 目的探索经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胸腔镜下心外膜射频消融联合心内膜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有效性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房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完成5年随访 ,评估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治疗成功率及患者预后。结果 21例房颤患者接受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手术,其间部分复发患者经再次抗心律失常治疗后部分恢复窦性心律。随访 至5年,共有3例死亡,1例失访,11例维持窦性心律,总治疗有效率为64.7%(11/17)。随访 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4例患者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死亡、脑卒中均发生在术后2年内,术后3~5年新增2例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结论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术治疗房颤,长期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此术式应用于房颤治疗的前景良好。 张庆勇 赵金龙 薛超 张源欣 吕家顺 付亮 励峰 胡振雷 孔祥萌关键词: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杂交手术 长期预后 右心耳触发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 结果 2024年 目的探究右心耳(RAA)触发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消融后随访 结果 。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先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根据是否有RAA触发灶将患者分为RAA触发灶组与非RAA触发灶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心房内径(LAD)、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及随访 时间作为协变量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匹配后分析两组的基线特征及术中参数差异。结果 PSM后,RAA触发灶组与非RAA触发灶组各有22例患者,其中RAA触发灶组年龄(58.3±8.5)岁,年龄范围34~69岁,男14例;非RAA触发灶组年龄(59.4±7.8)岁,年龄范围45~73岁,男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房颤类型及房颤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RAA触发灶组相比较,RAA触发灶组的右心房容积(RAV)显著增大[82.10(68.30,94.39)ml对66.09(50.72,81.04)ml,P=0.035],房颤周长显著缩短[(137.3±1.6)ms对(178.7±4.4)ms,P<0.001],且总体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90.00(172.50,237.50)min对170.00(150.00,180.00)min,P=0.003]。中位随访 14.00(10.75,15.2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8%(4/22)对4.55%(1/22),P=0.342]。结论RAA触发灶房颤患者RAV相对较大、房颤周长显著缩短,且手术时间延长,但预后与非RAA触发灶患者相似。 沈寿美 薄丹 董艳 陈求实 蒋莉 何源 陈明龙 曹克将 张凤祥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右心耳 复发 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及随访 结果 的影响 2024年 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nfants at high risk of cerebral palsy,IHRCP)运动功能、随访 结果 的应用。方法 收治我院的40例IHRCP,从2023年1月开始,2023年9月结束,以随机数字表法A组与B组,分别采用早期家庭康复干预、早期综合干预。随访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运动功能、随访 结果 。结果 A组治疗3、6个月后FMFM、GMFM评分较B组高(P<0.05);A组治疗3、6个月后GDDS评分较B组高(P<0.05);A组纠正胎龄后12月左右随访 时发现,GDD、cP、AsD/IHRAsD人数较B组减少(P<0.05)。结论 实施早期家庭康复干预针对IHRCP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不良预后。 陈春燕关键词:脑瘫高危儿 马尾综合征患者术后长期随访 结果 :量表评估及预测模型构建 王秋实
相关作者
裴福兴 作品数:1,401 被引量:7,677 H指数:3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颜红兵 作品数:372 被引量:2,531 H指数:23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冯文哲 作品数:134 被引量:103 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随访结果 肩关节 关节镜治疗 胡盛寿 作品数:917 被引量:14,456 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科治疗 心脏移植 心脏外科手术 冠心病 柳海峰 作品数:205 被引量:480 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肩关节 LATARJET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