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8篇“ 隐结构模型“的相关文章
-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方药规律
- 2025年
- 背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深入挖掘及总结“药-方-证”规律,有利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策略的优化。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1990-01-01/2024-08-15。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导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及证型,使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使用频率≥4%的高频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缺血性脑卒中的用药规律及推测中医证型。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文献231篇,涉及中药203味,累计使用频次2524次;②高频中药有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赤芍、红花、水蛭、桃仁、半夏等,药性主要为温、寒、平性,药味以苦、甘、辛味为主,药物主要归肝、脾、心经,功效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较高;③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7个隐变量、1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19个核心方剂,推测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④关联规则分析共筛选出29条强关联规则,其中2项关联规则2条,3项关联规则27条,支持度最高为当归-川芎,置信度最高为当归+甘草-川芎。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是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本,风、痰、瘀、火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则以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为主,结合“痰热”“气滞”“阴虚”“肝火”等病理因素,辅以清热化痰、行气通滞、滋养肝肾、清肝泻火等治法。
- 平兴枫黄宗轩李凯谢广敏吕军影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隐结构模型关联规则方药规律
-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础证候特征
- 2025年
- 目的: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常见基础证候分布及特征,为辨证规范及证候疗效评价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MAFLD证候相关文献;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Latern 5.0软件,基于LTM-EAST算法,构建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①纳入MAFLD证候相关文献203篇,涉及基础证候16个,证素16个,症状85个;②频率≥10%且累计构成比≥75%的基础证候有:痰湿证、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血瘀证;③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32条,推断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等4个基础证候;④对频次≥5%的症状进行隐结构分析,得到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进行综合聚类得到5个综合聚类模型,推断出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湿(痰)热证等5个基础证候。综合上述方法,最终得出4个常见基础证候。结论:MAFLD常见基础证候有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证属虚实夹杂。
- 王叶何佳郑佳连闵冬雨卢秉久
- 关键词:关联规则隐结构模型
-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和隐结构模型探讨古籍中银屑病的方药规律
- 2025年
-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和隐结构模型探讨《中华医典》中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及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系统检索《中华医典》,筛选治疗银屑病的内服方药。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分析。通过RStudio及Lantern 5.0,对银屑病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挖掘与隐结构模型分析,总结古籍中银屑病的方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中药处方99首,涉及中药197味,累计频次915次。频次>10的中药有防风、苦参、当归、甘草、羌活、蒺藜、荆芥、白芷、黄芩、川芎等,功效主要为解表、清热、平肝息风及祛风湿,性偏温、寒、平,味偏辛、苦、甘,侧重于肝、肺、脾、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6个强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是荆芥-防风、白芷-当归、白芷-防风,置信度最高的是川芎、荆芥-甘草。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5个隐变量、10个隐类,以方测证推断古籍中银屑病证型包括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风湿证和热毒证5个主要证型。结论银屑病与肝、肺、脾胃失调密切相关,从血分立法,核心病机为热、瘀、燥,与风、痰、虚相关,治以清热凉血、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法,随证配合祛风除湿、益气固表法。
- 陈晓徐皓玮蔡淑娴廖泳欣闫玉红
- 关键词:银屑病用药规律辨证分型
-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方药规律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分别采用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3%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284篇,涉及中药155味,累计频次2897次。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川芎、甘草、当归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偏甘、苦、辛;药性偏温、平;主归心、肝、脾、肺经。常用方剂有补阳还五汤、保元汤、血府逐瘀汤等。隐结构分析共获得13个隐变量、28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8个核心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取26条强关联规则,其中16条2项强关联规则,包括桃仁→红花、白术→茯苓等;10条3项强关联规则,包括黄芪+桃仁→红花、甘草+黄芪→川芎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饮、水停、气滞为标,临床治疗以益气补虚、活血化瘀为核心,随证辅以温阳通里、利水化痰、理气散结之法。
- 卢健峰张铭杰张艺琳王澳龙卫靖靖郝鹏乐乔利杰朱明军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关联规则用药规律
-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分布
- 2024年
-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表分析该人群的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41例医案,以187个显变量为基础构建隐结构模型,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共得到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肝、肾、脾;证候分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其中实证包括肝火炽盛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兼湿热证、痰湿困脾证;虚实夹杂证包括肝肾阴虚兼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及证候要素辨证量表丰富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证候研究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 谢艳丽王栩范诗宇樊颖李宏伟衣佳乐张智龙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隐结构模型证候分布肾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
- 基于关联规则和隐结构模型的白癜风古今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挖掘分析古今中医药治疗白癜风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方法:查阅古籍及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筛选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期间有关白癜风治疗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软件对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隐结构模型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方剂129首,中药286味,总使用频数1316。古方以防风、附子、苦参等中药的使用频数较高;用药多属解表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等;药性多温、平、寒,药味多辛、苦、甘,主要入肝经、脾经、肺经;共挖掘高频中药的潜在药物组合19组;隐结构分析得到6个隐类,结合中医知识推论得到3个核心方剂;获得5个聚类方;共提取8个公因子。今方以当归、补骨脂、刺蒺藜等中药的使用频数较高;用药多属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药性温、平、寒,药味甘、辛、苦,主要入肝经、脾经、肺经;共挖掘高频中药的潜在药物组合22组;隐结构分析得到10个隐类,结合中医知识推论得到5个核心方剂;获得5个聚类方;共提取9个公因子。结论:古代医家认为白癜风患病多为虫毒、风邪、湿邪,治疗以攻毒杀虫、祛风通络、健脾益肺、调气和血为主;当代医家认为白癜风患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以补肾益肺、健脾益胃、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为主。
- 田敏安丽凤苏旭黄敬文崔秀秀葛诗慧张欣凌爽汪金宇杨柳薛慧
- 关键词:白癜风古今关联规则隐结构模型用药规律
- 基于关联规则及隐结构模型分析的急性胰腺炎证素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及隐结构模型分析探究急性胰腺炎(AP)常见证型、基础证候及症状,为临床诊治提供规范辨证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3月1日涉及AP患者证型的相关文献。采用SPSS 2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AP基础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AP患者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纳入AP证型相关文献271篇,涉及证型31个、症状136个、证素29个。对频次>5次的17个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5条强关联规则,按置信度从大到小分别是湿热证、胃实热证、瘀毒阻滞证、热毒炽盛证、湿邪困脾证。对频次≥3次的60个症状进行隐结构模型分析获得10个隐变量、20个隐类;根据隐变量的关联强度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瘀血内阻证、热结腑实证等4种证候模型。结论:关联规则分析及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P患者以实证为主,兼有虚证,常见证候要素为热、湿、血瘀、毒、津亏等,常见病位为脾、胃、肝、肠、胆等,常见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瘀血内阻证、热结腑实证。
- 董绮胡仕祥杨冰倩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关联规则隐结构模型证候证素辨证
-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以隐结构模型为依据,探讨名老中医医案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建立近30年来名老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并利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以人工方式对挖掘结果进行模型诠释和深入探讨。结果:纳入373篇文献;通过建立包含症状、舌象、脉象等119个显变量的隐结构模型,最终获得了21个隐变量、44个隐类和6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证候要素与病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位是脾、胃、肾、大肠、肝;病性有实、热、虚;病理因素有阳虚、血瘀、热毒、气虚、湿盛、气滞、湿热;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瘀阻肠络、热毒炽盛、脾虚湿蕴、肝郁脾虚、大肠湿热。
- 刘莉莎赵苗贺俊赵海峰何德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隐结构模型中医证候辨证规律证素
- 基于隐结构模型分析探讨无先兆性偏头痛人群的中医证候特点
- 目的:目前关于无先兆性偏头痛证候的临床研究并不完善,故本次研究运用隐结构模型探索无先兆性偏头痛人群的证候特点,也为临床其他疾病证候分类提供不同的方法。方法: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3年12月1日此时间段就诊于长春...
- 王希元
- 关键词:聚类分析隐结构模型证候证候要素
-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使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采集量表》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临床数据库。结合频次分析和专家意见筛选四诊信息构建隐结构模型。结果共收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702例,筛选得到高频四诊症状40个,隐结构模型分析得到18个隐变量,模型贝叶斯信息准则评分为-17604.38。对模型中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发现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肝、肾等,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气滞、痰浊、血瘀等,归纳其证型主要有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5类,并提示各证型与四诊信息间的互信息及信息覆盖度。结论隐结构模型分析可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分类提供一定的定性定量依据。
- 肖欣昂李洁韵夏雨墨许朝霞林洁琪王忆勤
-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病隐结构模型证候特征
相关作者
- 李建生

- 作品数:1,335被引量:7,680H指数:41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龄大鼠 证候 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 张连文

- 作品数:35被引量:37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香港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隐结构模型 中医证候 证候 中医 证候要素
- 陈丽平

- 作品数:46被引量:28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阳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名老中医 数据挖掘 医案 隐结构模型 关联规则
- 袁世宏

- 作品数:45被引量:50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山西职工医学院
- 研究主题:证候 隐结构模型 中医 辨证 聚类分析
- 卞华

- 作品数:158被引量:60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阳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硬化病 硬皮病 成纤维细胞 益气 通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