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5篇“ 障碍度“的相关文章
- 洞庭湖区县域经济韧性时空演变及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经济韧性是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等对洞庭湖区县域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县域经济韧性呈现上升趋势;经济韧性空间分异明显,由东南高、西北低转向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特征;经济韧性空间分布相似,空间集聚性增强;各县域经济韧性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
- 戴慧芳
-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洞庭湖区
- 粮食安全韧性评价:体系构建、发展差异及障碍度分析
- 2025年
- 粮食安全韧性反映粮食产业链对风险和冲击的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和变革能力,是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的重要体现。从产业链韧性视角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考察测算各省(区、市)粮食安全系统韧性水平和粮食产销区区域差异及障碍度。研究发现:我国粮食安全韧性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有7个省份达到高韧性水平;粮食安全韧性的功能区间差异及省域差异均在扩大,应以省域为基本单元制定相应的政策;抵抗能力和变革能力不足是制约粮食安全韧性的主要障碍,具体体现在人多地少矛盾、农村空心化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未来应针对不同区域和省际采取差异化的策略,结合各省实际粮食贡献研究制定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区域政策应更关注粮食产销平衡区;不同功能区应围绕自身面临的主要障碍补齐短板;稳粮价、提单产和绿色发展仍是未来政策关注的着力点。
- 郭耀辉谢蕾杜兴端
- 关键词:泰尔指数障碍度
-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及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基于2014—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六大行政地理区域入手,利用CRITIC权重法、莫兰指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农业经济条件、农业产业效益、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投入5个维度的综合权重及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中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东北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均值,且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大,分布不均衡。②多数省份在空间上处于高高区和低低区,跃迁现象不明显,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对周围的辐射带动强烈,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则趋于稳定态势。③从障碍因子来看,大部分地区准则层的障碍因子为农业经济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而指标层中的农业科研人数一直是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障碍。虽然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协调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二是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链条;三是加大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效率。
- 胡旭樊帆
- 关键词:障碍度
- 六盘山脱贫地区乡村韧性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及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增强乡村韧性对于脱贫地区逐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该文使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0-2021年六盘山脱贫地区乡村韧性及其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识别主要障碍因子,并提出一种基于障碍度模型更加精细化的乡村类型分区方法,填补了当前乡村韧性中关于障碍因素空间异质性分析的不足。主要结论:①乡村综合韧性及各子系统韧性水平在2000-2021年均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逐渐凸显。②乡村韧性耦合度保持较高水平,协调度则由中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稳步转变。③影响乡村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等;生产和生态子系统的障碍度不断减弱,生活子系统的障碍度逐渐增强。④乡村韧性障碍类型分区主要有生产障碍型、生活障碍型、生态障碍型、多元障碍复合型4类。六盘山脱贫地区乡村及各子系统韧性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后续阶段,需要关注乡村三生功能的协调发展。
- 陈宇轩施琳娜文琦
- 县域高质量就业水平测度及障碍度诊断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 2025年
- 以2020年陕西省107个县域(县、区)为评价单位,分别从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护和就业状况四个维度25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县域高质量就业水平得分,运用ArcGIS软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应用障碍度诊断模型从四个维度诊断其障碍度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县域就业水平空间差异显著;(2)陕西省县域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咸阳市等中部地区,低—低区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和安康市等南部地区;(3)从障碍度诊断模型来看,排名前5的障碍因子分别是外地户口与本地户口人数比、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覆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失业保险覆盖率,各分类指标的障碍度排列依次为: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护、就业状况。建议陕西省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进而带动就业;重点关注就业质量低—低集聚区;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就业质量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 卢东宁卢东宁周鹏
-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环境
- 城市韧性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 2025年
- 基于2013—2022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生态、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critic算法进行赋权,结合综合指数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程度进行测算,并探究其阻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大于城市韧性建设水平;城市韧性水平表现出皖中较高,皖北次之,皖南较低的特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腹地高,四周低的特点。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数字产业、数字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和经济韧性的建设是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 李浩然姚德利
- 关键词:数字经济
- 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和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两系统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2012—2021年中,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有地区差异的存在.石家庄市和唐山市经历了从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的稳步发展过程.其他9个城市没有达到良好协调状态,说明未来其耦合协调仍然有上升的空间.②制约河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城区人口、建成区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 王国力冯旭
-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
- 郑州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及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揭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素,对于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2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CRITIC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TOPSIS法进行测度;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探究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和相对发展态势;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制约两者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生态保护呈上升趋势,但环境治理指数偏低;②高质量发展时序发展态势良好,但绿色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偏低;③郑州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水平仍较低。在时序上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演变历程;④郑州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主要受环境压力、环境治理和创新发展三重制约,每年主要障碍因子略有差异。
- 宋瑞丽万占伟李奕璇马锐锋谷艳华
- 关键词:生态保护
- 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研究
- 2025年
- 构建青海省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估,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两者耦合协调的阻滞因素。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耦合协调水平预计在2025年达到优质协调、高水平状态;青海省面临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多重障碍,预计到2025年,生态保护将成为主要障碍,障碍主要集中在生态、就业、医疗等领域,具体障碍因素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千人口医师数、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湿地面积。
- 许静胡西武
- 关键词:生态保护民生改善
- 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与障碍度分析
- 2025年
- 为促进中部地区六省高质量发展,首先测算了中部地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而后通过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障碍度模型探讨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子系统综合评价得分在研究区间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水平也稳定上升;资源环境子系统是制约中部地区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均液化石油气用量是主要障碍因子。
- 张方程张锦宗衣依赵莹莹
相关作者
- 南灵

- 作品数:131被引量:1,121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户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意愿 结构方程模型
- 张合兵

- 作品数:195被引量:1,1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复垦 土地生态 煤矿区 粮食主产区
- 李鹏

- 作品数:347被引量:875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 降雨 淤地坝 径流
- 何刚

- 作品数:257被引量:1,02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预警装置 煤矿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 系统动力学
- 彭补拙

- 作品数:305被引量:6,212H指数:4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三角洲 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