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24篇“ 雅砻江流域“的相关文章
雅砻江流域大型滑坡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
2025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雅砻江流域,地形高程差巨大、河谷深切、山坡高陡,使得该区域成为滑坡灾害高发区。本研究选取雅砻江流域的滑坡灾害为对象,重点分析了该地区大型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制。首先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构建了滑坡基础数据库,然后总结分析了典型滑坡类型及其破坏模式;同时结合滑坡编目、 GIS空间聚类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滑坡分布规律和集中发育区,探讨滑坡与地形地貌、活动构造、地震和降雨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雅砻江流域至少发育732处大型滑坡,主要分布在中游段高山峡谷地区,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特征;同时,流域内大型滑坡分布也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500 m,坡度为20°~40°、坡向为西南、南和东南方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在400~600 m的区域。距断裂距离是影响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距断裂距离越短的地带,滑坡密度越大,在断裂1000 m范围内,滑坡受到断裂影响最强烈。中游段滑坡的形成受到多种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破坏模式主要包括拉裂-滑移型、滑移-弯曲型和倾倒型。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雅砻江流域大型滑坡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黎承球苏小婷王盈马思远高丽婵袁仁茂
关键词:雅砻江流域大型滑坡破坏模式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化运行研究
2025年
雅砻江清洁能源基地的水电、风电、光伏、抽水蓄能规划装机容量达7 800万kW,有必要开展水风光多能互补优化运行以获得最佳效益。在对水、风、光、蓄电源进行精细化模拟基础上,以水风光互补总收益最大和剩余负荷峰值最小为目标,构建水、风、光、蓄多能互补运行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提出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解,旨在为雅砻江流域多能互补优化运行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冯紫曦
关键词:梯级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
基于集合预报的雅砻江流域中长期强降水预测方法、装置
本发明涉及降水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集合预报的雅砻江流域中长期强降水预测方法、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雅砻江流域在中长期内的粗分辨率集合预报数据以及历史日降水量数据,所述中长期为10‑30天;对所述粗分辨率集合预报...
缪益平陈逸炜蹇德平朱成涛唐圣钧黄光伦成建军王大卫郑钰宋涛熊世川高进宇刘洪宇
基于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的雅砻江流域水情站网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降水时空变化将会显著影响流域出口径流过程。水情站网是获得降水真值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西南地区,因受地形、交通、通信等条件制约,现有水情站网空间代表性不足,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雅砻江流域为例,分析不同区间流域水情站网密度,基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与现有水情站网监测降水数据,分析雅砻江流域区间降水的高值区和站网分布薄弱区,得到雅砻江流域需在庆大河、霍曲、力丘河、楞古(新)—孟底沟干流左岸区域、理塘河濯桑区域、九龙河6个区域加强站网布设,以提高降水监测空间代表性。
何朝晖张波
关键词:雅砻江流域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关键技术与研究
2024年
在“双碳”战略发展目标驱动下,抽水蓄能电站开发进程加快。本文介绍了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抽水蓄能电站概况,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高岩坎拆除、宽变幅水泵水轮机、下水库抽水可靠性、水-风-光-蓄多能互补一体化运行调度、高寒高海拔下电气设备绝缘电晕、水库防渗、高寒高海拔地区TBM及电动施工设备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参考。
王继敏严登权赵丹
关键词:抽水蓄能
基于LSTM的雅砻江流域多源降水产品融合研究
2024年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的时空格局发生变化致使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多且强度加剧。区域降水作为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因受到诸如高寒山区、冻土冰川等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使得相关检测工作难以全面推进。因此本研究旨在提出一个优化多源降水精度的框架,为少资料或无资料地区的降水及水文模拟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的雅砻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和ERA5、CHIRPS及HAR 3套降水数据集,引入地形因子和降水的季节特征,利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出一套多源降水融合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输出一套1981—2017年0.25°×0.25°的栅格降水数据。【结果】最终输出的多源融合降水产品在研究时段内与实测降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由融合前的0.43提高至0.82,均方根误差从均值6.12 mm/d下降到5.45 mm/d,其平均临界成功指数、检测概率和误报率分别为0.64、0.92和0.33。基于最终输出的降水产品运用VIC水文模型分析得到研究时段内的纳什效率系数、相对误差和确定系数分别为0.80、1.39%和0.89。【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多源降水融合机器学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雅砻江流域的时空降水产品质量,并为少资料或无资料区域获取高精度降水产品并进行水文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王世宇赵胤懋李佳倩
关键词:雅砻江流域
雅砻江流域深切河谷区滑坡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例被引量:6
2024年
【研究目的】雅砻江流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林牧业基地、水电能源基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流域内的滑坡成因和分布规律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策略、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雅砻江中游深切河谷区子拖西―麻郎错河段为研究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解译、InSAR分析、结合现场调查获取滑坡基础数据;采用工程地质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典型的滑坡类型及其成因机制;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揭示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发育的优势范围。【研究结果】(1)研究区内共查明滑坡606处,其中面积104~105m^(2)的滑坡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面积103~104m^(2)和面积105~106m^(2)的滑坡数量相当,各约占总数的20%;(2)根据主控诱发因素将滑坡划分为降雨诱发型、构造控制型、开挖诱发型、河流侵蚀型和蓄水诱发型等5种主要类型;降雨和蓄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弱化效应、断裂构造对岩体结构及其力学性质的劣化效应、开挖和河流侵蚀对斜坡前缘抗滑支撑作用的解除效应等是导致滑坡形成的关键机理;(3)海拔高程2500~3500 m、坡度15°~35°、坡向NE-E和S-W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地形范围;(4)由薄层状板岩、粉砂质板岩构成的软变质岩组是滑坡发育的优势岩组,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坚硬侵入岩构成的岩浆岩组中滑坡最不发育;(5)康都断层、千杯尼玛断层、祝桑断层、唐岗断层、霍泽扎日断层和涅达断层这6条断层对滑坡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区下游麻子石断层、程章断层、然公断层、鸡打—米龙—木灰断层两侧及其交汇部位滑坡发育最为密集;(6)滑坡发育分布与河流水系距离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距河流水系0~0.5 km是滑坡发育的优势距离,宏观上滑坡沿着河谷成带状集中分布。【结论】研究成果可以为认识雅砻江深切河谷区滑坡的成因和规律,防控流域
冉涛徐如阁周洪福张景华陈浩王羽珂孙洁崔炎宗
关键词:雅砻江流域滑坡遥感解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2022年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度夏保供经验和思考
2022年四川省遭受严重旱情,省内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电力供需形式极度紧张,在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一个主体开发一条"的优势,动态利用防洪库容,优化两河口第三阶段蓄水策略,...
王大卫
关键词:梯级调度水库群
雅砻江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及径流响应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流域降水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降水径流的内在特性及变化规律,增强人类在变化环境下对流域水文气象要素演变规律的认识。通过引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R/S分析法、滑动t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解析了雅砻江流域气象站点近50 a来降水的年际趋势、突变识别和周期特征,同时以相关系数衡量了径流对降水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流域降水Hurst指数均大于0.5,其中清水河、石渠和中甸站趋势性较为显著;同时受变化环境的持续影响,流域降水在时域和频域均存在多尺度显著性周期,降水在1.0~2.5 a的小周期和4~6 a的大周期间不断振荡;且得到了流域径流对降水的强响应气象站点,其中除中甸站外,其余站点的趋势性并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非线性径流预报模型驱动因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常新雨刘斌贾毓功付智宇
关键词:水文气象要素R/S分析法雅砻江流域
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群大坝运行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
2023年
雅砻江公司高度重视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大坝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公司“十四五”及中长期大坝安全管理发展规划,持续创新大坝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确保公司各大坝安全、合规运行,为实现国家水安全战略目标贡献雅砻江力量。
聂强李啸啸
关键词:统筹管理在线监控

相关作者

董晓华
作品数:173被引量:77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SWAT模型 气候变化 降雨 雅砻江流域 三峡水库
吴世勇
作品数:67被引量:866H指数:1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水电开发 锦屏二级水电站 水电站 雅砻江流域 二滩水电站
申满斌
作品数:28被引量:176H指数:9
供职机构: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水电开发 雅砻江流域 三峡库区 水电站建设 鱼类保护
纪昌明
作品数:349被引量:3,096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研究主题:水库调度 水电站 水库 梯级水电站 优化调度
刘冀
作品数:131被引量:74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SWAT模型 水文模型 降雨 气候变化 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