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7篇“ 青年亚文化“的相关文章
-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生存样态内生逻辑及应对策略
- 2025年
- 当今中国多元文化思潮激荡,传统社会价值观念面临重大挑战,处于其中的青年呈现出别具特色的青年亚文化生存样态,较为常见的有四种:粉丝文化、犬儒文化、模因文化和御宅文化,它们既具共性又各具特性。立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视角,深刻剖析其生成逻辑,从强化思想引领、解决现实需求和培育积极心态三方面为其解惑、解困和解忧,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促进青年在文化领域的自信自强。
- 赵舒桐杜刚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 青年亚文化流行语的观察及审思
- 2025年
- 躺平、摆烂等展现青年精神状态的亚文化流行语风格相似且接续流行多年,对这一现象进行历时性思考,有助于深入探寻社会变迁背景下青年心理的时代特征。立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深度访谈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流行语接续流行之原因可提炼为三种“非常之势”,分别是非主流的话语生产、非自觉的自我和解、非传统的自我表达。整体而言,这是社会生态系统中“宏系统”与“历时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分别侧重空间与时间因素。宏系统主要产生文化方面的影响,包括精神文化(具有反常特质的亚文化接续实践)与制度文化(加速时代的结构性困境);历时系统的影响则指向社会变迁(中国式现代化之进程)。流行语之共性及其折射出的青年心理并非既有研究普遍认为的“颓丧”,而是具有戏谑夸张意味的“松弛感”,这源于当代青年自我建构的积极变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人格发展上的生动表达。文章主张以“时空双维”之视角观照亚文化、解析“真青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亚文化的研究范式。
- 李英华
- 关键词:自我建构现代人格
-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 2025年
- 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年群体创造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文化形态。青年亚文化是在现实逻辑、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的交织下产生的,并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认知与判断,加速大学生间的价值共识撕裂,阻断大学生与主流文化的沟通。为消除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青年亚文化,以社会关爱解除社会矛盾的枷锁,以“三张清单”规范资本在亚文化领域的运营,以先进技术重塑青年亚文化的生产与传播。
- 吴晶晶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表达及引导研究
- 2025年
-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以媒介技术为支撑、在与社会互动中生成的文化符号。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表达,可以探析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把握他们的思想发展规律。该文对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表达、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引导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网络流行语具有标签化与身份认同、反叛性与矛盾心态、与主流文化的互动等主要表现;并提出通过营造相对宽松又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环境,畅通对话渠道,引导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良性互动,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与丰富校园生活等途径,引导大学生生成正能量网络表达,帮助其健康成长。
- 龙波宇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矛盾心态
- 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 2025年
- 研究文化及其传播时,新媒体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从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到英国的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不断演变并在青年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同时可以看出青年亚文化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双向影响,高校要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对青年亚文化本质的认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的发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高亚南马其南
-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 数字化技术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青年亚文化广泛渗透,其生态深受技术革新影响。本文从数字化技术视角切入,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内容创作、传播模式、社群结构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促进网络青年亚文化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健康发展。
- 朱一霁
-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新媒体
- “Z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破圈之路被引量:3
- 2024年
- 出生于“Z时代”的青年群体自小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深度参与社交媒体。而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青年亚文化。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青年亚文化不断呈现从自我认同转向情感共鸣、由小众走向大众、与主流文化逐渐融合,影响着青年群体的交往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但其入侵、边缘、排异等特点又使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通过分析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与困境,提出以主流文化为引领,通过技术赋能和不断创新助推青年亚文化破圈发展的策略,促进青年亚文化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 郑春阳陈爽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主流文化
- 网络空间的青年亚文化及其治理被引量:4
- 2024年
- 网络空间的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以网络媒介为载体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新兴文化形态,具有小众性和多样性、边缘性和颠覆性、消费性和娱乐性等特征。网络空间的青年亚文化是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转型、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当代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利益诉求多元化、越来越敢于自我肯定和自我表达的必然后果。但网络空间的青年亚文化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大多属于碎片化、即时性的消费性文化,原创性的文化生产、文化精品的比例比较小;青年亚文化良莠不齐,不良亚文化的负面作用明显。我们必须立足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更加宽容的差异化对策分类治理青年亚文化,特别是建立不拘一格、广纳英才的人才体制,将蕴藏在青年群体中的亚文化创造力转化为主流文化的建设性力量。
- 孙伟平伏志强
- 关键词: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文化治理
-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土味视频”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短视频以其简短干练、适合移动休闲观看、进入门槛低等特点,成为了当下社会一种主流表达形态。在此背景下,乡村青年通过拍摄土味短视频,传播土味文化来进行自我呈现。“土味视频”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代表性产物,有着丰富的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当下的青年亚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味视频”的概念、内容、亚文化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土味视频”的传播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与走向作出预测。
- 凡晨辉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 美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美国Z世代的世代特征
- 2024年
-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美国Z世代是成长历程嵌入互联网的一代。传统的青年亚文化往往呈现出隔离于主流文化的独立性,然而互联网为Z世代提供了话语空间,使Z世代所形成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与主流文化的共融性,并深刻影响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文化传递由前喻模式向后喻模式转变。Z世代的世代特征还将如何影响其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表现和Z世代对美国还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 陈宇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相关作者
- 马中红

- 作品数:71被引量:7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青年亚文化 亚文化 新媒介 亚文化研究 文化
- 陈霖

- 作品数:42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青年亚文化 新媒介 医患关系 医患 话语权
- 胡疆锋

- 作品数:78被引量:6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研究 亚文化 图书盘点 伯明翰学派 青年亚文化
- 吕慧

-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青年亚文化 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 梁岩

- 作品数:30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外宣 青年亚文化 叙事 综艺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