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78篇“ 非小细胞肺肿瘤“的相关文章
- 老年非小细胞肺肿瘤患者输血现状的调查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调查老年非小细胞肺肿瘤(NSCLC)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临床输血情况,探讨老年NSCLC患者的输血现状及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收集232例老年NSCLC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50例,根据《AJCC肿瘤分期手册》标准对老年NSCLC患者进行分期(其中Ⅰ期87例、Ⅱ期45例、Ⅲ期71例、Ⅳ期29例),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常规结果及输血情况。结果:老年NSCLC患者的输血比例远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随着老年NSCLC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贫血的发生率在增加,但输血的比例没有随之增加;老年NSCLC患者的输血以红细胞输注为主,各期老年NSCLC患者之间成分输血没有差异。结论:老年NSCLC患者在输血时以输注红细胞为主,输血比例与肿瘤的分期无关,提示临床为了改善老年NSCLC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应更加关注Ⅲ、Ⅳ期老年NSCLC患者的输血。
- 熊亮马清峰
- 关键词:老年患者输血
- 老年非小细胞肺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肿瘤(NSCLS)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1-01-2013-12我院158例已经确诊的NSCLS患者无效输注的发生情况。结果:158例NSCLS患者中,红细胞无效输注有38例(24.05%),且NSCLSⅣ期和输血次数10次以上的患者发生红细胞无效输注在50%以上。结论:红细胞无效输注与患者输血次数和NSCLS分期有关,输血次数愈多和癌症晚期(Ⅳ期),无效输血率也就越高。
- 熊亮熊微马清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红细胞输注
- 肿瘤突变负荷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 2023年
- 目的研究肿瘤突变负荷(TMB)的表达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阳光融和医院肿瘤科在2019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33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在满足诊断、治疗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的免疫治疗时,已进行TMB检测并获取完整的病历数据。使用三分位法将TMB的表达水平分为高TMB组和中低TMB组,分析TMB与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联性。结果相对于中低TMB组,接受免疫治疗的高TMB组患者ORR较高(61.5%VS 30.0%,P<0.05),中位PFS较长(11.9个月VS 5.1个月,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MB表达水平的高低对NSCLC晚期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王丽娟刘莉曹文丽刘晓莉翟瑞仁刘淑荣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免疫治疗
- 可训练的压缩感知模块及一种图像分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训练的压缩感知模块及一种图像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具有所述可训练的压缩感应模块网络模型;将患有非小细胞肺肿瘤的三维PET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集带入网络模型以训练网络,获得训练后的网络。其可以在训练过程...
- 向德辉田海鸿陈新建
- PD-L1表达对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2年
- 目的研究PD-L1的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PD-L1的表达对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并在治疗前行PD-L1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21例PD-L1阳性,25例PD-L1阴性。PD-L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临床分期、体能状况ECOG评分、分化程度无关(P>0.05)。PD-L1阳性表达是EGFR-TKIs治疗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两组的中位PFS值分别为10.6个月和14.9个月,不同PD-L1分组间的生存函数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1)PD-L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2)PD-L1阳性预示着NSCLC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且对EGFR-TKIs的效果不佳。
- 徐小雷于国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PD-1/PD-L1疗效预测
- 新辅助化疗应用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评价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应用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收益性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Wanfang Data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the Cochrane Library、VIP、CBM数据库,搜集关于新辅助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包括189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组的手术R;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04,95%CI:1.52-2.74,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95%CI:0.89-1.69,P=0.22);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1年(OR=1.65,95%CI:1.23-2.22,P=0.0008)、3年(OR=2.18,95%CI:1.67-2.86,P<0.05)、5年(OR=2.09,95%CI:1.24-3.53,P=0.005)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能提高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R;切除率和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赵阳杨丽涛苑广奎马磊董峰言周新凤王志鹏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非小细胞肺肿瘤META分析
-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特征及血尿酸值对照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CT影像学表现之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了解其与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0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组内10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不同CT征象组之间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强化类型: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均匀强化的血尿酸水平约(212.4±62.9)μmol/L,低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血尿酸水平(254.9±71.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某些影像特征(不同的强化特点)在血尿酸水平上有差异,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的检验参考指标。
- 杨辉张仕状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尿酸CT
- 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归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2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包括瘤体最大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CT增强强化程度;采用尿素酶法检测患者血尿酸值。分析患者CT征象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有吸烟史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无吸烟史患者,鳞状细胞癌血尿酸水平高于腺癌;部分CT征象血尿酸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分叶征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胸膜凹陷征Ⅰ度与Ⅲ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度与0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T增强不明显强化组血尿酸高于明显强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资料、CT征象有一定的关系,将血尿酸检测与CT检查相结合,可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司方锐程鑫韩明赵荣荣张仕状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血尿酸CT征象
- 六步标准沟通结合疼痛管理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结合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情况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VATS辅助手术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管理方式,护患沟通应用常规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护患沟通方案和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情况和干预前后NRS评分、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hNRS评分为(3.18±1.04)分,对照组为(4.61±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713,P<0.001),其术后24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研究组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074,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7.52)h、(9.42±2.83)d,对照组分别为(27.83±12.01)h,(11.05±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58、4.044,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问卷(POMS)各维度愤怒-敌意、疲乏-迟钝、精力-活力、紧张-焦虑、抑郁-沮丧、迷惑-混乱评分分别为(3.43±1.21)、(6.16±1.63)、(7.62±2.43)、(3.43±1.04)、(4.26±1.59)、(4.48±1.58)分,对照组分别为(5.26±1.46)、(7.20±1.65)、(8.89±1.80)、(5.37±1.58)、(5.49±1.27)、(6.70±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54~6.725,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BI指数分别为(55.02±11.07)、(75.44±14.5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54.48±10.24)、(63.38±14.10)分,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09,P<0.01);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41/43),对照组满意度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532,P<0.01)。结论六步标准沟通模式联合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
- 廖萌露陈微微丁小荣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疼痛管理
- 肺免疫预后指数在NSCLC治疗中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0年
-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ACE)对比静脉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及肺免疫预后指数在不同治疗手段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103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其中行BACE治疗的51例患者为栓塞组,52例行全身化疗的患者为化疗组,两组患者中根据肺免疫预后指数分为低危组(dNLR≤3且LDH≤正常值上限)、高危组(dNLR≥3且LDH≥正常值上限)和中等组(dNLR≥3或LDH≥正常值上限),记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栓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5.6个月(95%CI:5.100-6.100),化疗组mPFS为4.3个月(95%CI:3.594-5.006),差异有显著性(P<0.05);栓塞组与化疗组中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评分好的患者预后更好,两组患者不同LIPI评分患者PFS分布差异明显(P<0.00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除咯血外,白细胞计数减少、恶心呕吐、发热在栓塞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BACE联合治疗优于单纯静脉化疗,安全性高,治疗前患者的LIPI评分可作为预测NSCLC治疗预后的指标。
- 王秀珍季硕超曹贵文邢辉崔新江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非小细胞肺肿瘤
相关作者
- 周彩存

- 作品数:435被引量:2,86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 肺肿瘤 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张仕状

- 作品数:84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输卵管造影 胃癌 小鼠结肠癌 磁共振成像 内皮抑素
- 周崧雯

- 作品数:39被引量:17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 陈晓霞

- 作品数:30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 向德辉

- 作品数:5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 图像分割方法 图像处理技术 视网膜 目标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