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29篇“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相关文章
- 慢性氨氮胁迫对幼鲫肝、肾组织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幼鲫(Carassius auratus)肝、肾组织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为研究慢性氨氮对幼鲫的危害及其集约化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体重(3.10±0.15)g的幼鲫(C.auratus)为试验对象,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得出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并以此为基础,设0 mg·L^(-1)(对照,CK)、6 mg·L^(-1)(低质量浓度,L组)、15 mg·L^(-1)(中质量浓度,M组)和24mg·L^(-1)(高质量浓度,H组)4个不同氨氮浓度处理组,试验为期60d。分别对胁迫第15、30、45、60天时的幼鲫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测定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结果】氨氮对幼鲫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为289.29 mg·L^(-1),安全质量浓度SC为28.9mg·L^(-1)。在氨氮胁迫下,幼鲫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细胞空泡化,核仁溶解,肝细胞轮廓模糊、排列混乱;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肾小管管腔缩小,肾小球萎缩。在整个氨氮胁迫期间,肝、肾组织中各氨氮处理组的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其中除15 d时L组和M组的ALT在肝脏中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时间段3个胁迫组ALT、AST活性在肝、肾组织中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CAT、SOD比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胁迫组CAT比活力在45 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SOD比活力在15 d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肾组织中CAT比活力在15 d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各胁迫组SOD比活力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氨氮胁迫会导致幼鲫肝、肾组织严重损伤,并伤害其代谢、解毒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关注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减少氨氮胁迫对鲫鱼造成的伤�
- 张月郝玲胡雅菲金珂杨慧轩宋晶
- 关键词:氨氮胁迫肝脏肾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 氨氮对幼鲫鳃组织及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氨氮对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慢性毒性效应,以及对鳃组织结构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本实验选用健康幼鲫,随机分为8组,分别饲养于自来水(对照组)与NH 4Cl质量浓度为160~720 mg/L的水环境中,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出96 h半致死浓度(LC 50)和安全浓度(SC),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慢性毒性实验,NH 4Cl质量浓度分别为0、6、15、24 mg/L,实验期为60 d。结果显示:(1)氨氮对幼鲫96 h的LC 50为289.29 mg/L(95%置信区间264.08~316.90 mg/L),SC为28.90 mg/L。(2)鳃组织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鳃丝充血,鳃小片变短变粗、卷曲,泌氯细胞增生,柱状细胞变形,氨氮对鳃组织的损伤程度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3)各氨氮组的鳃组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氨氮组的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相同浓度组ACP、AKP酶活性呈升高趋势,ALT、AST、SOD、CA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上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会抑制幼鲫生长,损伤鳃组织,并伤害抗氧化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胡雅菲贾欣耿志远陈晨张月刘少贞宋晶
- 关键词:氨氮非特异性免疫
- 黄芪下脚料粗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提高黄芪下脚料中粗多糖的提取率并明确黄芪下脚料中粗多糖对鲤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黄芪下脚料中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将100尾健康且体重接近的鲤鱼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中药对照组饲喂添加0.1%黄芪粗多糖的基础饲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0.1%、0.2%、0.4%黄芪下脚料粗多糖的基础饲料,连续饲喂42 d,取鲤鱼尾静脉血液,测定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3℃、提取时间为2.8 h、料液比为1∶30条件下黄芪下脚料粗多糖最大提取率为7.67%。中剂量组LZM、SOD活性都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AKP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LZM活性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0.05),SOD活性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AKP活性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黄芪下脚料粗多糖提取工艺后,可以从黄芪下脚料中提取到较高含量的粗多糖,且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黄芪下脚料粗多糖可以明显提高鲤鱼的免疫力。
- 乔卿梅程茂高刘文慧霍嘉欣张超伦
- 关键词:粗多糖响应面法非特异性免疫
- EM菌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越冬期间养殖池水质、生长特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EM菌对越冬期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养殖池水质、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泼洒、拌料两种方式,使用EM菌饲养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体质量(10.35±1.23)g,体长(8.5±0.4)cm],进行了42 d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养殖期间采用泼洒方式使用EM菌,该组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含量高于拌料使用EM菌组和对照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始终低于拌料使用EM菌组和对照组;拌料使用EM菌组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存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要高于另外两组,且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低于另外两组;两个使用EM菌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拌料组尤为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使用EM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越冬期间养殖池的水质,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增强其越冬后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张雷鸣刘炜周国勤茆健强代雅凡裴雪莹石晓兰谢冰
- 关键词:越冬
- 微孢子虫侵染的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腺转录组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分析
- 微孢子虫病的出现给中华小长臂虾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中华小长臂虾主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肝胰腺是小长臂虾微孢子虫主要的寄生部位。为了分析微孢子虫寄生对中华小长臂虾肝胰腺造成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二代测序方法,从转...
- 桑文佳
- 关键词:微孢子虫转录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 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23年
- 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灭活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过程,为预防鰤诺卡氏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口黑鲈平均体长(10±2)cm、平均体重(30±2)g,鰤诺卡氏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身上分离鉴定获得。60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00尾,免疫组通过腹腔注射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0.5 mL/尾,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后的第1、7、14、21、28和35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细胞数量、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指标。免疫接种第35天后进行攻毒试验,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4.49±0.23)×10^(6)个/mm^(3)和(3.88±0.24)×10^(3)个/mm^(3);免疫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5和29.85%;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于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99.98 U/mL和29.88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于免疫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为37.59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口黑鲈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1.54%。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能显著诱导大口黑鲈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主要通过增加血细胞数量,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等增强机体抵抗鰤诺卡氏菌的能力。
- 杨星张美彦张效平赵振新商宝娣周勇
- 关键词:灭活疫苗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
- 凝结芽孢杆菌对白虾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试验旨在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白虾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尾脊尾白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A组(对照组)、B组、C组、D组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500、1 000、1 500 g/t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D组白虾的总采食量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B组、C组、D组白虾增重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末重均显著升高(P<0.05);D组白虾的饵料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脊尾白虾生存条件相对较好,试验过程中无死亡现象。与A组相比,其他3组白虾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极显著提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各试验组白虾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且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各试验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极显著提高(P<0.01),且随着凝结芽孢杆菌的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B组白虾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C组、D组的AKP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表明,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白虾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凝结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1 500 g/t。
- 王俊张娴静林旭吟
- 关键词:凝结芽孢杆菌脊尾白虾抗氧化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鲫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黄金鲫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9.06±1.12)g/尾的黄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比例(0,17.0%,34.0%,51.0%,68.0%)豆粕替代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国标方法,福林-酚试剂法和试剂盒测定黄金鲫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活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及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表明:替代比例为68.0%时,黄金鲫终末体质量(FBW)、蛋白质效率(PER)、饲料效率(FER)、体质量增加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68.0%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时,黄金鲫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和肠道中蛋白酶活力呈下降趋势;替代比例为34.0%、51.0%和68.0%时,肝胰脏、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替代比例为51.0%和68.0%时,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随着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黄金鲫肝胰脏中SOD和LZM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替代比例为68.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金鲫配合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超过51.0%时,对黄金鲫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 王婧瑶吴莉芳王东段晶李民朱瑞李良
- 关键词:黄金鲫豆粕鱼粉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 菊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试验旨在探讨菊粉对罗氏沼虾生长性能、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1.00%的菊粉,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菊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罗氏沼虾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菊粉可显著提高罗氏沼虾肝胰脏淀粉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与0.50%的菊粉可显著降低罗氏沼虾谷丙转氨酶的活性与丙二醛的含量(P<0.05),添加0.50%菊粉可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菊粉可以有效提升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且以0.50%的添加水平效果较佳。
- 郭印熊昭娣郑江平肖长峰
- 关键词:菊粉罗氏沼虾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
-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 精氨酸作为甲壳水产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对甲壳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日本沼虾饲料中最适的精氨酸添加量,以便给日本沼虾配合饲料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以日本沼虾(Mac...
- 叶伦哲
- 关键词:日本沼虾配合饲料精氨酸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相关作者
- 王国霞

- 作品数:92被引量:70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黄颡鱼 抗氧化指标
- 陈晓瑛

- 作品数:31被引量:21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低聚木糖 饲料 替代鱼粉 非特异性免疫
- 周歧存

- 作品数:202被引量:1,14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饲料 凡纳滨对虾 三疣梭子蟹 饲料利用 大黄鱼
- 迟淑艳

- 作品数:257被引量:86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凡纳滨对虾 斜带石斑鱼 饲料 幼鱼 军曹鱼
- 白东清

- 作品数:305被引量:1,11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
- 研究主题:抗氧化 饲料 中草药 生化指标 黄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