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5篇“ 非致死性“的相关文章
- 企鹅珍珠贝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 2023年
- 在企鹅珍珠贝遗传育种研究中,为保证在贝类存活的条件下获得其DNA信息,采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贝壳边缘和足丝研究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不同于贝壳获取过程中会对实验贝体产生一定损伤,足丝是无生命的细胞外纤维束,其获取方法简单且属于非损伤性取样,对实验贝几乎无伤害,是潜在的获取具足丝贝类基因组DNA的优良材料。本研究采用脱钙与未脱钙两种处理方式,并结合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OSE)提取贝壳及足丝DNA,对获得的贝壳DNA及足丝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足丝有机溶剂法(OSE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贝壳DNA提取方法,脱钙足丝与未脱钙足丝的DNA提取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167±0.0029)μg/mg和(0.0161±0.0031)μg/mg。未脱钙足丝的OSE法获得的DNA产物纯度最优,A260/280值为1.4000±0.0400,A260/230值显著高于贝壳DNA及足丝DNA的其他提取方法,为0.9100±0.0800。除脱钙贝壳OSE法外,其他所有D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后续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产物DNA来源于企鹅珍珠贝,且贝壳及足丝取样方式均未导致企鹅珍珠贝死亡。综上,未脱钙足丝的OSE法优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非致死性DNA提取提供参考,也为企鹅珍珠贝的选择育种研究及珍稀贝类保护奠定前期基础。
- 陈一刘二田战欣顾志峰王爱民
- 关键词:企鹅珍珠贝非致死性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预测北京社区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北京社区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以及苹果园社区≥40岁的居民进行第1次基线调查,在2015年4至10月进行第2次随访调查。根据基线TyG指数水平三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3组,建立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探索TyG指数是否为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TyG指数分组的Kaplan-Meier曲线。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进行亚组分析,以确定各亚组间TyG指数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共纳入9577名研究对象,随访时间为(34.14±3.84)个月。随访期间,共计363例(3.8%)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Cox回归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与低TyG指数组相比,高TyG指数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HR)在未校正模型、模型1、模型2中分别为1.54(95%CI 1.19~1.98),1.60(95%CI 1.23~2.10)和1.57(95%CI 1.20~2.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由低至高组,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P=0.015)。亚组分析显示,仅性别在TyG指数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女性人群中,随着TyG指数水平增长,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呈显著升高(P<0.001)。结论:高TyG指数与北京社区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性别在TyG指数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TyG指数可能是预测社区人群非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有用标志物。
- 王玉寒柳洪宙杜锦臧丽陈康闫文华郭清华巴建明谷伟军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
- 关键词:甘油三酯类
- 基于心理痛苦理论及积极发展素质的中学生非致死性危机预测模型
- 研究背景:根据是否具有致死性后果,心理危机可划分为致死性危机和非致死性危机,其中,非致死性危机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加隐蔽。目前,国内中学生非致死性危机并具高发性和早发性,青少年抑郁状态...
- 魏诗洁欧阳李晟李欢欢
- 关键词:心理危机
- 石油生产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某油田为例
- 目的: 1.综述当前关于石油生产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分析石油生产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分布特征。 3.探究石油生产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建议。 方法: 1.范围综...
- 李懿伦
- 关键词:关联规则分析
- 回顾性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病人非致死性心梗和脑梗一级预防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分泌科2次以上(住院间隔3个月以上)的40岁至9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医院HIS系统查询病人门诊及住院档案,根据患者第一次就诊后1年内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使用组及阿司匹林未使用组,并收集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记录患者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肌酐、血小板等指标,并记录其就诊过程中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使用卡方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及第一次使用阿司匹林后5年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结果:4176例患者中,2137例为2型糖尿病,417例符合入组条件,其中男性198例,女性219例,阿司匹林使用组为224例,非使用组为193例。与非使用组相比,阿司匹林使用组脑梗死发病率无明显差别(χ^(2)=0.820,P=0.365),非致死性心梗发病率低于阿司匹林非使用组(χ^(2)=10.099,P=0.01),而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非使用组(χ^(2)=5.425,P=0.020)。在阿司匹林使用组的亚组分析中,<60岁的患者比≥60岁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病率低,风险比为0.428(95%CI:0.255-0.719,P=0.001);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脑梗死发病率较高,风险比为1.574(95%CI:1.018-2.434,P=0.041)。结论:在这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病率,但对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且明显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慎重考虑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脑梗死
- 曾晓凡许宜琪刘书吴茜李自保何俊俊金岳龙赵永莉何春玲高家林
- 关键词:阿司匹林
- 双壳贝类肌肉组织非致死性采样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双壳贝类肌肉组织非致死性采样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组件、测量组件和采集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操作面板和固定板,操作面板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板,固定板的侧壁与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测量组件...
- 管晨王影唐学玺赵新宇曲同飞钟怡侯承宗林治豪许金慧徐宇孙白雪
- 双壳贝类肌肉组织非致死性采样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双壳贝类肌肉组织非致死性采样装置及方法,包括支撑组件、测量组件和采集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操作面板和固定板,操作面板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板,固定板的侧壁与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测量组件...
- 管晨王影唐学玺赵新宇曲同飞钟怡侯承宗林治豪许金慧徐宇孙白雪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
- 2022年
-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详细查阅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因素。结果PCI治疗后3个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9例,发生率为32.50%;发生组原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占比与未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LDL-C、hs-CRP水平与未发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分析,原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LDL-C高、hs-CRP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有一定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可能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及LDL-C、hs-CRP水平高。
- 杨飞
- 关键词:心肌梗死非致死性高脂血症糖尿病
- 2例外伤后非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法医学鉴定
- 2021年
- 外伤后非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案例少见于法医学鉴定,且该栓塞与外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复杂,对其伤情、伤残的评定也无相对应条款,鉴此,在鉴定该栓塞中需注意伤病关系分析、鉴定时机的判断及有关鉴定标准条款的应用。
- 陈洁杨开明陈继樑
-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法医学鉴定
- 广东省清远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清远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伤害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防溺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清远市清新区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3~8年级学生6095名,其中农村留守儿童3041名(49.89%)。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学生集体匿名自填。结果近1年中,农村留守儿童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率是11.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跟家长相处好/一般(OR=0.51/0. 67)、儿童溺水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中(OR=0.52/0.66)可以降低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8~10岁(OR=2.44)、11~13岁(OR=1.68)、在无成人陪伴下到开放水域游泳(OR=1.49)、捕鱼(OR=1.42)、打闹(OR=2.55)、跳水或潜水(OR=2.60)为危险因素,会增加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CHAID决策树分析显示,在近1年内没有跳/潜水但在池塘周围跟同学打闹、平时跟同学相处较差的学生,溺水发生率最高(50.00%)。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容易发生溺水伤害,需要开展安全健康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人际社交关系。
- 朱旭豪李伟南孟瑞琳徐浩锋周志珊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相关作者
- 徐浩锋

- 作品数:171被引量:1,59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患病率 青少年 溺水 创伤
- 许燕君

- 作品数:209被引量:1,963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死亡率 患病率 溺水 高血压
- 聂少萍

- 作品数:157被引量:1,36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青少年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创伤 营养状况
- 马文军

- 作品数:264被引量:2,675H指数:25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儿童少年 儿童 饮食行为 气候变化
- 李剑森

- 作品数:90被引量:1,17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患病率 食物中毒 营养状况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