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5篇“ 非融合技术“的相关文章
- 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和单纯TLIF手术治疗的双节段LDD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n=36)和对照组(行TLIF手术,n=3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随次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隙高度,在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MRI上记录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的LL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 王展李宗阳万顺张新胜来佳辉简磊史家兴罗建平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 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 目的: 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degeneratived...
- 王展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疗效
- 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 2023年
- 腰椎融合术作为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坚强的椎弓根钉内固定加上椎间融合技术可以获得很高的责任节段融合率,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相邻节段会分担更多的应力,应力增加会造成退变加速。腰椎非融合技术最大优势在于保留责任节段活动度,从而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缓邻近节段退变速度。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非融合技术有人工髓核及椎间盘置换术、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等。该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孙中川赵庆葛志超王树强张栋李建民孙浩吴佳俊
- 关键词:非融合人工髓核人工椎间盘
- 非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固定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其优势在于既可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又保留了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常用的非融合技术包括人工椎间盘置换、经椎弓根固定系统、棘突间固定系统以及关节突关节置换,本文将分别对上述4种非融合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
- 孟海杨雍
-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椎间盘退化
- 经椎弓根动态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疗效的Meta分析
- 2022年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椎弓根动态非融合术和传统椎间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3个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纳入与排除,评价文献质量后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0篇文献,纳入539例患者,其中动态非融合组312例,椎间融合组2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动态非融合组与椎间融合组在术后腰椎JOA、腰背痛VAS、下肢痛VAS、ODI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对手术上位相邻节段ROM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65,95%CI:-2.92--0.38,P=0.01),而在手术下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5,95%CI:-1.19-2.30,P=0.54)。结论 经椎弓根动态非融合术可同样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手术疗效,但对保护手术相邻节段、预防退变短期疗效并不明显,需长期随访。
- 厉彦成何飞熊刘延晓饶建伟叶舟李磊
- 关键词:腰椎融合META分析
-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人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将逐渐出现多种器官机能状态下降的情况,而脊柱在长年的活动劳损、重力负荷下老化退变的情况尤为明显,特别是在活动度良好的颈椎和腰椎节段。脊柱融合技术在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上的疗效得到认可,曾经被推崇为脊柱外科退行性疾病治疗“金标准”[1]。然而,融合脊柱节段僵硬、脊柱应力传递异常、加速邻近节段退变、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等术后并发症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2]。
- 傅煊健陈国强陈铭璁(综述)陈扬陈显辉
- 关键词:假关节形成器官机能邻近节段退变融合节段脊柱融合
- 非融合技术对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胸廓及肺功能改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妊娠4~6周脊柱形成和/或分节障碍、非对称生长所致[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00[2]。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前出现明显畸形或躯干失代偿的CS,因其发病早、进展快而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畸形进展、纠正脊柱平衡、保留生长潜能的同时扩大胸腹腔容积,以保证心肺和腹部器官正常发育。
- 吕欣王冰吕国华李亚伟蒋彬谭人淳戴瑜亮徐精宏姜家炯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早发型腹部器官非融合技术失代偿
- 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与减压cage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 2020年
- 目的对比研究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与减压Cage自体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3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Cage自体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JOA评分在手术后半年、1年、2年均显著升高(P<0.05),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手术后1年、2年,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1年、2年的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年、2年,观察组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减压Cage自体植骨融合术,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更能显著改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维持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
- 谭健刘海波李集丞
-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管狭窄
- 腰椎板切除减压联合PEEK棒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
-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病、高发病,且发病具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同时给国家医疗健康系统带来沉重负担。自1911年脊柱融合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融合方式和融合器械不断发展改进,疗效不断提...
- 王河军
- 关键词:非融合技术腰椎退行性疾病动态稳定邻近节段退变
- 文献传递
- 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年临床随访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是非融合技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短期临床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鲜有报道。目的:探讨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结果:最终64例纳入分析,随访时间8.2~9.3年,平均(8.8±0.3)年。术后4年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降低,活动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手术节段以及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irrmann分级显示,术后4年时手术节段总改善率为41.1%,无明显改变率为54.8%,退变加重率为4.1%;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重率为12.6%。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总改善率为22.9%,无明显改变率为69.9%,退变加重率为6.9%;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重率为17.2%。随访期间1例发生椎间盘突出复发,其余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失效等相关并发症。结论:Dynesys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长期随访中可以有效缓解腰痛及腿痛,并在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保留手术节段一定的椎间活动度,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进程,从而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
- 李宗阳罗建平张新胜王小刚王亚寒杨彬王怀玺戚麟
- 关键词:DYNESYS非融合邻近节段退变长期疗效
相关作者
- 马远征

- 作品数:448被引量:4,283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脊柱结核 骨密度 骨质疏松 结核 骨质疏松症
- 袁文

- 作品数:1,049被引量:5,500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王永清

- 作品数:84被引量:4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带锁髓内钉 髓内 骨折固定术 人工椎体 内固定器
- 于秀淳

- 作品数:494被引量:1,1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 预后
- 李放

- 作品数:253被引量:1,27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 DYNESYS 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