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7篇“ 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文章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研究不可忽视的两个方向:低剂量氟、砷远期暴露与非器官损伤
2024年
随着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防治措施全面落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推荐标准和我国日人均氟允许摄入量与饮用水砷含量限值标准,我国居民进入了低氟、低砷剂量暴露的时代。但是,迄今国内外对低氟、低砷剂量暴露的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不多,更忽视了对非器官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亟须开展系统的研究,予以阐明。据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低氟、低砷暴露人群队列,系统开展低氟、低砷暴露健康远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和向"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中国防治经验的建议,旨在为我国新形势下地氟病、地砷病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孙殿军
红芪抗放化疗所致器官损伤作用机制及其“构-效-量”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红芪抗放化疗所致器官损伤的“成分-点-通路”可能性药效机制,并基于其潜在机制验证主要活性成分的“量-效”关系。方法以TCMSP、Uniprot、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Cytoscape、Omicshare等平台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以Autodock、Pymol和Ligplot等进行分子对接;以红芪水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验证;以HPLC法对8种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红芪抗放化疗所致器官损伤的4种活性成分、8个关键点、4条重点通路;分子对接显示,芒柄花素和槲皮素同时与HSP90AA1、柚皮素与MAPK3、熊果酸与TP53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表明,胃肠因子MTL、VIP明显升高,肝肾因子Cr、BUN、AST、ALT明显降低,IL^(-1)0升高,TNF-α明显降低;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芒柄花苷含量最高(2.8848μg·g^(-1))。结论探讨了红芪抗放化疗所致器官损伤保护作用的“构-效”关系,并对其活性成分的“量-效”关系进行验证。
赵沙沙何海王姿杨邢耀莹任远邵晶
关键词:红芪放化疗靶器官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缬沙坦在保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器官损伤中的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复荣通脉胶囊联合缬沙坦在保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器官损伤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5月~2023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分为缬沙坦联合安慰剂治疗的安慰剂组(46例)和缬沙坦联合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的复荣通脉组(46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法,所有患者均治疗12周。统计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压控制情况、心、肾功能、颈动脉、脑血流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复荣通脉组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 Alb)、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舒张压、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颈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CA-IMT)、颈动脉斑块数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复荣通脉组低于安慰剂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复荣通脉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联合缬沙坦可调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其心、肾功能及颈动脉中层、中膜厚度,提高脑血流速度,可缓解器官损伤,具有较好的器官保护作用,疗效较好。
赵伟伟王峰吴婷婷邢海洋王植荣尹雪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复荣通脉胶囊靶器官疗效
预防或治疗脓毒症及器官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预防或治疗脓毒症及器官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组分为:大黄10~15份,枳实10~15份,厚朴15~25份,当归12~23份,芍药38~52份,熟地黄10~18份,黄芪32...
杨胜兰周方园李金骁尚罗锐王书涵章梦琪林琦峰蔡玉菊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yG指数与血压变异性及亚临床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血压变异性(BPV)及亚临床器官损伤(STO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6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收集24 h实时血压,同时行亚临床器官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发生STOD归为STOD组(n=107);未发生STOD者归为NSTOD组(n=119)。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H患者发生STOD的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TyG指数与BPV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TyG指数、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24 h舒张压(SBP)标准差(24 hSSD)、日间SBP标准差(dSSD)、夜间SBP标准差(nSSD)、24 h SBP变异系数(24 hSCV)、日间SBP变异系数(dSCV)、SBP加权标准差(SBPWSD)、SBP实际变异均值(SBPARV)水平、夜间血压下降率均是影响EH发生STOD的相关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24 hSSD、dSSD均是影响EH患者STO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yG指数与BPV中24 hSSD、dSSD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yG指数、BPV中24 hSSD、dSSD均是影响EH患者发生STO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早期监测,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谭健锋胡亦懿胡允兆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
ACE2在SARS-CoV-2器官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体内广泛分布,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重要调控因子, 对维持人体血压和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同时, ACE2还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受体, 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而引起的COVID-19, COVID-19可以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还可伴有肺、心、肾等多个器官损伤。本文就ACE2在COVID-19中对器官损伤作用进行总结, 为临床上保护COVID-19患者器官功能, 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刘莹刁波黄前川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多器官损伤
基于多组学分析高盐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血压器官损伤机制
2023年
通过高盐饮食的方式构建了高血压大鼠模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了高血压器官(心室和心房、肾皮质和髓质、结肠)的潜在损伤机制以及高盐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12周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在对高血压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一系列失调的差异转录因子,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改变,通过功能分析发现了这种变化与微生物组代谢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共表达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和微生物组之间的串扰在高血压发展中的潜在机制。综上,本研究提供了在治疗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心-肾-肠损伤相关的候选关键基因和肠道微生物群,多组学分析可能是了解基因表达模式和疾病发展的关键方法。
丁瑞丰朱嗣博周新丽
关键词:高盐饮食高血压靶器官损伤
中医药干预NF-κB信号通路防治高血压器官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持续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器官损伤,且其患病率及致残率呈不断攀升趋势。高血压器官损伤过程与免疫炎症失调相关,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介导炎症反应的枢纽。NF-κB信号通路是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器官损伤的重要点之一。对近5年来国内外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复方制剂、针灸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而防治高血压所致心、脑、肾及血管等器官损伤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器官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思路。
周家谭卢健棋罗文宽杨敏
关键词:高血压NF-ΚB信号通路中医药靶器官靶器官损伤
基于频域特征图的高血压器官损伤脉搏波预测模型
2023年
针对高血压器官损伤时域脉搏波预测模型效率较低和分类精度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脉搏波特征图预测模型,实现高效无创辅助诊断。本文采用高斯滤波替换三角滤波,将脉搏波时域特征转换为频域矩阵特征图,并采用一种改进的SiMAM注意力机制模型EfficientNetS,提高脉搏波全局特征提取能力。608例临床高血压器官损伤脉搏波样本经5-Fold交叉验证后分类模型评估指标F_(1)score、Accuracy、Precision、Sensitivity、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97.31%、98.72%、97.71%、97.04%、99.13%。与典型模型相比,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泛化性能。此外,本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研究时域和频域特征与脉搏波分类相关性,深入挖掘潜在的影响高血压器官损伤分类的关键因素,发现高血压器官损伤的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支持。
蔡书琛杨晶东翁雯浩齐晨浩尧明慧燕海霞
关键词:脉搏波
巨噬细胞在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卒中和慢性肾脏病等。近年研究发现,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可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巨噬细胞作为免疫反应的重要组分,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巨噬细胞及其功能、巨噬细胞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巨噬细胞介导器官损伤的机制,并发现巨噬细胞主要通过活性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盐敏感性等多种机制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巨噬细胞还通过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高血压相关器官损伤
马霞宋小刚吴兆琦张玉秀陈敏陈永清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巨噬细胞

相关作者

张红艳
作品数:45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靶器官损伤 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血脂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王成
作品数:80被引量:49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肾小球滤过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 血压
苏定冯
作品数:236被引量:738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高血压 血压波动性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药理学 去窦弓神经
高平进
作品数:290被引量:1,03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血管外膜 高血压病患者
彭晖
作品数:86被引量:53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预后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