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33篇“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文章
-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延期组在发病72 h后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成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二聚体(D-D)]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栓塞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MDA、D-D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延期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提高栓塞成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延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
- 张奇郭彦俊汪宁孙军
- 关键词:血管栓塞术早期介入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皮因子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 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RIA)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R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栓塞效果、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整体栓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RIA的效果更佳,能够降低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理想。
- 王伟强王朝晖王茂琳何立俊单培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炎症因子
- 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检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检测装置,包括:自动分割模块,用于通过引入病灶感知注意力机制和多级语义监督机制的预设的分割模型得到分割后的动脉瘤图像;三维重建模块,用于使用分割后的动脉瘤图像作为输入...
- 安兴伟何佳倩明东黄楹狄洋燕羽佳罗斌汪淼
-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对比
- 2025年
- 目的 对比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栓塞术治疗)各6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颅内压、血流速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疗效相当。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该手术方式的费用较高,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梁军飞杨俊吴雪松覃家敏
-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开颅夹闭术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压
- 介入治疗时机对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7例,根据血管介入栓塞术时机进行分组,超早期组49例在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早期组48例在48~96 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氧化应激反应、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超早期组患者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低于早期组,格拉斯预后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患者血清丙二醛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评分高于早期组(P<0.05);超早期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均低于早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48h内完成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相关因子水平。
- 蔡直铎邱茜茜徐晓敏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反应
- 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IA破裂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动脉瘤性SAH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尽管目前SA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较成熟,但SAH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IA是颅内自发性SAH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据文献估计,高达3%的普通人群患有IA。明确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因素,对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部分破裂危险因素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上存在争议。本文从基因遗传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阐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对未破裂IA治疗提供参考。
- 甘荣发郭少华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 基于CT血管成像形态学联合血液炎症指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
- 2025年
- 目的观察基于CT血管成像(CTA)形态学联合血液炎症指标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IA)破裂的价值。方法纳入286例IA,包括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各143例,以其中200例为训练集(含破裂亚组与未破裂亚组各100例)、86例为验证集(含破裂亚组与未破裂亚组各43例)。比较训练集内亚组间CTA形态学参数及血液炎症指标,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于单因素变量中筛选IA破裂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逻辑回归(LR)、决策分类回归树(CART)及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IA破裂效能。结果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IA瘤体宽度、高度及尺寸比均为IA破裂的影响因素(P均<0.05),且共线性诊断提示各因素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LR、CART及BPNN模型预测训练集及验证集IA破裂的效能均良好(AUC为0.878~0.993),尤以BPNN模型预测效能最佳(AUC为0.993、0.976)。结论基于CTA形态学联合血液炎症指标ML模型可有效预测IA破裂,尤以BPNN模型最佳。
- 陈佳高宇王海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炎症
-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
- 2025年
-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制定早期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9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据术后情况分为感染组35例及未感染组117例。统计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学特点,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的发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 h、吸烟史、年龄大、吞咽功能障碍、合并基础疾病、肺部疾病史、有侵入性操作、Hunt-Hess分级Ⅲ级含以上是介入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吞咽功能障碍、有侵入性操作、Hunt-Hess分级Ⅲ级含以上是介入栓塞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35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株占12.5%,革兰阴性菌42株占87.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手术时间>3 h、吸烟史、年龄大、吞咽功能障碍、有侵入性操作等因素有关,根据以上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
- 吕高鹏邓建中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肺部感染病原菌
- 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
- 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标志物及其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将与颅内动脉瘤破裂(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R...
- 闵晓黎曾勇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死率高达32%~67%,约有30%病人会遗留中、重度残疾。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UIA)被检出,给临床医师在其破裂之前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了更多机会。预测UIA破裂的风险因素较多,如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形态学因素及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但都无法单一对破裂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并提供更多治疗决策方面的提示。况且各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建立可靠精确预测的标准预测模型十分困难,特对较常见的UIA破裂风险因素进行简述。
- 罗斌武晓良黄楹
- 关键词: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
相关作者
- 马廉亭

- 作品数:667被引量:2,683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融合
- 余泽

- 作品数:182被引量:1,07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
-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血管内栓塞治疗 动脉瘤
- 李俊

- 作品数:318被引量:1,42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DSA
- 刘建民

- 作品数:962被引量:5,737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韩国强

- 作品数:264被引量:6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皮层脑电图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