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篇“ 颅内结核瘤“的相关文章
- 基于MRI对于颅内结核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颅内结核是一种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肺外结核,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MRI现已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颅内结核瘤是其一种分型,本文将从常规磁共振扫描到新兴磁共振技术方面对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王依川侯代伦
- 关键词:结核磁共振成像结核瘤
- 易误诊为脑囊虫病的一例抗药性播散性颅内结核瘤报道
- 2020年
- 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特别是伴有肉芽肿形成的传染病,可能与结核、寄生虫、细菌和真菌肉芽肿感染有关[1]。颅内结核瘤和神经囊虫病(Neuro cysticer cosis,NCC)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最常见的肉芽肿性感染,常伴有炎性颗粒、肿瘤性反应.
- 蔡友德何前松樊梓媛胡斐然郭青郑雄
- 关键词:结核球囊虫病抗药性
- 西黄胶囊治疗颅内结核瘤疗效观察
- 2019年
-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治疗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科收治的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结核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方案(3HRZEV/15HRE)抗结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黄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各脑脊液指标水平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葡萄糖含量、蛋白定量和白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葡萄糖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蛋白定量和白细胞数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葡萄糖含量较对照组更高,蛋白定量和白细胞数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INF-γ、IL-1、IL-6水平以及蛋白定量和白细胞数,提高葡萄糖含量和临床疗效。
- 李贡文何佩娟张丽婷刘子林张齐龙叶琳黄萱
- 关键词:西黄胶囊颅内结核瘤抗结核
- 多发性颅内结核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颅内结核瘤(Intracranial Tuberculomas)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经血行播散或在脑脊液中沿皮质静脉、小的穿通动脉深入脑实质,发生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变态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是少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1]。目前全国的结核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发病率也相应上升[2]。脑结核瘤是结核病危害最大的类型,其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4]。而目前临床上对多发性颅内结核瘤诊断及治疗情况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经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的多发性颅内结核瘤,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相关疾病鉴别要点。
- 周阳宿小满杨梦歌朱明勤金涛
- 关键词:颅内结核瘤多发性文献复习颅内占位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活体组织检查
- 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8例颅内结核瘤中4例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例合并其他系统结核。其中5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8例中7例行开颅手术切除病灶,1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颅内结核瘤,抗酸染色均为阳性。术后予以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1例术后1年因HIV相关并发症而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颅内结核瘤临床特点多变,幕上病变多以癫痫、头痛等症状为主,幕下多表现为脑积水所致的颅高压症状。该病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综合分析。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李培亮冯恩山王清河曹杨李延滨
- 关键词:结核瘤颅内疾病特征神经外科手术
- 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8例颅内结核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6例,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5例,发热、盗汗2例,偏瘫及共济失调各1例.头部CT增强扫描显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大环状或分叶状肿物,密度较周围脑组织密度稍高,3例患者肿物内部有钙化,周围见片状水肿带.MRI平扫显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大片异常信号,边缘不规则,Tt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其中心呈低信号;增强呈不规则花环、结节状异常强化信号肿块,中央呈等偏低无强化信号区;病变边界清,周围绕以大片水肿信号影.病理检查显示病灶炎性肉芽组织包裹性凝固性坏死部分为干酪样坏死,伴有上皮样肉芽肿结节形成,朗罕氏巨细胞形态典型,抗酸染色未见明确结核杆菌.术后7例恢复良好,1例基底节区结核瘤患者出现肢体偏瘫.患者经规则抗结核治疗12~ 18个月,复查抗结核抗体阴性,血沉正常.结论 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通常以癫痫、头痛、呕吐等症状为主,部分合并发热、盗汗、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检查见典型的“靶环征”.治疗后预后较好.
- 朱光升莫永保苏一家
- 关键词:颅内结核瘤
- 内消瘰疬丸治疗颅内结核瘤30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内消瘰疬丸治疗颅内结核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颅内结核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30例为实验组,3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常规抗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内消瘰疬丸,对照组单用常规抗痨治疗。通过脑脊液(1、3、6、9周)和MRI增强扫描检测头颅影像(1、3、6、12个月)的变化、临床症状,对比2组患者脑脊液恢复正常及颅内结核瘤吸收的数量。结果:治疗组22例有效,8例无效。对照组14例有效,16例无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消瘰疬丸可改善颅内结核瘤患者临床疗效。
- 肖绍武张齐龙况卫丰张丽婷
- 关键词:内消瘰疬丸颅内结核瘤中医药疗法
- 内消瘰疬丸治疗颅内结核瘤的疗效观察
- <正>目的:评价内消瘰疬丸治疗颅内结核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选取60例颅内结核瘤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30例为实验组,3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常规抗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内消瘰疬丸,对照组单用常...
- 肖绍武张齐龙况卫丰张丽婷
- 文献传递
- 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11-06我院收治的17例颅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临床表现结合CT/MRI及实验室检查,17例患者中12例(70.6%)得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病灶11例,其中5例(29.4%)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或脑脓肿,所有患者均行规律抗结核治疗,无死亡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颅内结核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手术结合抗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 陶胜忠尹先印张鹏远牛光明宋乐
- 关键词:脑结核瘤抗痨药物
- 颅内结核瘤致颞叶内侧癫癎1例报告
- 2012年
-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主因发作性抽搐30年于2009-7-10入院。患者30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约1分钟缓解,每天数次或数月1次。5年前发作后出现双手拉扯﹑摸索,时有游走。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发作前自觉胃部不适﹑胃气上升感。服用苯妥英钠﹑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效果不佳,6天前连续发作4次。既往12岁时因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行腰穿术,
- 王丽马明轩王慧
- 关键词:颅内结核瘤发作性抽搐四肢抽搐胃部不适药物效果
相关作者
- 杜金梁

- 作品数:33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河西医院
- 研究主题:影像学诊断 MRI CT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 张齐龙

- 作品数:112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性脑膜炎 脑膜炎 脑积水 隐球菌性脑膜炎 破伤风
- 张丽婷

- 作品数:24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池引流 疗效观察 颅内结核瘤
- 陈东亮

- 作品数:106被引量:3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谢庆海

- 作品数:60被引量:182H指数:7
-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内镜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