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篇“ 颅鼻沟通瘤“的相关文章
31例硬脑膜底重建的沟通临床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沟通切除与硬脑膜底修复重建方法。方法收集2018-2022年接受沟通切除术后行硬脑膜底重建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41个月。结果总计31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19~74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病变17例(血管、Rathke囊肿、鳞状上皮乳头状咽管各1例,脑膜脑膨出、内翻性乳头状、脑膜Ⅰ级各2例,神经鞘3例,垂体4例),恶性病变14例(骨肉、低分化癌各1例,内翻性乳头状恶变、嗅神经母细胞、腺癌、腺样囊性癌各2例,鳞癌4例)。内镜联合面切口16例,单纯内镜手术15例。31例患者均行肿物手术全切及硬脑膜底重建,游离组织修复8例(阔筋膜5例,腔黏膜3例);带蒂皮瓣修复23例(单纯中隔黏膜瓣11例,中隔黏膜瓣联合游离移植物6例,帽状腱膜联合游离移植物6例);31例患者中有8例行底骨性修复。术后脑出血1例,脑脊液漏1例,内感染2例,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放疗后脑脊液漏伴内感染1例,保守治疗康复。17例良性病变患者均生存;14例恶性患者术后13例行放疗,9例无复发生存;5例复发,其中2例带生存,1例再次手术,2例死亡。结论沟通是前中底的高危疾病,肿物完整切除后修复方式多种多样,良好的修复重建及多学科协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顾红波张二朋李冰时蕾何明强许尚臣时光刚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阔筋膜
内镜联合外入路行沟通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内镜联合外入路行沟通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0例沟通患者行内镜联合外入路显微切除手术,做好术前评估,手术特殊器械及用物的准备;术中人员站位及仪器设备摆放布局合理,做好环境及患者安全管理,熟练配合耳喉科及神经外科先后手术;加强术后精密仪器及器械的维护和保养。结果 10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6~13h,住院9~15d出院。随访5~8个月,1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术中准确娴熟配合是协助耳喉科及神经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沈珍莺华玮杜军张岚钦苓
关键词:鼻内镜颅鼻沟通瘤显微手术手术中护理
沟通区安全磨除范围在沟通切除术中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沟通区可视为一板两面,外面是腔、旁窦、眼眶、翼腭窝等结构;前底的孔隙较多,包括视神经管、筛前、后孔、眶上裂等等,进出的神经血管复杂;内面承托额底,容纳大脑额叶、嗅神经、嗅球和嗅囊,其后与视交叉、垂体、海绵...
吴阳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显微神经外科颅底重建
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大型沟通患者在扩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内肿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内镜经前骨缺损或经切除肿外部分,其中7例经行肿切除,并重建底。结果所有肿均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和新增神经功能缺损、脑膜脑膨出、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创伤小,对深部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及视野,安全有效。
周迩邓岳桥刘清邱迪林绘黄燕钦黄炳锋麦洁文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手术颅鼻沟通瘤
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大型沟通患者在扩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内肿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内镜经前骨缺损或经切除肿外部分,其中7例经行肿切除,并重建底。结果:所有肿均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新增神经功能缺损、脑膜脑膨出、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镜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大型沟通创伤小,对深部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及视野,安全有效。
周迩邓岳桥刘清邱迪林绘黄燕钦黄炳锋麦洁文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手术颅鼻沟通瘤
沟通的显微外科手术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沟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沟通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术全切7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脑脊液漏、内感染等并发症。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6例完全恢复;1例死亡;1例肿复发,行放疗。结论沟通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可改善预后。
朱健明邓小芳廖世忠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面联合径路沟通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被引量:4
2008年
总结8例采用面联合径路切除累及前底或内脑组织的腔、窦肿手术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加强病情监护,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口腔、腔及眼护理,积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
吴莉赵晓丽齐惠萍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护理
扩大侧切开联合额骨开窗治疗沟通
2007年
目的探讨沟通的手术入路和术后底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5例窦肿累及前底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修复材料、并发症、手术效果及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人随访3~5年,无脑脊液漏、内感染等明显并发症。3年生存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80%。结论扩大侧切开联合房垛样额骨开窗切除沟通,修复底缺损、重建功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正贤LUND VJ颜美荣刘阳云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鼻侧切开术
沟通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沟通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沟通,肿内位于前凹,部分侵及中凹;25例出现塞、部外形改变,19例眼球突出、眼球移位、眼球活动障碍.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结果手术全切28例,大部切除3例.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随访7个月~9年,24例完全恢复健康,5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沟通多以部、眼部和脑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面联合入路,多科室合作,显微镜下切除肿,可直接改善手术疗效.
费舟章翔贺小生蒋小凡王西玲
关键词:颅鼻沟通瘤显微外科手术
入路切除眶和沟通的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入路切除前底 --眶、副沟通的可行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 2 0 0 0 -0 7~ 2 0 0 1-0 4,采用单纯经入路切除广泛累及前底眶内和副窦肿 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底 --眶内肿 4例 ,底 --副窦、眶内肿 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做到病变全切 ,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1例 ,上睑轻度下垂 2例 ,随访 2 0~ 2 9个月 ,1例术后 1年死于复发 ,8例无生存。结论 单纯经入路能切除累及前底、眶内、副窦的广泛肿 ;眶顶骨膜的剥离可致提上睑困难而影响美容 ,因此尽量不用扩展的入路 ;
谢尚闹孟旭莉李涛俞洋
关键词:颅眶颅鼻沟通瘤并发症

相关作者

黄炳锋
作品数:11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内镜 颅鼻沟通瘤 神经内镜
刘清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内镜 颅鼻沟通瘤 神经内镜
邓岳桥
作品数:17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 内镜 颅鼻沟通瘤
祝新根
作品数:258被引量:47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手术 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朱健明
作品数:47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膜瘤 介入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