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2篇“ 颈前路减压“的相关文章
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病患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关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NOS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邻近椎体退变发生率、融合器沉降率和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11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共1136例患者,ROI-C组569例,融合器联合钉板组5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OI-C组与融合器联合钉板组在手术时间(MD=-15.52,95%CI:-18.62至-12.4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4.53,95%CI:-32.46至-16.61,P<0.00001),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率(RR=0.40,95%CI:0.27-0.60,P<0.00001)和术后总吞咽困难发生率(RR=0.18,95%CI:0.13-0.26,P<0.0000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在术后JOA评分、椎功能障碍指数、C_(2)-C_(7)Cobb角、融合率和融合器沉降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ROI-C^(TM)自锁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OI-C^(TM)自锁系统操作更加�
周琰杰曹春风张中卒牛雄王鑫杨再海周亮李波
关键词:颈前路META分析
前路减压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术(ACSS)后不放置引流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后未放置引流管的20例患者作为未放置引流管组,采用1∶2匹配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性别相同、手术节段相同的条件选择40例放置引流管患者作为放置引流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部血肿、部肿胀、吞咽困难)、术后康复(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60例行双节段ACDF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9岁,平均(53.8±9.3)岁。未放置引流管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2~63岁,平均(51.6±8.8)岁;放置引流管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6~79岁,平均(54.9±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JOA评分及痛、臂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术前和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痛、臂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部血肿。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椎前软组织厚度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放置引流管组比较,未放置引流管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满意度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ACSS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安全、可行,不增加术后血肿及吞咽困难的风险,可显著缩短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刘浩洪瑛孟阳孟阳刘洋刘洋王贝宇
关键词:血肿吞咽困难引流管
3D显微镜辅助前路减压术对脊髓型椎病的治疗效果
2024年
探讨脊髓型椎病中,3D显微镜辅助前路减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我院的80例脊髓型椎病者,分成对照组(传统手术)与研究组(3D显微镜辅助前路减压术)。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后疼痛与椎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低,JOA评分高(P<0.05),但治疗后VAS和JOA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脊髓型椎病中,3D显微镜辅助前路减压术的应用,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利于预后。
吴楚光仇振茂黄海滨肖宇明莫利清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显微镜颈前路减压术疼痛评分并发症
脊柱内镜辅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辅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骨科医院采用脊柱内镜(水介质)辅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患者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椎Cobb角和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及神经损伤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34±8.96)岁,平均病程(17.31±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9±3.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NDI[(3.55±3.09)vs.(17.28±5.51)分]、Cobb角[(15.25±4.83)vs.(-1.34±7.50)°]、椎间隙高度[(8.04±0.82)vs.(4.67±0.95)mm]、JOA评分[(15.90±1.11)vs.(11.17±1.65)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JOA评分改善率评估显示,优16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3.1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柱内镜(水介质)辅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龚双全崔立强谢世明叶宇刘泓君王成龙刘登上
关键词: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前路减压嵌片式零切迹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罕见病Klippel-Feil综合征1例
2024年
应用前路减压嵌片式零切迹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罕见病——Klippel-Feil综合征1例。
张飞莫建文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罕见病KLIPPEL-FEIL综合征个案报道
前路减压融合ROI-CTM自锁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病的meta分析
目的: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钉板的使用增加了融合率及稳定性的同时,间接导致了邻近椎体退变和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文章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ROI-CTM自锁系统和传统融合器联合钉板内固定治疗退...
周琰杰
关键词:ACDFMETA分析
前路减压融合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风险与预防被引量:2
2023年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intervertebral implant,subsidence,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age,review,biomechanical analysis,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complications,biomaterials”及“椎间植入物,下沉,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器,综述,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3D打印技术,并发症,生物材料”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结果与结论:(1)在术前因素中,骨质疏松、体质量指数较低、更高的T1倾斜率和倒置的椎角是前路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2)C6/7是前路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好发节段,长节段的发生率高于短节段,大多数文献认为,钛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降低下沉风险。(3)植入物的宽度、直径、高度与术后下沉率相关,植入物放置趋于终板中央时下沉风险增高。(4)矩形、解剖型、12-叶形、多孔结构融合器及仿生凹坑表面置于融合器侧面时可有效降低下沉风险。(5)聚醚醚酮材料融合器较钛合金融合器的下沉风险较低,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在近年得到更多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6)过度刮除终板、椎间过度撑开、椎牵开器撑开时间过久、螺钉置入位置较差、植入物置入角度欠佳是导致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危险因素,术后过早去除托会增加下沉风险。(7)生物力学研究、材料学研究、3D打印技术、远期随访是未来研究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有效途径。
彭建城姚晓玲凌海乾赖盈李捷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器
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于访查时间深入,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隐患逐渐显露了出来。ASD对于融合术的后期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同时引发患者问题反复,严重的更是会对手术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次主要总概了近些年业内有关研究成果,并就ASD的发生情况、危险性和防范等予以探讨,提升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王超唐晓杰谭江威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生物力学
镜下前路减压神经监测在脊髓型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观察术中神经监测在显微镜下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5月至2022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仓山院区收治的80例脊髓型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显微镜下前路减压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术中神经监测在显微镜下前路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椎体参数、痛觉传递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各项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整体曲度、Cobb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物质(S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神经监测在显微镜下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椎功能及参数。
张朋邹仪强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显微镜下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ACDF手术治疗双节段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CDF)治疗双节段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20-05—2021-10行手术的90例双节段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CDF组和显微镜下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组(Zero-P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1 a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ACDF组;术后3个月时的VAS、NDI评分均优于ACDF组;术后1 a时的椎前软组织厚度低于ACDF组,椎影像学资料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恢复率和JO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ACDF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椎病有一定优势,可推广使用。
朱继文黄宗强
关键词:显微镜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相关作者

袁文
作品数:1,049被引量:5,499H指数:3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潘兵
作品数:174被引量:316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融合术治疗
陈德玉
作品数:530被引量:3,249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手术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贾连顺
作品数:1,685被引量:11,09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卢一生
作品数:176被引量:50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颈前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