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5篇“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相关文章
-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颈椎退变性疾病(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CDD)为目前导致脊髓功能异常的典型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至今,已成为解决CDD的金标准,而基于访查时间深入,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隐患逐渐显露了出来。ASD对于融合术的后期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同时引发患者问题反复,严重的更是会对手术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此次主要总概了近些年业内有关研究成果,并就ASD的发生情况、危险性和防范等予以探讨,提升对于该问题的认识。
- 王超唐晓杰谭江威
-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生物力学
- 3D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究3D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64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
- 董赐成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临床疗效
- 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对比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单节段ACDR和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ACDR组(n=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58岁(44.0±7.5岁);采用Discover假体,C4/52例,C5/617例,C6/72例。ACDF组(n=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3~63岁(48.2±8.5岁);C3/41例,C4/53例,C5/618例,C6/73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5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和评估ACDR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时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DR组随访时间138.9±12.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136.9±10.8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上肢痛VAS评分、颈痛VAS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术后3个月、1年、2年时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末次随访时13例(61.9%)手术节段发生HO,其中McAfee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3例。ACDR组17个(40.5%)邻近节段发生退变,ACDF组34个(68.0%)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无二次手术患者,ACDF组2例
- 雷润博李盼甘璐杨雪蕊魏彬曹雄飞李沫罗卓荆
-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长期随访
- 自锁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锁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对颈椎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自锁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治疗组自锁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颈髓功能(Japanese orthopedics a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生理功能恢复情况(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综合疗效(Odom评级法)、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 d减少,JOA评分较术后3 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减少,JOA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个月减少,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减少,JOA评分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总优良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F-36量表生理、心理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式ACDF结合中药治疗CSM效果良好,能有�
- 谭志宏董杰董达胜杨济源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补阳还五汤
- 单、双和多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寰枢椎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的节段数量对寰枢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连续性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126例接受ACDF手术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54.3±8.4)岁(范围:40~79岁)。126例根据颈椎病的类型分为:神经根型60例,脊髓型41例和混合型25例。根据手术节段数量分为:单节段手术组20例;双节段手术组45例;多节段手术组61例,包括3节段51例、4节段10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行颈椎标准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并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颈椎矢状位参数测量,其中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C2-7、C0-1、C1-2曲度和活动度以及枢椎斜坡角度(C2Slope)。结果126例随访时间(25.6±7.2)个月(范围:14~38个月)。单节段、双节段和多节段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6.4±15.5)、(117.6±15.6)、(170.2±28.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5±5.2)、(37.2±30.5)、(63.4±41.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与术前比较,单、双节段组上颈椎曲度、活动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术后寰枕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1.5°±6.1°增至术后3个月的16.1°±13.9°和术后1年的15.3°±4.8°,上颈椎曲度、枢椎斜坡角度分别由术前21.0°±7.6°、6.1°±6.7°减至术后3月18.6°±7.7°、4.3°±6.9°和术后1年19.7°±7.2°、5.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上颈椎曲度及枢椎斜坡角度向术前水平恢复,寰枕关节曲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节段ACDF对于前凸曲度维持效果更好,且对上颈椎无显著影响,但多节段融合会影响前凸曲度
- 肖博威刘宝戈吴炳轩崔维桑大成王典余帆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枢椎
- 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4.6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CDF治疗组(A组,17例)和ACCF治疗组(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分别为(106.3±22.6)min、(52.2±26.4)ml,B组分别为(115.6±16.8)min、(61.7±20.7)ml,手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颈椎曲度和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A组分别为(11.28±1.40)°、(17.56±1.90)°、(16.64±1.80)°和(4.93±4.20)°、(9.44±2.60)°、(9.25±2.80)°,B组分别为(10.59±1.20)°、(16.26±2.10)°、(15.76±2.50)°和(4.75±3.90)°、(7.98±2.10)°、(7.79±3.00)°。两组患者术后颈椎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A组较B组恢复更明显(P<0.05)。术前及术后1、12个月JOA评分A组分别为9.46±1.70、11.56±1.40、14.86±1.20,B组分别为9.11±1.50、11.40±1.30、15.12±1.60。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出现吞咽梗阻感2例,cage移位1例,未发生钛板螺钉松动;B组出现吞咽梗阻感4例,钛网沉降2例,钛板螺钉松动1例。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有效减压,改善病椎Cobb角及颈椎生理曲度。ACDF术式可直
- 陈恩良王楠全仁夫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显微镜下与直视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对比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显微镜辅助下与传统直视下经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Cage置入植骨融合、椎前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短节段(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要...
- 郑裕鹏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显微镜辅助
- 脊柱内镜手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 目的: 比较脊柱内镜手术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收集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将研究对象按照...
- 袁恒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给予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恢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经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简伟吴广森隰建成才晓军陈兴王永川
-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 缝合椎前筋膜对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分析术中是否缝合椎前筋膜对减轻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osition fusion,ACDF)后吞咽困难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单/双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341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是否缝合椎前筋膜分为A组(n=147),采用不缝合椎前筋膜颈前路cage置入钛板固定;B组(n=159),采用缝合椎前筋膜颈前路cage置入钛板固定;C组(n=35),使用颈前路零切迹(Zero-P)融合器固定。比较3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所选病例均获随访,B、C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均低于A组,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均轻于A组(P<0.05);B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C组相当(P>0.05);3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缝合椎前筋膜可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减轻吞咽困难严重程度。
- 张开权康建平
-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吞咽困难
相关作者
- 刘宝戈

- 作品数:149被引量:5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多节段颈椎病 后凸畸形 切迹
- 李冬梅

- 作品数:19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代动力学 人体生物等效性
- 崔维

- 作品数:89被引量:452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多节段颈椎病 后凸畸形 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袁文

- 作品数:1,049被引量:5,496H指数:3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 王炤

- 作品数:30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17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后路 自体植骨 椎间隙 脊柱融合术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