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4 篇“ 颈动脉支架术 “的相关文章
颈动脉 支架术 后血流动力学抑制的危险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 支架术 后血流动力学抑制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2名颈动脉 狭窄患者,根据术 后是否血流抑制分为非抑制组和抑制组,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流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制组支架 远端直径、支架 远端-狭窄远端直径、斑块形态、斑块性质、支架 形态和支架 网孔设计差异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支架 远端直径(OR=1.541,95%CI=1.104-2.153,P=0.011),偏心狭窄(OR=2.561,95%CI=1.100-5.965,P=0.029),高回声斑块(OR=5.877,95%CI=1.472-23.462,P=0.012),开环设计支架 (OR=3.173,95%CI=1.067-9.436,P=0.038)是术 后血流动力学抑制的危险因素。结论支架 远端直径、偏心狭窄、高回声斑块和开环设计支架 与颈动脉 支架术 后血流动力学抑制事件显著相关。 王姚亮 刘伟 王炜中 张亿乐 王谦亮 郭庆东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 支架术 后的护理措施与效果分析 2024年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 支架术 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50名对象均为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将他们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选用普通护理手段,研究组额外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在术 后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的情况都比对照组要好(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 后的康复效果,优化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必要在日后的工作中推广。 高继先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颈动脉支架术 护理措施 利伐沙班与氯吡格雷在颈动脉 支架术 后治疗效果的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氯吡格雷在颈动脉 支架术 (CAS)后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 狭窄患者,男81例,女39例,年龄(63.5±7.2)岁,年龄范围41~74岁。根据CAS后抗栓方案分为氯吡格雷组与利伐沙班组,每组60例。氯吡格雷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利伐沙班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利伐沙班15 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再狭窄率)及次要终点(缺血性事件、主要出血事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再狭窄率[8.3%(5/60)]低于氯吡格雷组[18.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再狭窄时间[(8.2±2.1)个月]长于氯吡格雷组[(6.7±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缺血性事件发生率[3.3%(2/60)]与氯吡格雷组[5.0%(3/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5.0%(3/60)]与氯吡格雷组[6.7%(4/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利伐沙班可显著降低CAS后患者再狭窄率,延长再狭窄时间,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邢春旭 李超 刘颖 张本卓 金涛关键词:利伐沙班 氯吡格雷 颈动脉支架术 再狭窄 脑氧摄取分数与颈动脉 支架术 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颈 内动脉 支架 置入术 (CAS)患者脑氧摄取分数(cOEF)的变化与CAS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8月于我院行CAS的颈动脉 狭窄患者212例,根据术 后是否发生CHS分为正常组(175例)及高灌注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 前、术 后cOEF值,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S后患者CH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两组患者术 前颈动脉 狭窄程度、术 前及术 后cOE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289~5.94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 前颈动脉 狭窄程度、术 前cOEF和术 后cOEF是CH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 前cOEF预测CHS的AUC为0.734(cut-off=0.442),术 后cOEF预测CHS的AUC为0.775(cut-off=0.521)。结论CAS术 前cOEF>0.442及术 后cOEF>0.521为CAS后患者发生CHS的危险因素,围术 期监测cOEF对CHS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学丛 张跃其 孔文婷 时宝林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再灌注损伤 颈动脉 支架术 前血压变异性与术 后颈动脉 窦反应的相关性研究2023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 支架术 前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术 后颈动脉 窦反应(CSR)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具有预测CSR及类型的BPV指标。方法:纳入行颈动脉 起始部支架 置入术 的颈动脉 狭窄病人59例,根据CSR的定义分为CSR组和非CSR组,进一步将CSR组病人分别归类为低血压型、心动过缓型以及混合型三种亚型。使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术 前24 h血压变化,比较病人24 h、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MSBP)、舒张压(MDBP),以及各自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59例病人中25例未发生CSR,34例发生CSR,其中低血压型19例,心动过缓型8例,混合型7例。CSR组病人的高血压、吸烟史和血管狭窄程度均高于非CSR病人组(P<0.05),高血压为CSR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CSR病人24 h MDBP、DBP-SD/CV、SBP-SD/CV均高于非CSR病人(P<0.01),同时2组病人日间、夜间SBP-SD/CV和DBP-SD/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24 h SBP和DBP的SD和CV均与病人术 后CSR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混合型CSR病人24 h DBP的CV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病人(P<0.05),混合型日间和夜间SBP的SD和CV均高于低血压型和心动过缓型(P<0.05),在夜间混合型病人的DBP的SD和CV也均高于低血压型病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24 h DBP的CV以及日间和夜间的SBP的SD/CV均是混合型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 支架术 前BPV与CSR的发生及类型相关,提示BPV可作为预测病人术 后发生特定类型CSR的指标。 殷亮 赵新秀 许娟娟 李倩倩关键词:舒张压 血压变异性 颈动脉 支架术 中发生颈动脉 窦反射的危险因素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颈动脉 支架术 中颈动脉 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 中颈动脉 窦反射的评估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组5家合作医院2019年5月1日-2020年4月30日64例接受颈动脉 支架 手术 的患者,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 窦反射分为颈动脉 窦反射组26例及无颈动脉 窦反射组38例,记录各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血管特征、手术 情况对颈动脉 窦反射的影响及并发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生颈动脉 窦反射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史、狭窄处至颈动脉 分叉处距离<10mm、斑块性质和术 前狭窄程度是颈动脉 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26例发生颈动脉 窦反射,其中20例术 中咳嗽或使用阿托品、多巴胺静脉给药后恢复,2例继续泵入多巴胺治疗24小时内恢复,4例持续泵入多巴胺并间断予以阿托品推注均于5天内恢复,该26例患者均无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 支架术 中出现颈动脉 窦反射的概率较高,其中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狭窄处至颈动脉 分叉处距离<10mm、钙化斑块及术 前高狭窄率是导致颈动脉 窦反射发生的危险因素,但经及时有效处理,可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宋西方 万敏 胡苏姗 李军 李兆圣 秦荣荣 贾伟华关键词:颈动脉支架 颈动脉窦反射 颈动脉 支架术 后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抑制的危险因素2022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 支架 置入术 (CAS)后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抑制(P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CAS治疗的207例颈动脉 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207例中,56例(25.9%)CAS后发生PHD,持续时间3~148 h,中位数13 h(9~20 h)。9例需要升压药维持收缩压≥90 mmHg,6例(2.8%)发生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临床症状、狭窄部位与颈动脉 分叉距离<10 m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后发生P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S后PHD发生率较高。无症状性颈动脉 狭窄、狭窄靠近颈动脉 分叉的病人更容易发生PHD,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少PHD。 王昌盛 吴国培 钱志坤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 内膜剥脱术 与颈动脉 支架术 在老年患者的围术 期观察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 内膜剥脱术 (CEA)和颈动脉 支架术 (CAS)在老年人群的围术 期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81例颈动脉 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3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EA组患者术 后出现14例围术 期并发症。CAS组术 后出现17例围术 期并发症。两组围术 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14/169)vs.10.5%(17/162),P>0.05],CEA组手术 时间较CAS组手术 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90.±0.835)vs.(1.467±0.520)h,P<0.001]。CEA组的住院费用少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247±12191)vs.(90107.5±12312)元,P<0.001)。结论:CEA与CAS两种手术 方式对老年颈动脉 狭窄患者都是安全可行的。 马春 孙建萍 徐敏 张京岚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术 老年患者颈动脉 支架术 后血流动力学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 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 支架 成形术 (CAS)后产生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80例颈动脉 狭窄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用药史等。观察肌酐、血尿素氮(BUN)、尿量、出入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狭窄部位、狭窄程度等临床参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M( 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有关变量做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80例颈动脉 狭窄患者CAS术 后有37例(46.25%)发生血压异常。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S术 后血压异常相关的因素包括身高、血小板计数、有溃疡斑块、术 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溃疡斑块( OR=11.559,95% CI:1.232~108.495)、术 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 OR=1.001,95% CI:1.000~1.001)是CAS术 后血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有溃疡斑块、术 后第1个24 h液体入量多的患者CAS术 后更易发生血压异常。 余雪渊 王春梅 张帆 黄莹 闫彬 宁雅婵 杨金铭 郭连瑞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压异常 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预防颈动脉 支架术 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颈动脉 支架 置入术 后支架 内再狭窄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于运城市中心医院行颈动脉 支架 置入术 治疗的颈动脉 狭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术 后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的对照组和40 mg/d的研究组。对比2组支架 内再狭窄发生率,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 后1年内支架 内再狭窄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4.89%(P<0.05);研究组血脂(TC、TG、LDL-C)、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肝酶指标(ALT、AST、GG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20 mg/d,采用40 mg/d的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更好的调脂、拮抗炎症反应效果,可显著降低颈动脉 支架术 后再狭窄发生率,且较为安全。 毛晶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术后再狭窄
相关作者
蒋雄京 作品数:299 被引量:1,537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大动脉炎 难治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邹英华 作品数:246 被引量:1,302 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栓塞 颈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 肝肿瘤 董徽 作品数:48 被引量:181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顽固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 导管 肾交感神经 高润霖 作品数:768 被引量:22,175 H指数:46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杨跃进 作品数:985 被引量:16,417 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