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4篇“ 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文章
- 颈动脉硬化狭窄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同时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相关性也被人们所关注。根据研究,目前65岁以上75%的男性和62%的女性可检测到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其中>50%的狭窄男性占7%而女性占5%[1]。卒中是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由颈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15%~20%[2]。动脉粥样硬化是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它是由多个危险因素造成的,导致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的复杂病理过程。
- 张征陈忠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
- 颈动脉硬化狭窄腔内治疗中钙化病变的处理与临床结局
- 2022年
-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非环状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CAS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非环状重度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评估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支架内再狭窄/闭塞发生率。结果CAS手术治疗非环状重度钙化(钙化弧度>270°)病变226例次,技术成功率为90.26%。围手术期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于球囊后扩时出现手术侧脑卒中,围手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为25.34%。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7.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轻中度再狭窄(<70%)的发生率为16.59%,重度再狭窄或闭塞(>70%)的发生率为3.22%。结论对于非环状重度钙化且合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因素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扩策略和严格的支架选择及植入标准,CAS手术仍具有良好的疗效,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低,近中期支架通畅率满意。
- 唐骁唐涵斐符伟国岳嘉宁史振宇司逸李炜淼林长泼郭宝磊郭大乔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钙化支架内再狭窄
- 炎症指标和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血管造影的23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组与非病变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根据病人的颈动脉硬化狭窄程度,分析NLR、PLR与狭窄程度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和无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较,颈动脉狭窄患者PLR、NLR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PLR与病人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重度及闭塞的颈动脉狭窄者的PLR、NLR进行ROC曲线分析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PLR、NLR均有预测价值(P<0.05),PLR的AUC为0.613,最佳截取值为128.41,灵敏性为63%,特异性为58.7%、NLR的AUC为0.616,最佳截取值为2.76,灵敏性为52.1%,特异性为74.6%。结论NLR,PLR对于预判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有一定价值。
- 胡佳阳张亮马涛常清文段顺杨植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重要的动脉闭塞性疾病,可导致缺血性脑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在所有颅外颈动脉疾病的90%中起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全身动脉。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不良有关。一些循环炎症蛋...
- 胡佳阳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狭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CAS)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行CEA的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未使用颈动脉转流管,其中行经典CEA的患者5例,外翻CEA的患者2例。结果: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血肿,经切口引流,伤口加压治疗后痊愈。无感染、脑梗死及死亡病例。术前有头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术后相关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结论:CAS通过行CEA临床效果良好,虽手术存在严重的如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可通过手术细节的精准控制做到手术风险可控,是治疗颅外CAS的有效手段。
- 夏友传乔彤司春强薛清泉梁双超冯桂林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硬化狭窄颈动脉转流管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该次选择对象为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时间在2012年8月—2017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硬化狭窄症患者总有效率97.5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3 9,P<0.05)。观察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脑部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脑部并发症32.50%,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 2,P<0.05)。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研究。
- 叶建忠张宏伟王守利崔凤启
- 关键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硬化狭窄早期并发症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对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观察两组术后7 d心血管、脑部及颅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7 d,两组心血管与颅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6%(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可降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
- 易振恒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硬化狭窄早期并发症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对于颈动脉硬化狭窄采取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80例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平均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观察组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且两组患者治疗均由本院独立完成。结果对照组患者脑部总并发症(37.5%)远远高于观察组的脑病总并发症(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局部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应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脑部并发症概率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项素娥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狭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疗效
-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CAS(CAS组,28例)和CEA(CEA组,31例)治疗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后7 d内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7 d内CAS组9例(32.1%)出现脑部并发症,3例(10.7%)出现心血管并发症,5例(17.8%)出现局部并发症;CEA组2例(6.45%)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6.45%)出现心血管并发症,4例(12.9%)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患者脑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P=0.011);但两组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CEA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 孙国章高宏伟蒋凤玲毛铁姜晓辉李均辉刘洋马博文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副作用血管成形术副作用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1年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1年内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EA(CEA组,16例)和CAS(CAS组,10例)2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1年出现的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重度再狭窄(狭窄率〉70%)的情况。结果 CEA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2例(75.0%),有效3例(18.8%),无效1例(6.2%);CAS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7例(70.0%),有效2例(20.0%),无效1例(10.0%)。CEA组有4例(25.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6.3%)发生心肌梗死,CAS组有2例(20.0%)发生局部并发症,1例(10.0%)发生脑卒中,两组均无病死病例。两组1年内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0.0豫)及3例(30.0%)。两组患者术后在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的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病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CAS组颈动脉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CEA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 刘春江陈世远余朝文王孝高王元高涌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
相关作者
- 余波

- 作品数:58被引量:3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硬化狭窄 颈动脉狭窄 减重手术 外科治疗 肥胖症
- 王炜

- 作品数:62被引量:2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腔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硬化狭窄 下肢静脉曲张
- 刘晨

- 作品数:109被引量:34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并发症 颈动脉狭窄
- 刘长建

- 作品数:228被引量:6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血管 腔内治疗 腹主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外科治疗
- 冉峰

- 作品数:85被引量:37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颈动脉硬化狭窄